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每次回憶起這件事情,心裏總是在鼓勵著自己:“有些事,憑著自己的力量,是可以做到的!”
故事感悟:
成功是要靠自己去爭取、去努力、去拚搏。它既不是上帝的恩賜,也不是祖先的遺產,隻是成功者自己血汗的結晶,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勝利果實,充滿著辛酸,更多的也是收獲後的喜悅。
窮人的石頭湯
拚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最後一定會成功。
——帕布雷琉斯?塞魯斯
寒冷的冬夜,窮人敲開了富人家的大門。
“滾開!”仆人說,“不要想在我們這裏得到任何東西。”
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
仆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接著,他又請求仆人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石頭湯喝。
“石頭湯?”仆人奇怪極了,“我想看看你怎樣用石頭做成湯。”於是仆人就答應了。
於是窮人揀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裏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仆人覺得少了一點什麼似的,就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收集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裏。
最後,窮人邀請仆人喝一口他熬出來的石頭湯。仆人嚐了一口,大聲地誇獎窮人說:“你的石頭湯可真好喝!”
故事感悟:
故事中的窮人無疑是一個聰明的人,他敲開別人家的大門之後,並沒有開口乞討而是說要烤幹衣服,避免被別人拒之門外,至少是一個成功的開始。接著他想了一個方法讓仆人不自覺地上了他的當,煮一鍋豐富的石頭湯。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方法與別人不一樣,他是用腦想問題而不是用嘴說話。
遺傳的記憶力
如果我們過分爽快地承認失敗,就有可能使自己永遠發覺不了我們已經非常接近於成功了。
——勞倫斯
記憶專家正在給一個女學生上課。
“記憶專家,我希望你不要指望你能改進我的記憶力,這是絕對辦不到的事。”
“為什麼?”記憶專家吃驚地問。
“這是祖傳的,”女學生回答他,“我們一家人的記憶力全都不好,爸爸媽媽將它遺傳給我。因此,你要知道,我這方麵不可能有什麼更出色的表現。”
記憶專家說:“小姐,你的問題不是遺傳,是懶惰。你覺得責怪你的家人比用心改進自己的記憶力容易。請坐下來,我證明給你看。”
隨後的一段時間裏,記憶專家專門耐心地訓練這位女學生做簡單的記憶練習,由於她專心練習,學習的效果很好。記憶專家打破了那位女學生認為自己無法將腦筋訓練得優於父母的想法。
從此,女學生明白了一點:做任何事都不要找借口,首先就要學會自己改造自己。
故事感悟:
要想成功,就不要為成功的路上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找借口,這是一種懦弱,等於是扼殺了自己的創造力。困難並不是沒有辦法可以解決,隻要用心地去尋找,總會找到方法。對於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他所要做的就是不要找任何借口。
女主編的失敗
這個世界上除了心理上的失敗,實際上並不存在什麼失敗,隻要不是一敗塗地,你一定會有取得勝利的機會。
——邁克?迪塔卡
有一位女主編,自己創辦了一份雜誌。她花掉了所有的積蓄,耗費了多年的心血,得到的卻是無休止的挫折。正在她處於困難境地的時候,一家大報社提出願意考慮她的設想,並提供大規模資助。這個消息令她欣喜萬分。
但是,報社董事們研究了雜誌的樣本,經過多方考慮,還是沒有接受她。
女主編不僅承受了這次失敗,而且感謝報社董事們,是他們幫助她進行了一次艱難的選擇。
她認為:
“當那扇門關上時,沒有沮喪,因為我確信這是最佳機會,既然沒有談成功,我再也不抱希望在兩三個月內實現夢想了。
“為了成功,我盡了全力,我根本不把它看做失敗,隻是心中感到,辦雜誌的事就此結束了。”
她開始寫求職簡曆,結果否定了她的雜誌的那家報社任命她為專管銷售和交際的副總裁。他們意識到:她具有罕見的熱情和洞察力。
後來,她並不將花在辦雜誌上的兩年視為失敗。她說:“我認為那兩年相當於運動員用於訓練的時間。我成了一個堅強的人,我不把事情都看作障礙。”
故事感悟:
遇到挫折並不可怕,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個問題。這至少說明了你嚐試的這條路是不通的,可以在以後的路上少犯同類的錯誤。成功的人都是在挫折中不斷地前進。
飛行員的新事業
失敗並不是一件難堪的事,最優秀的人也曾有過失敗。在失敗中,最可貴的是吸取教訓,學到一點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卡爾?弗?雷德裏克
湯姆本來是戰鬥機駕駛員,退伍後進入了保險行業。三年過去了,公司老板答應給他升職,然而卻一直沒有下文,於是,他辭職不幹了。接著,他來到一家公司做部門經理。過了四年,他卻被開除了。
有一段時間,他試做財務顧問生意。但由於資金不足,很快就關門了。這時,湯姆已經50歲了。
湯姆太太是天主教徒,天天祈禱天主。“每天早上我都到教堂禱告,祈求時來運轉。有一天,我重複聽到三個字。我覺得前一年去世的婆婆要告訴我什麼事情似的。那三個字是‘做芥末’。”她家有一份俄國傳來的做芥末的食譜,每年聖誕,湯姆夫婦就做這種芥末送給親友。
太太告訴湯姆說,她相信他媽媽囑咐他們試一試做點新事業。起初湯姆以為太太瘋了,但細心一想,這起碼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主意。他找當地賣乳酪的店鋪商量。店東嚐過芥末後,向湯姆夫婦買下了整批貨品。現在,幾乎整個美國都在用他們當初發明的這種食品。
故事感悟:
每一個新的成功就是一個新的起點。成功不是終點,它是一個成功的結束,另一個成功的開始。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次機會中隻看到某種憂患。成功的人不找任何借口,成功最終將屬於他們。
重要的尾數
一個人如果具備許多細小的優良素質,最終一定會為自己帶來成功的幸運機會。
——康克林
三個年輕人到一家公司應聘采購員,主管出了一道題目: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2 000支鉛筆,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第一名年輕人說是120美元,主管問他是怎麼計算的。他說:“采購2 000支鉛筆可能要100美元,其他費用就算20美元吧!”主管未置可否。
第二名年輕人說是110美元。對此,他解釋道:“2 000支鉛筆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可能需要用10美元左右。”主管同樣沒表態。
最後輪到第三位年輕人。他說需要11386美元,見到如此精確的數字,主管的眼睛亮了一下。
第三個年輕人說:“鉛筆每枝5美分,2 000支是100美元。從公司到這個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48美元,午餐費2美元,從工廠到汽車站為半英裏,請搬運工人需要15美元……因此,總費用為11386美元。”
這名年輕人自然被錄用了,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故事感悟: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相同的環境時,別人漫不經心,他卻能從中細心地發現自己的目標,最後成就自己的夢想。
富豪的眼光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於書本之外。
——培根
有一個“購買泥土”的故事,特別耐人尋味。
三個年輕人一同結伴外出,尋找發財機會。在一個偏僻的小鎮,他們發現了一種又紅又大、味道香甜的蘋果。由於地處山區,信息、交通等都不發達,這種優質蘋果僅在當地銷售,
售價非常便宜。
第一個年輕人立刻傾其所有,購買了10噸最好的蘋果,運回家鄉,以比原價高兩倍的價格出售。這樣往返數次,他成了家鄉第一個萬元戶。
第二個年輕人用了一半的錢,購買了100棵最好的蘋果苗運回家鄉,承包了一片山,把果苗栽種下。整整3年時間,他精心看護果樹,澆水灌溉,沒有一分錢的收入。
第三個年輕人找到果園的主人,用手指著果樹下麵,說:“我想買些泥土。”
主人一愣,接著搖搖頭說:“不,泥土不能賣。賣了還怎麼長果?”
他彎腰在地上捧起滿滿一把泥土,懇求說:“我隻要這一把,請你賣給我吧,要多少錢都行!”
主人看著他,笑了:“好吧,你給一塊錢拿走吧。”
他帶著這把泥土返回家鄉,把泥土送到農業科技研究所,化驗分析出泥土的各種成分、濕度等。接著,他承包了一片荒山,用整整3年的時間,開墾、培育出與那把泥土一樣的土壤。然後,他在上麵栽種了蘋果樹苗。
現在,10年過去了,這三位結伴外出尋求發財機會的年輕人命運迥然不同。第一位購蘋果的年輕人現在每年依然還要購買蘋果運回來銷售,但是因為當地信息和交通已經很發達,競爭者太多,所以賺的錢越來越少,有時甚至不賺錢或者賠錢。第二位購買樹苗的年輕人早已擁有自己的果園,因為土壤的不同,長出來的蘋果有些遜色,但是仍然可以賺到相當的利潤。第三位購買泥土的年輕人,他種植的蘋果果大味美,和山區的蘋果相比不相上下,每年秋天引來無數購買者,總能賣到最好的價格。
故事感悟:
從這三個年輕人的經曆裏,我們可以看到,眼光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深有體會地說:“做生意要有遠大的眼光,要配合時代的需要。隻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成功商人。”
後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歐陽勇富、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豔紅、周婷、但佳玉、楊豔麗、柳絮恒、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豔傑、陸曉飛、楊廣東、王菲庶、李淑敏、李海霞、李秀敏、關麗瑩、宋桂花、楊海蓮、王傑、張保文、熊永鑫、李亞莉、於心願、蒙明炬、胡葳、何瑞欣、杜莉萍、侯偉寧、李衛平、李敏、梁素娟、許慶元、劉娜微。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
由於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