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自信讓你的演講充滿魅力(4)(3 / 3)

如果你想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應該生動地描繪你所說的要點,把你的想法具體化。著名的美國全國收銀公司總裁特森,就是采用的這種方法。他在《係統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簡要說明了他向他的工人及銷售人員演講時所用的方法:

“我認為,一個人不能期望單憑言語,讓人了解他的想法,或是得到和掌握住別人對他的注意力。另外還需要一些戲劇性的補充。最好是補充圖片,以圖片表現出對和錯的兩麵。

圖表比語言文字更具說服力,而圖片又比圖表更具說明力。對某一主題最理想的表現方法,就是將每部分配以圖片,而文字與語言隻是用來與它們配合。我很早就發現,在和人們打交道時,一張圖片勝過我所能說的任何話。

我經常聘請畫家跟我到各個店裏走走,悄悄地把店裏不妥當的做法素描下來,然後再根據這些素描畫成圖畫。我把所有的人員召集來,向他們顯示他們究竟做錯了什麼。”

當然,並不是每一種講題或場合都適合展示圖畫,但隻要能夠,我們就該使用它們,因為它們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激起聽眾的興趣,而且通常能使我們的意思表達得更加清楚。

若是采用圖表,一定要使它足夠大,以至於讓每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千萬不要把這樣一件好事做過了頭。一長串的圖表常常也是令人感覺無聊的。利用展示物時,要保證必能獲得聽眾的注意:展覽的物品在出示之前,不能使聽眾見到。使用的展覽的物品應該保證足夠大,最後一排都能看得見,當然,聽眾若看不見展覽的物品,便不能發揮展覽的物品的預期作用了。在講話的時候,絕不能讓展覽的物品在聽眾間傳閱,幹嘛要自找對手競爭?展示一樣東西時,要把它舉到聽眾看得見的地方。

記住,一樣能打動聽眾的展覽的物品,強勝十樣打不動人的東西,若是技術上可行,示範一下。講話時不要盯著展覽的物品,你是要與聽眾溝通,不是要和展覽的物品溝通。展覽的物品使用完畢,應盡快收起來,不能讓聽眾再看見。如果展覽的物品適於做“神秘處理”,就將它放在一張桌上,你講演時就把它置於身邊,並把它蓋上。當講話時,多提它幾次,這樣會引發聽眾的好奇心,不過卻別說它是什麼。然後,當你揭開覆蓋之時,聽眾早已引發了好奇、懸念和真正的興趣。

用視覺材料來增進演說明晰程度的策略,已愈來愈顯重要了。這對使講演具體化很有好處。

培養談判實力,還可以通過對一些具體的操作性事務的訓練來完成。有一位射箭運動員參加一次射箭比賽,一路過關斬將,到最後隻剩下一位對手了。最後這位對手的最後一箭,使他隻需射到5環以上就可榮獲冠軍。

這是關鍵性的一箭,射中5環以上,他便取得最後的勝利。如果不能,他便隻能屈居亞軍,而這種可能是極小極小的,對於他這麼一個從千軍萬馬中廝殺過來的神箭手來說,怎麼可能連5環都達不到呢。當時似乎已經勝券在握了。

當時,所有的觀眾都睜大了雙眼,死死地注視著他,所有的照相機、攝影機都對準了他,氣氛自然緊張起來,幾乎可以聽到人們緊張的呼吸聲。射手的心慌亂起來,他為這種氣氛所威懾,他的心理負擔超出了他本身所具有的承受力。

箭射出了。然而結果出人意料,竟然連標靶都沒沾到。

他痛苦地閉上了眼睛。5環,這在平時的話,他隨手一射就能夠達到的啊……

這便向我們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增強定力,以確保技能的正常發揮?

在重大的講演當中,演講者,尤其是一些初涉演講領域的人,往往會被凝重的氣氛和壓力逼得心慌意亂、六神無主。本可以發揮的內容忘得一幹二淨,演講結果對這種人來說隻能是失敗。

事實上,不存在任何一種能治好膽怯症的靈丹妙藥,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自我訓練,使自己具有對付各種變化的能力。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又不得不舊話重提,那就是必須盡量做好演講前的準備工作,必須具有健康穩定的心理,必須對演講有可能涉及的一係列問題做假想的練習。

所謂假想練習,就是針對演講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作實況的模擬,找出應付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