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立憲第一刀砍向秦浩(1 / 2)

慈悲不是出於勉強

它像甘霖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

它有雙重福佑

它賜福於施與者

也賜福於受施者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眾議院議員的選舉來自三大部分:街道為單位的社區,工廠為單位的工會,村鎮為單位的宗族。

實際直接選舉中,三大部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混亂。

中國人做官發財和出人頭地的觀念根深蒂固,街道的賄選,工廠的威脅競爭對手,村鎮的宗族抱團排擠其它勢力,都通過競選議員活動被白熱化了。

個別地方甚至出現議員候選人被其它候選人買凶殺害的惡性事件。

秦浩領銜的特區立憲籌委會立即公布三項條例:

1.選舉全部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票箱由軍警護衛,所有候選人聯合簽押,共同唱票,保證選舉的公正。

2.全程開放輿論監督,每天的《南海特區報》通篇報道選舉進展和出現的問題。

3.眾議院除開會外,工作日的其它時間一律為民眾開放日,不設門衛和檢查,選民可隨時進入選區議員辦公室谘詢和交流政情。

4.召開眾議員候選人大會,反複說明眾議員隻有監督和裁決權而沒有實際行政執行權,簡單的說,沒啥油水,如果賄選的話,加上輿論監督,上台後成本都收不回來。

特區建設的骨幹是依靠來自全球各地的留學歸國人員,但這些相對200萬的本島原住民在數量上是少數。

眾議員的選舉結果並不意外,基本為來自於本島原住民的人士把持,知識精英階層和草根階層的矛盾通過參眾兩院的形式走進廟堂,被製度化了。

參議長兼特區保安司司長陳磊就抱怨很多時候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一個參議院提交的衛生保障方案被眾議院成幾個月的扯皮,眾議員們都覺得自己懂點什麼,都有自己的一套。

而航空發動機研發經費則十分鍾就獲通過,原因是眾議員沒人懂這高科技。

參議院的一些合理提案屢屢被眾議院為難,原因無它,就是看不慣參議員們自詡知識精英那份頤指氣使的樣子,國事參雜進了個性化的兒戲。

對這些初期的不適,秦浩倒覺得正常。

知識精英和土著居民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知識精英確有眼高於頂的酸腐,民間草根也同樣有參政能力不強的短板。

這些都因為特區經濟的高速發展被暫時掩蓋起來了,回避中積累這些矛盾隻會讓矛盾爆發時的後果更具破壞力。

早早的就把這種矛盾擺上桌麵,逐步可控的定向爆破這些矛盾才是最終清除這些矛盾的根本解決之道。

一個政治體,如果忽視或脫離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和訴求,僅依靠少數知識精英設計出的超前方案,是很難經受住前進中必然的波折的。

“王莽新政那一套,拿到現在來都不落後,王安石的青苗法甚至就是現代農業銀行的思路。

但這些人精設計的再好,大夥喝酒吃肉時嘴能堵的住,一遇到暫時的困難,這些人馬上抹幹淨油嘴,反攻清算,變革進程也前功盡棄,一夜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