第十二輯智慧開啟你人生的寶藏1(2 / 3)

故事感悟:

幽默的智慧往往給人以詼諧的情趣,又使人在笑意中有所領悟,因而幽默往往是緩解緊張、祛除畏懼、平息憤怒的最好方法。

海頓和“告別”

幽默感就是分寸感。

——紀伯倫 

奧地利作曲家海頓被世人譽為“音樂之父”。

1761年,海頓任匈牙利埃斯台哈奇公爵府邸樂隊隊長,領導著一支由30多名樂手組成的樂隊,過著穩定的生活。

不料有一天,埃斯台哈奇公爵突然決定遣散這30多名樂手。一向忠厚的海頓心潮起伏,他不是眷戀優越的生活,而是在想著他和樂手們將來的命運。海頓懷著沉重的心情,寫出了一首《告別》曲。一開始,樂隊以歡快明朗的大調,奏出優美、輕鬆、詼諧的旋律,隨後由大調轉入小調,旋律轉到暗淡、悲怨的情緒,愈演愈烈。

這時,一名提琴手吹滅了譜台邊的蠟燭,放下心愛的提琴,向公爵點頭後悄然離去。接著又一名樂手以同樣的動作離場。樂手們相繼離去,樂曲已近尾聲,曲調如泣如訴,令人心碎。這時,隻剩首席小提琴手了,哀怨的曲調結束後,他向公爵點頭告別。大廳裏,蠟燭閃爍著幽光,氣氛極為慘淡。海頓向公爵深深鞠一躬,轉身向廳外走去。

此刻,公爵如夢方醒,他大聲問:“海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海頓回過頭,平靜地答道:“公爵閣下,這是樂隊同仁在向您告別!”公爵連忙說:“請讓我再考慮考慮吧!” 

終於,樂手被留了下來。海頓任樂隊隊長長達30年。

此後,有些世界著名的交響樂團,每當有隊友離開時,總是演奏這首《告別》曲。

故事感悟:

高明的談話者總是機智得體,他在逗趣的同時也會照顧到別人,不至於讓別人難堪,而這樣的做法常常能讓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紀曉嵐妙解“老頭子”

隻要你能逗他們發笑,人們會聽任你去罵他們。

——比徹 

清代有名的才子紀曉嵐,體態肥胖,特別怕熱,一到夏天,就汗流浹背,連衣服都濕透了。因此,他和同僚們在朝廷值班時,常找個地方脫了衣服納涼。

乾隆皇帝知道了,存心戲弄他們。這天,幾個大臣正光著膀子聊天,乾隆突然從裏邊走出來,大夥兒急急忙忙找衣服往身上披。紀曉嵐是近視眼,等看到皇上時,已經來不及披衣服了,隻好趴在地上,不敢動彈,連大氣都不敢出。

乾隆坐了兩個小時,不走,也不說一句話。紀曉嵐心裏發慌,加上天熱,一個勁兒流汗。半天聽不見動靜,他悄悄地問:“老頭子走了沒有?” 

這一下乾隆發怒了,說:“你如此無禮,說出這樣輕薄的話,你給我解釋清楚,有話講則可以,沒有話講可就要殺頭了。”

紀曉嵐說:“臣還沒穿衣服,怎麼回聖上的話呢?”

乾隆讓太監給他穿上衣服,說:“虧你知道跟我說話要穿衣服。別的不講,我隻問你‘老頭子’是怎麼回事?”趁穿衣服的時候,紀曉嵐已經想好了詞兒。他十分恭敬地對皇上說:“皇上萬壽無疆,這不是‘老’嗎?您老人家頂天立地,是百姓之‘頭’呀!帝王以天為父,以地為母,對於天地來講就是‘子’。連在一起,就是‘老頭子’三個字。皇上,臣說的有錯嗎?” 

故事感悟:

幽默能折射出智慧之光;幽默和風趣是智慧的閃現;幽默是智慧的聚寶盆。

生活需要幽默

幽默當然用笑來發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著幽默。

——錢鍾書 

有一次,裏根訪問加拿大,在加拿大的國會發表演說。當他談到美國全球戰略計劃時,他顯得情緒高昂起來,這時有位議員高叫:“那是夢想!”但裏根隻微微一怔,向那個議員座位的方向掃了一眼,便繼續他的演講。當他說到美國出兵某一國家的情況時,那個議員又大聲地叫道:“美國人滾回去!”

由於大廳裏很靜,那個議員的叫聲又十分響亮,在場的人都顯得局促不安,尤其坐在台上的加拿大政府要員,一個個更感到無所適從。這時裏根並沒有停止演講,而是用更加高昂的聲音對加拿大總理說:“總理先生,我建議你維修一下那個方位的高音設備,那裏的回音太大。”

裏根剛剛說完,台上台下立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還有一次,裏根應邀發表演說,他的夫人南茜也坐在台下。當時,電視台也現場直播了這個演說的實況。當演講結束時,全場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裏根示意台下的南茜也上台一起接受大家的歡呼。南茜因為一時的緊張,上台階時突然摔倒了。這倒地的場麵立即成了觀眾和電視鏡頭的焦點,熱烈的場麵突然靜了下來,都想看一看裏根怎樣處理這尷尬的場麵。

隻見裏根走上前去扶起南茜,並故意將耳朵貼近南茜的嘴邊,然後裝作不斷點頭稱是的樣子,揮揮手對著觀眾和攝像機情緒無比激昂地說:“女士們、先生們,我的夫人說,我們結婚這麼多年她第一次聽到我如此精彩的演說,她激動得連走路都走不穩了。”

此話一說,觀眾立刻又爆發出比剛才還要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尷尬的場麵也因裏根的機智而化解了。

1981年3月30日,裏根在華盛頓飯店門前遇到刺客的襲擊。一顆子彈擊中了裏根的肋骨,穿過肺部,差一點射中心髒。但這並沒有影響裏根的情緒,在他進入手術室前,還安慰匆匆趕來的南茜說:“親愛的,真對不起,當暴徒向我開槍時,我竟忘記躲閃了。”

第二天,紐約的一家大報報道這個消息時,並沒有用那些血淋淋的字眼,而是用了“裏根忘記躲閃了!”

故事感悟:

智慧、幽默的談吐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重大的社交場合,都是很重要的。它能使那種嚴肅、緊張的氣氛頓時變得輕鬆、活潑,它能讓人感受到說話人的溫厚和善意,使其觀點變得很容易讓人接受。

猶太人的絕招

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個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

——凱洛夫 

旅途上,兩個美國人和兩個猶太人一起坐同一輛火車去同一個城市辦事。

兩個美國人買了兩張票,而兩個猶太人才買了一張票。美國人見到這種情形,就問猶太人:“等列車長來查票,你們怎麼辦?”

猶太人說:“到時自有辦法。”上了火車不久,列車長開始查票,隻見兩個猶太人馬上擠進一間廁所內。

列車長來到他們的車廂,敲了敲廁所的門,說:“檢查一下車票!”

門開了一條縫,一隻手拿著一張票伸出來。列車長怎麼也沒想到,一間廁所內竟會躲著兩個人。

他看過了票:“謝謝!”又把票從門縫中塞了回去。就這樣,兩個猶太人靠著一張車票到了終點站。

回來的路上,兩個美國人心想:剛開始來時,猶太人的方法真不錯。於是他們幾經討論後,決定也買一張票。輪到猶太人時,隻見他們搖搖手,說:“這次不用買票了。”

上了火車,列車長又來查票了。

兩個美國人顧不得觀看猶太人的新招式,就趕緊鑽進了廁所。

“砰、砰”兩聲,猶太人敲了敲廁所的門,門應聲而開,一隻手拿著一張票,從門縫中伸出來。

猶太人:“嗯,謝謝……”

兩個猶太人拿了票,立刻往下一節車廂的廁所奔去……

故事感悟:

一位社會學家說過:“第一個說女人如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說女人如花的人是聰明人,第三個說女人如花的人是笨蛋。”這話確實不假。向別人學習借鑒,不能照搬表麵的東西,要學習的是對方的智慧,而不是具體的某種做法。要知道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變化的,我們需要時刻更新自己的觀念。

會講笑話的垃圾桶

當用鐵錘無法打開一把鎖時,那就隻有去找能打開這把鎖的鑰匙了。

——朗加明

俄國一座城市的居民有個壞習慣,他們從不把垃圾好好地倒進垃圾桶,而是很隨意地到處亂扔,弄得整個城市一片混亂。為此,政府專門成立環境整治部門,甚至強製進行罰款,可是,仍然收效甚微。街道上還是到處都是垃圾,連衛生局局長都為此感到十分氣惱,可又無能為力。

這一天,一個小夥子主動走進衛生局局長的辦公室,獻上了一條妙計……

沒過幾天,城市裏的居民們紛紛發現街道上的垃圾桶突然會說話了,並且是講很可樂的笑話。當人們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裏,當時就能聽到垃圾桶講笑話。小孩子們更是愛到垃圾桶那兒倒垃圾,不僅自己笑得肚子疼,還會把這些笑話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

這樣一來,居民們都喜歡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裏了,街道上的衛生狀況得到了徹底的改變。時間長了,這個城市居然變成了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

原來,那位小夥子設計了一種電動垃圾桶,桶上裝有感應器,垃圾丟進桶裏,感應器就會啟動錄音機,播放事先錄好的不同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