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以為百萬富翁是遙不可及的,充滿了傳奇色彩。百萬富翁是從宙斯腦袋裏造出來的雅典娜。
其實百萬富翁與普通人沒什麼太大的差別。隻是他們能以特有的方式激勵自己和他人,確立目標,積極有效地行動起來,創造效益,獲取財富。百萬富翁產生於智慧,產生於可能的權力和個人的領導氣質,產生於對創造財富的執著和承諾,產生於敢為他人之不敢為的膽識。
如今,百萬富翁已不是一個可以用數字描述的概念,而是各種綜合素質的標誌。
●有一個聰明而清醒的頭腦,相當於擁有了企業發展所需的大量資金。
有人說積累財富的過程有三種層次:第一層次是靠膽量賺錢;第二層次是靠資金,也就是靠資金的不斷滾動,賺取更多的財富;第三種層次就是靠智慧賺錢,掌握技術、不斷學習,善於發現和總結,擁有一個聰明而清醒的頭腦,也就擁有了企業發展的製勝之道,常勝之道。劉永言的母親曾經是平崗小學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當把幾兄妹培養成材,希望集團邁步走向成功的時候,她走完了辛勞而平凡的一生。彌留之際,她囑咐幾兄弟,“企業發展了,不要忘了鄉村的教育事業”。從此,“以實業報國”成為希望集團的崇高誌向。而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回報社會已成為劉永言的人生目標。這才是人生價值的最高體現,也是希望集團“實業報國,永創第一”企業精神的體現。
●在首都起飛的民營富豪
《富布斯》公布的中國內地富豪(2001),陳金飛的財富為18億元,居23位。公司名稱為:北京通產投資集團。
京廣飯店的總裁辦公室,掛著9幅毛主席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照片,右側牆壁上敬錄著一段毛主席語錄:“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隻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陳金飛也正是憑著這種精神自強不息,才創造出這20多億的“通產”業績。
通產企業集團是北京市發展最早、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作為通產集團的創始人,陳金飛具有把握重大項目的經驗和能力。1995年8月,北京通產貝賽爾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正式組建。公司刊出廣告,征聘願為中國發展新型牆材建功立業的有識之士。很短的時間內,一大批學有專長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彙集到公司。陳金飛雖然每天以短跑的速度在工作,但頭腦很清醒。他知道,到目前為止,整個牆體材料的改革剛剛拉開一個序幕,更艱巨的工作還在後頭。陳金飛計劃在北京、天津、南京、大連、三峽和其他適宜的地區布置10條生產線,在全國砌塊市場上至少占有1/3的份額;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他將在北京建造幾十萬平方米的砌塊示範小區;在北京市朝陽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產公司已與美國公司就砌塊生產設備國產化達成合作意向,一旦合作成功,設備造價可能降低4/5,在全國形成千軍萬馬生產新型牆材的局麵;陳金飛還在積極籌備成立中國砌塊集團,全麵推動混凝土砌塊在中國的生產、應用,並提供各種服務。通產集團裏有很多和陳金飛一起創業的人。
中國自古就有一種說法,能共患難不一定能共享受,但他不這樣看。這些人中有一起創業的朋友,在最困難的時候,是他們給了陳金飛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慰,應該說是患難兄弟。到現在陳金飛還能想起為趕訂單加夜班的情景,車間裏放著迪斯科音樂,有一句歌詞是“快,快,快快快!”陳金飛和工人們一起隨著音樂的節奏,往布上印花。
開始時人少,沒有三班倒,累了就在桌子上和衣睡一會兒;冬天有的女工怕冷,就鑽在布堆裏睡,睡醒了接著幹。工人們隻掙40元錢,但真是玩兒命地幹活。陳金飛辭職後,履曆表職業一欄寫的是社會閑散人員。從國家機關的幹部一下子掉到了社會的最底層,沒人看得起。
是工人們的信任,給了陳金飛抵禦失落和屈辱的勇氣,他們是陳金飛精神上的支柱。當時陳金飛隻有一個特別樸素的想法:一定要幹好,不能讓他們因為跟了陳金飛而沒有飯吃。如今,陳金飛想起與自己共患難的人,仍然感動不已。
要想致富除了吃苦以外,還需要別人的幫助,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這些話有著深刻的道理。就連搜狐的創辦人張朝陽也是由受到美國教授的鼎力相助才有今天的。
美國洛克菲勒說:“即使把我全身剝光,再放到沒有人煙的沙漠中,隻要有一支商隊路過,不需多久,我又會成為百萬富翁”。
愛迪生說:“我做事時總是專心致誌的,要把所做的事做得如何如何好,決不想到如何可以借此賺什麼錢。據我的經驗,倘若一個人隻為著發財而做事,別的好處固然很少獲得,就是錢財也未見得都可以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