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輯和成功人士一起邁向巔峰(1 / 3)

第十五輯和成功人士一起邁向巔峰



第十五輯

和成功人士一起邁向巔峰

你所遇到的人,決定你的命運。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人的成功,惡劣的環境會阻撓人的成功。

所以,要成為一位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就應該多學習成功人士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在他們的世界裏感受他們的熱情、學習他們正確的思維,了解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

比爾?蓋茨一美元小費

正確地評價一個人的品格,隻要他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就行,不一定非要具備豐富的人生閱曆和巨額的社會財富不可。

——約翰遜 

老太太正坐在機場的候機大廳裏等待她的侄兒,可是半天過去了,還是沒有見到他的影子,老太太有些急了。她的身旁還放著兩個大行李箱。

老太太想上廁所,可是她又不敢丟下行李箱不管,因為裏麵有很多她為遠在都市裏的親友們積攢了多年的禮物。她隻得一邊忍耐著,一邊焦急地東張西望,盼著侄兒早點出現。

“太太,需要幫忙嗎?”旁邊一個年輕人微笑著問她。

“哦,不,暫時不需要。”老太太打量了年輕人一眼。身著休閑服的年輕人掏出一本書,專心致誌地閱讀起來。

“這個不守時的家夥,等會兒非得訓斥他不可。”老太太開始埋怨起來。

又過了一會兒,老太太實在忍不住了,她向身旁的年輕人懇求道:“請幫我照看一下行李,我去一趟洗手間。”年輕人點了點頭。

老太太很快回來了,她感激地掏出一美元,遞給年輕人:“謝謝你幫我照看東西。”

年輕人也說了一聲“謝謝”,接過錢放進了口袋。

這時,侄兒終於過來了,他剛要解釋,忽然看見了旁邊的年輕人,驚喜地叫道:“你好,蓋茨先生。見到你真是我的榮幸。”

“我也一樣。”年輕人收起書,準備去檢票口檢票。

“哪個蓋茨?”老太太不解地問道。

“就是我常常跟您說起的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先生啊!”

“啊,我剛才還給過他一美元的小費呢。”老太太滿臉自豪地說。

“是真的嗎?”侄子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沒錯,我很高興為這位太太做了一件事。”蓋茨回頭答道。

故事感悟: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必須具備三點:一是擁有淵博的知識;二是善於思考,不斷地反省反思;三是有高尚的品質。如果知識貧乏就會變成一個愚昧的人,不能時刻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的人就是粗魯的大漢,而少了高尚的品質,就會變成一個為人所不齒的卑鄙小人。

他的品質感動了國王

如果一個人自己身上具有某種品質,那麼他必定具備對那種品質的鑒賞力。

——莎士比亞 

公元前4世紀,意大利國王把一個年輕人判處絞刑。在臨死之前,年輕人希望能與遠在百裏之外的母親見最後一麵。

國王準許了,但要求他必須找一個人來替他坐牢。這是一個苛刻的條件。假如他一去不返怎麼辦?誰也不願意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來幹這件蠢事。

這時,他的好朋友表示願意替換坐牢,好讓他回家與母親相見。

好朋友住進牢房以後,年輕人就趕回家與母親訣別。日子如水一樣流逝,眼看刑期在即,年輕人卻音訊全無。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好朋友上了年輕人的當。

行刑那天,因為年輕人沒有如期歸來,隻好由好朋友替死。當好朋友被押赴刑場時,圍觀的人都笑他是個傻瓜,也有人對他產生了同情,更多的人卻是幸災樂禍。但刑車上的好朋友,不但麵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點燃了,絞索已經掛在好朋友的脖子上。圍觀的人都在內心深處為他惋惜,並痛恨那個出賣朋友的年輕人。就在這時,年輕人騎著馬趕回來了,他高聲喊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這真是人世間最感人的一幕,年輕人已經衝到好朋友的身邊,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國王知道了這件事,他親自趕到刑場,立即為年輕人鬆了綁,親自赦免了他,並且重重地獎賞了他的好朋友。

故事感悟:

一個人能將心比心,這才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做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就必須把自己靈魂的高尚和朋友的危難結合起來,越是在艱難時刻越能守住自己的道德防線不放棄。任何一個具有高尚靈魂的人,都是以朋友的命運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

成功人生

人生中所有偉大的成功,都是由於做到了看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取得的。

——羅曼?羅蘭 

3歲時,莫紮特已經學會彈奏古鋼琴,並能記住隻聽過一次的樂段。

7歲時,波蘭鋼琴家肖邦創作了《G小調波羅乃茲舞曲》。

10歲時,愛迪生建立起一個實驗室,開始他的發明事業。

12歲時,格特魯德?埃德成為女子800米自由泳最年輕的世界紀錄創造者。

15歲時,鮑比?費希爾獲得“最年輕的國際象棋大師”稱號。

21歲時,珍尼?奧斯汀開始寫她的第一部名著《傲慢與偏見》。

22歲時,海倫?凱勒出版了她的自傳。

25歲時,查理斯?林德析格首次單人不間斷飛越了大西洋。

35歲時,著名音樂家莫紮特由於心髒病,離開人間。

39歲時,鋼琴家肖邦死於肺結核。

40歲時,芭蕾舞蹈家瑪戈特?芳廷才開始與芭蕾舞著名男演員魯道夫?納勒耶夫合作同登舞台。

43歲時,約翰?肯尼迪當選為美國最年輕的總統。

50歲時,亨利?福特采用“流水裝配線”,首次實現了汽車價格低廉的大規模生產。

53歲時,瑪格麗特?撒切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女首相。

64歲時,弗朗西斯?奇切斯特獨自乘53英尺長的遊艇周遊世界。

65歲時,丘吉爾首次成為英國首相。

76歲時,紅衣主教安吉洛?龍卡利成為約翰二十三世教皇,於五年內進行了重要改革,為羅馬天主教廷開創了新紀元。

80歲時,摩西“奶奶”(安娜?瑪麗?羅伯遜)舉行了首次女畫家個人畫展。

81歲時,本傑明?富蘭克林巧妙地協調了議會眾代表的分歧意見,使美國憲法得以通過。

84歲時,丘吉爾二任首相告退,回到下議院,又一次獲得議會選舉,並展出他的畫作。

88歲時,大提琴家帕布羅?卡薩爾斯照常舉行音樂會,並於96歲逝世。

1983年,美國黑人早期爵士音樂的鋼琴演奏家兼作曲家尤比?布萊克逝世,圓滿地走過了他的100歲人生。他在去世前五天時說:“如果我早知道我能活這麼長,我一定會更好地努力奮鬥。”

故事感悟:

成功的人生並不是停滯不前的,它是不斷前進,不斷拚搏,不斷迎接新的成功的過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成功,隻有相對的成功。成功者需要前進,需要補充新鮮的活力,才能滿足他心中對成功的渴望。成功的人生就是不斷拚搏的人生。

愛迪生的退休年齡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成功,隻有不斷地進取才能永葆成功者的魅力。

——傅雷 

愛迪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一生有一千多項重要的發明。

在他50歲的生日宴會上,老朋友關心地問他:“你的一生成就非凡,在這剩下來的歲月中,你打算怎麼安排?”

愛迪生高興地說:“從現在起到70歲,我想把時間交給工作,75歲我計劃去學橋牌,到了80歲,我想學好打高爾夫球。”

老朋友繼續問:“那90歲以後,你想做些什麼呢?”

愛迪生笑著說:“我安排的計劃不會超過30年,太短就缺乏遠見,太長又不好掌控。”

愛迪生70歲生日時,老朋友又問他同樣的問題,這回愛迪生認真地回答:“我從工作當中獲得無窮的快樂,我仍然有數不清的構想,這些事情足夠我忙上幾百年。所以,我永遠不會讓自己退休的。”

故事感悟:

成功的人並不以自己眼前所取得的成就而覺得滿足,他需要的是繼續前進,向著人生中的更高峰攀登。他以取得新的成功為人生的一大樂事。所以,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滿著朝氣蓬勃的活力,就如初升的太陽源源不斷地釋放出萬丈光芒。

讓我們和成功人士一起邁向巔峰。

用無聲的行動證明成功

頑強的毅力可以讓我們去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德萊頓 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正在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會場上,人們在焦急地等待著奧本?海默做精彩的演講。帷幕徐徐拉開,舞台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

奧本?海默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

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

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到主持人的麵前。主持人讓兩位身體強壯的人,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先拿起鐵錘,打開架勢,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吊球動也沒動。另一個人也不甘示弱,接過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大家都在等著奧本?海默的表演,看他用什麼神力讓鐵球蕩起來。

這時,奧本?海默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的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大家都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奧本?海默仍然不停地敲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憤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一個小時以後,前排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真的以很小的幅度擺動了起來。

奧本?海默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鐵球的聲響。鐵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鐵架“哐哐”作響,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會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奧本?海默用自己的無聲行動證明了成功的道理。

故事感悟:

成功人士的最大秘訣就是堅持。一個人隻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長遠目標,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堅持下去,鍥而不舍,終有一天會如願以償實現自己偉大的夢想。

人間伊甸園

成功永遠都是屬於最有力量的人。

——狄更斯 

1968年,加州的一位牧師想要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一位朋友描述了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座人間的伊甸園。”朋友問他預算多少,他開朗地說:“我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我需要用教堂自身的魅力來吸引大家的捐款。”

最後,牧師粗略地估算教堂大概需要700萬美元,他在心裏盤算著得到捐款的一係列途徑:

尋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