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眼光十二 爭做第一:老大吃肉,老二喝湯(2)(3 / 3)

1969年,寧圍公社的領導找到了魯冠球,要他帶著他的夥伴,去接管“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這個所謂的農機修配廠,隻不過是一個隻有84平方米破廠房的爛攤子。魯冠球變賣了全部家當和自己準備蓋房的材料,把所有資金投到了廠裏,把自己的命運押在了這個看似毫無前途可言的工廠上。魯冠球接手的時候,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生產的萬向節產品大量積壓,沒有銷路,工人已經半年沒拿到工資了。魯冠球組織30多名業務骨幹,兵分幾路,走南闖北,到處探聽汽車萬向節的生產銷售情況,周旋於各地汽車零配件公司之間,為產品找銷路。當年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在山東膠南縣召開。得到消息後,魯冠球如獲至寶租了兩輛汽車,帶了銷售科長,滿載“錢潮牌”萬向節產品直奔膠南。因為是鄉鎮企業,根本不能進場洽談業務。魯冠球說:“那我們就在場外擺地攤”。他與供銷科長就把帶去的萬向節,用塑料布攤開,擺滿一地,一連3天。那些進進出出的財大氣粗的汽車客商,連眼也不斜一下。魯冠球為了吸引顧客就派出幾人到裏麵訂貨會上探個究竟。一打聽,原來買賣雙方正在價格上“咬”著,誰也不肯讓步。這時魯冠球就測算著:“假若自己的產品降價20%,也還有薄利。好!那我們降價。”消息一傳開。顧客就蜂擁而至了,“錢潮牌”萬向節質量不比訂貨會上的差,甚至還比許多廠家好,價格又比其他廠家低20%,一下子過來了不少訂貨單。晚上,他回旅社一統計,訂出210萬元。這一炮就打響了。魯冠球深有體會:市場競爭,就是價格、質量、成本競爭。此後,他就一直堅持這一原則,並在市場競爭中屢試不敗。從而使“錢潮牌”產品牢牢占領了國內外大部分市場,創出了“萬向節奇效”。魯冠球的目光沒有停留在這些成績上,他這時的目標更高了。

1983年3月,為了獲得自主創業、自主經營的權力,魯冠球以自家自留地裏價值2萬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廠子。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額完成154萬元,以後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額完成。

經過多方努力,1994年經國家外經貿部批準,萬向美國公司在美國注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