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輯和成功人士一起邁向巔峰(2 / 3)

尋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28筆25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70筆10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100筆7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140筆5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280筆25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賣掉1萬扇窗,每扇700美元。

40天後,牧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說服了一位富商,他捐出了第一筆100萬美元。

第50天,一對傾聽了牧師演講的農民夫婦,捐出了1 000美元。

70天時,一位被牧師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動的陌生人,在生日的當天寄給牧師一張100萬美元的銀行支票。

六個月後,一名捐款者對牧師說:“如果你的誠意與努力能籌到600萬美元,剩下的100萬美元由我來支付。”

第二年,牧師以每扇500美元的價格請求美國人認購水晶大教堂的窗戶,付款的辦法為每月50美元,十個月分期付清。六個月內,一萬多扇窗戶全部售出。

1980年9月,總造價為2 000萬美元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成為世界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奇跡,而這一切全是靠身無分文的牧師一點一點籌集資金做到的。

故事感悟:

成功總是由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少到多,這中間需要一個想成功的人不斷地努力與爭取。每一個成功人士自身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他最大的力量來源於外界,善於不斷地把別人的力量轉化成自己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取得成功,無疑是最有頭腦的人。

被辭退的董事長

能夠克服困難,首先就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托爾斯泰 

道本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卻在大阪的一所中學當了幾十年的校工。盡管工資不多,但他已經很滿足生活為他所安排的一切。就在他快要退休時,新上任的校長以他“連字都不認識,卻在校園工作,太不可思議了”為由,將他辭退了。

道本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校園。像往常一樣,他去為自己的晚餐買半根香腸,但快到食品店門前時,他才想起食品店已經關門多日了。而不巧的是,附近街區竟然沒有第二家賣香腸的。忽然,一個念頭在他腦海裏閃過——為什麼我不開一家專賣香腸的小店呢?他很快拿出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開了一家食品店,專門賣起香腸來。

因為道本靈活多變的經營,十年後,他成了一家熟食加工公司的總裁,他的香腸連鎖店遍及了大阪的大街小巷,並且是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頗有名氣的道本香腸製作技術學校也應運而生。

一天,當年辭退他的校長得知這位著名的董事長識字不多時,便十分敬佩地稱讚他:“道本先生,您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卻擁有如此成功的事業,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道本誠懇地回答:“真感謝您當初辭退了我,讓我摔了跟頭,從那之後我才認識到自己還能幹更多的事情。否則,我現在肯定還是一位靠一點退休金過日子的校工。”

故事感悟:

成功者首先是從困境中崛起的。困境可以鍛煉一個人的品格,也可以激發一個人向上發展的勇氣和潛力。在困境中,當被逼得退無可退,無路可走時,人們往往在最後的時刻想出辦法來自救,無形之中反而促成了人生的輝煌。所以,人應該感謝苦難,感謝苦難中所孕育的成功。

水比黃金貴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去發掘每一個時機的人。

——李大釗 

美國的一個小鎮上發現了金子,想著發財的人爭先恐後地來到了這個小鎮挖采金礦。

彼克也是帶著“黃金夢”來的,到達目的地後才知道采金並不容易,各地湧來的人太多,到處都是采金的人,吃飯喝水都成了大問題。

黃色驕陽火辣辣地暴曬,人們的汗水不停地流淌。山穀裏氣候異常幹燥,水源奇缺。在這裏,水同黃金一樣貴重。

“誰要是讓我飽飲一頓涼水,我給他5塊金幣!”掘金人不斷地發出類似的抱怨聲,他們太需要水了。可是在黃金的誘惑下,誰也舍不得花時間去找水。

彼克心裏一動:與其跟這麼多人一起漫無邊際的挖金子,何不想辦法搞些水來賣呢!說不定能賺大錢呢!

於是,彼克放棄采金的工作,用挖金子的鐵鏟挖了一條水溝,把河水引進掘好的水池裏。水經過細沙的過濾,變得清澈可口了。然後,他把水分裝成壺,運到工地上賣。一群群口幹舌燥的淘金狂,爭先恐後地搶購彼克的水。

等到彼克離開小鎮時已經成了一個富翁,而其他的同伴卻拖著疲憊的身體還在挖掘金礦。

故事感悟:

成功人士從來不會走一條被千萬人踩遍的路,他一般都會選擇屬於自己的路,用敏銳的眼光捕捉機遇,在別人沒有發現之前就已經到達成功的終點了。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這需要勇氣,也隻有這樣才能造就輝煌。

隻借一美元

一個成功的人,應當是骨子裏相當精明的人。

——羅斯福 

猶太人急匆匆地走進一家銀行,客戶經理趕緊熱情地迎了上來。

“請問先生,我可以為你做點什麼?”經理滿臉微笑地問對方。

“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隻需1美元?”

“不錯,隻借一美元,不可以嗎?”

“噢,當然,不過隻要你有足夠的擔保,再多點也無妨。”經理點了點頭。 

“好吧,這些做擔保可以嗎?”

猶太人接著從豪華的皮包裏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放在經理的寫字台上。

“總共60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隻要借1美元嗎?”經理疑惑地看著對方。 

“是的。”說著,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隻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股票退還給您。”

“謝謝。”猶太人說完準備離開銀行。

這時,旁邊的銀行行長懷疑這是欺詐,就攔住了猶太人說:“對不起,耽誤您一下……”

“有什麼事嗎?”猶太人停住了腳步。

“我實在弄不明白,你擁有60萬美元,為什麼隻借一美元呢?你不認為這樣做你很吃虧嗎?難道您是擔心我們銀行裏沒有那麼多錢嗎?”

“是這樣的,在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金庫,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我隻是在這裏花最少的錢暫存一下我的財產而已。”

故事感悟:

成功的人也是精明的人,善於精打細算。能夠巧妙地利用別人的力量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他隻要付出最少的代價。這種人才是真正的精明人士,也是成功商人的特性。

足球是“第三者”

在世上要獲得成功的方法隻有兩種:通過自己的勤勉,或者通過別人的能力。

——高爾基

法庭上,一位中年婦女麵對法官,嚴詞指責丈夫有了外遇,要求和丈夫離婚。法官問中年婦女:“你丈夫的‘第三者’是誰?”她大聲地回答:“就是足球。”

這是法官遇到的第一件怪事,不知如何是好,隻得勸中年婦女說:“足球不是人,你要告也隻能去控告足球的廠家。”不料,這位中年婦女果真向法院控告足球廠家。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足球廠在接到法院的傳票後,竟十分爽快地主動提出願意出資20萬英鎊作為中年婦女的賠償費,這位太太喜出望外,破涕為笑,在法庭上大獲全勝。

事情還沒有結束。這場因足球而引起的官司自然在全英國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新聞媒體紛紛出動,做了大量的報道。

頭腦精明的廠長,敏銳地利用了這場官司大做文章,沒花一分錢的廣告費,卻讓他的足球廠名聲大振,銷量翻了幾倍,狠狠地大賺了一筆。

故事感悟: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杠杆,我可以撐起一個地球。一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要想四兩撥千斤必須借用別人的力量作為成功的支點,才能讓自己變得強大,才有改造世界成就未來的動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善用外力的人。

專注精神打動了董事長

成功的秘密在於朝著永不改變的預定目標一直前進,前進。

——羅曼?羅蘭 

他去一家公司麵試,董事長找出一篇文章對他說:“請你把這篇文章一字不漏地讀一遍,最好能一刻不停地讀完。”說完,董事長就走出了辦公室。

他想:不就讀一遍文章嗎?這太簡單了。他深呼吸一口氣,開始認真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孩走過來對他說:“先生,休息一會兒吧,請用茶。”她把茶杯放在茶幾上,衝著他微笑。他好像沒有聽見也沒有看見似的,還在不停地讀。

又過了一會兒,一隻可愛的小貓伏在了他的腳邊,用舌頭舔他的腳踝,他隻是本能地移動了一下他的腳,絲毫沒有影響他的閱讀。

這時,剛才那位女孩又過來了,要他幫她抱起小貓,他還在大聲地讀,根本沒有理會女孩的話。

他終於讀完了。董事長走進來問:“你注意到那位美麗的小姐和她的小貓了嗎?”

“沒有,先生。”

董事長又說:“那位小姐可是我的表妹,她請求了你幾次,你都沒有理她。”

他很認真地說:“你要我一刻不停地讀完這篇文章,我隻想如何集中精力去讀好它,腦子裏隻想著要做好這一件事,別的什麼事我就不太清楚了。”

董事長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小夥子,你被錄取了!在紐約,像你這樣有專業技能的人很多,但像你這樣專注工作的人太少了!你會很有前途的。”

現在的他已經成為了這家公司的總經理,每次回憶起這件事,總是很有感觸地說:“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一個人如果沒有專注的精神,那他就無法抓住成功的機會。”

故事感悟:

做事要專注,這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之一。隻有專注的精神才能排除外界的幹擾,不為外麵的環境所誘惑,無論任何時候都堅定自己的立場,一心一意地朝著自己預定的目標前進,永遠都不放棄。

母親的葬禮

隻有靠你自己和你自己的能力來爭取,你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巴斯德 

林肯的母親去世了,這對他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父親在森林裏砍了一棵大樹,用它做了一口棺材。由於沒能請來牧師,下葬那天隻舉行了簡單的葬禮。母親是一位具有堅定的信念並且篤信宗教的人,她自小就給林肯讀《聖經》上的故事,因此牧師未能出席母親的葬禮,成為林肯心頭的一件憾事。

接連幾天,林肯總是呆坐在火堆旁,一聲不吭地獨自沉思。一天早上,林肯突然說要到鎮上走走,直到天黑的時候,林肯才回來,手裏拿著一張紙和一支鉛筆。這張紙是他在鎮上給人幹活得到的,鉛筆則是借的。林肯認真地對父親說:“我要給牧師寫信,請他來給媽媽舉行下葬儀式。”這位牧師是母親的朋友,所以林肯相信他一定會來。那天晚上,林肯先用家裏的練字木板寫好,經過幾遍修改,再抄到紙上。直到深夜,他總算寫完了這封信。信寄出大約一個月之後,牧師居然回信了。他說等地麵的雪融化,路上好走的時候就來。

那一天,牧師終於來了,在母親的墓前做了祈禱,然後與從四處趕來的人們一起唱了一首喪禮詩。這是一個既沒有教會也沒有學校的荒野之地,所以舉行一次葬禮實在是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