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兄,你已經找到一個買主了。”希爾頓沉著地答道。
店主用懷疑的目光打量著希爾頓:“我要的可是現金啊!”
“讓我先查查賬再說。”
希爾頓用了3個小時,仔細核查了旅店的賬本,他覺得這筆生意簡直太劃算了,於是當機立斷,決定把它買下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以4萬元錢成交。
希爾頓火速返回,迅速籌足了現金,如數交到了店主的手裏。
幾天以後,希爾頓成了這家毛比來旅店的新主人。這家不起眼的小旅店就是飯店大王希爾頓的發跡地。
投石問路:第一個吃螃蟹
1987年,王誌東北京大學無線電係畢業後進了中關村。當時在一家不到10人的小公司攢機器、倒機器,閑暇的時候搞一些西文軟件的漢化,在沒有源碼的情況下,他漢化了AutoCAD的一個版本,開發過IBM550上的漢字係統。一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是用戶的一個需求改變了王誌東發展的軌跡。這個用戶買了北大方正排版係統,又買了四通4S係統,但兩個排版軟件對硬件配置要求不一樣,沒辦法裝到同一台機器上用,商家告訴他非要買兩台PC機才行,用戶為這事很煩心,在街上逛的時候,碰到了王誌東,問王誌東能不能幫他一把,王誌東答應試試看。
方正排版係統和4S係統對顯示卡、打印機要求都不一樣,王誌東的方案是以4S為原型,把北大方正係統轉移到新機器上。這樣就不得不改動方正底層的驅動程序。方正產品是加密的,王誌東先解密,然後反編譯,再修改。一個月後,王誌東成功地把兩個係統裝到了一台PC機上。
這個用戶很興奮,跑到方正說:“你們說辦不到的事,我找人完成了。”方正的人不信,這個客戶就把機器拿去給他們演示。方正的人看了演示,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勁追問到底是誰做的,客戶就把事情的原委述說了一遍。
從此,王選記住了王誌東的名字。魯迅先生曾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值得敬佩的。BDWin的問世很大程度上在於王誌東敢想敢幹。標新立異的思路帶來了豐碩的收獲。
直接修改西文windows上的程序,不但版權上存在問題,而且工作量又很大,不能改得很完整,隻能夠湊合著用。王誌東靈機一動:能不能用外掛的方法解決Windows處理中文的問題。王誌東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業餘時間,把外掛的方法驗證了。此時,王誌東高興極了,因為這是全球第一個Win&)WS外掛係統。原來寫了一萬行的程序,外掛方式一千行全解決了。後來,這個程序越來越簡化了,而且原來英文windows的所有API都能用了,不論什麼型號的打印機和顯示器都支持。
1991年6月6日,首屆全國Windows研討會在福州召開,王誌東對單位領導說他想參加。為了參加這個會,王誌東花了一個多星期時間忙活產品化、測試樣張、宣傳材料,準備妥當以後,王誌東給它起名BDwin。
BDWin拿到會議上,震動了所有參加會議的人,CC—DOS發明人、這次會議的策劃人嚴援朝自己開發了一個中文視窗,叫做保利視窗,但是他一看到王誌東的BDWin,就說,“我的東西不推了,推你的,我的東西不行。”後來,嚴援朝做了王誌東的總工程師。
福州會議回來以後,BDwin連加密卡做了幾百套,兩個月時間銷售一空。BDWin年終被評為方正1991年的七大成果之一。
機遇是成功者的天使,抓住了天使的翅膀,才有可能取得事業的輝煌。為抓機遇,中文之星登台亮相,終於一夜成名。
1991年10月,王誌東認為自己在方正該學的都學得差不多了,就想走出方正再學點別的。
離開方正的王誌東有三條路可選:一是自己辦公司;二是出國;三是去外企。其中,到新加坡做EDI和多媒體開發,因為技術比較新穎,深深吸引了王誌東。王誌東想去學一學國外企業管理,學幾年,再回來自己幹,同時練練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