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眼光十八 超常規思維:勇敢地麵對“嘲笑(2)(2 / 3)

(13)善於學習的人:多聽經驗豐富的知己的建議。

“天才農夫”蘇爾·卡爾迪尼

意大利經濟界第二把交椅,屬於一位從農家出身的人——蘇爾·卡爾迪尼。他旗下的費魯齊集團,是世界名列第三的農業產品——化學石油集團,年營業額超過130億美元。

奮飛的“乘龍快婿”

卡爾迪尼是成為費魯齊的女婿後開始邁進巨富行列的。嶽父費魯齊年輕時不僅有12公頃土地,而且有長遠的目光。他預見到戰後意大利經濟的發展,一是要有富裕的農產品,二是要有建築物資。於是,先投資辦水泥廠,以後又興辦農產品物業。

1979年,費魯齊因私人飛機在大霧中墜毀喪生,身後留下了數千公頃良田,遍布全球。他生前已經預作安排:財產所有權歸一子三女,企業經營權則全部交給大女婿蘇爾·卡爾迪尼。

早在1960年,卡爾迪尼就成立了獨立的“油米公司”,並在27歲時被歐洲共同體任命為農糧協會副主席。在歐共體成立的40年中,最活躍的活動之一便是製定農產品統一價格標準。早年歐共體官員生涯的磨煉,開闊了這個種田出身的鄉下人的眼界,摸清了國際農糧貿易的運轉機製,因而經營起來得心應手。

開發“綠色汽油”

當了“油米公司”老板後他使全國的農業發生了變化,說服千千萬萬意大利農民種黃豆。1981年,意大利半島的黃豆田隻有不足300公頃,到1987年,猛增到25萬公頃,5載之內超越前蘇聯,躍為全歐第十黃豆生產國。他推行種黃豆,是因為黃豆可以作牲畜飼料,可使歐洲各國大大減輕對美國進口糧的依賴。

麵對共同市場談判,有他的王牌:意大利與法國的8.5萬名耕作者是歐洲種植甜菜與黃豆的能手,帶領這千軍萬馬,他近年醞釀著一個淩越千古的宏圖:生產“綠色汽油”。

他們清楚地認識到生物工程將是未來最熱門的科學之一。費魯齊集團的一位經濟研究辦公室主任,曾經簡要地解釋過他們的意向:“我們應該不僅僅把農業當食物的基礎,而應同時把它看做工業原料不斷增長的源泉。”

“綠色汽油”便是他的第一個戰略目標:以穀物與一種化學物質為基礎,製造出汽油代用品,以代替汙染環境的含鉛汽油。他的集團旗下有一家米薩卡公司,已經在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路易斯安那州動手,每年生產1萬噸玉米,以製造綠色汽油所需要的乙醇。

製造“綠色汽油”的穀物有了,乙醇也可用玉米提煉了。他要攻下未來生物工程的王國,手上必須有自己的化學企業。機會終於降臨了。1985年夏天,享譽世界的蒙特愛迪生公司出現危機,他抓住這個良機大量收購它的股票。費魯齊集團漸漸控製了該公司的40%的股權,他終於由副總裁升為總裁。從此他的名聲大振,震動了米蘭的經濟界。

一個靠撿垃圾致富的人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垃圾也可讓人發財。約翰·蘭高斯是美國的“垃圾富翁”。他目前持有全美最大垃圾處理公司CHAMBERSDEV—EL—OPMNT市值17億美元股票中的5.46億美元股票。蘭高斯1929年出生於匹茲堡,是希臘裔美國人。他的童年是在父母婚姻不幸的陰影下度過的。高中畢業後,考進了休斯敦商務學院,但隻讀了一年便應征入伍。1954年朝鮮戰爭結束後,他做了推銷員。

在20世紀50年代以生產煤炭和鋼鐵著稱的工業城市匹茲堡,焦炭灰堆積如山。經過調查研究,他發現焦炭灰含有可再繼續燃燒的焦炭,其餘不能再燃燒的廢物,還可用於製造防滑材料或作鋪路和製造煤渣建築板的原料。於是,從1960年開始,他便著手創立垃圾處理事業。經過幾年苦心經營,他的小本生意蒸蒸日上,業務範圍逐漸擴大:先是回收焦炭灰,繼而收集鋼鐵廢渣,然後是火力發電廠的煤渣。1969年,蘭高斯收購了CHAM—BEKS垃圾處理公司,他的事業開始走上坦途。

聰明的頭腦使蘭高斯的事業蒸蒸日上。蘭高斯認為處理市區垃圾有利可圖,尤其是購置和經營垃圾堆填區。根據多年經營煤渣處理場的經驗,他開始積極購置垃圾堆填區,並收購小型的垃圾收集公司。

自1981年以來,蘭高斯的垃圾處理公司每年的營業額和盈利額複合增長率超過50%,1990年分別增至2.58億美元和3400萬美元。該公司現在在全美擁有和經營著20個垃圾堆填區,每日可處理垃圾2500噸,1991年營業額突破3億美元。為維持高增長率,雄心勃勃的蘭高斯已為公司製定了下一個目標:清理受汙染的土壤和諸如鋼鐵廠廢物一類受汙染的材料。此類受汙染的材料估計每年高達72億噸,而城市垃圾每年才有1.8億噸。

百萬富翁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