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父母離去前兒女要做的59件事4

第四章 有趣的活動,讓父母過得開心

盡管父母年歲已高,但是不要以為父母親真的老了,不要以為他們隻適合待在家裏,什麼也不用做。其實,陪他們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帶他們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才能讓他們真正的開心快樂。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就是父母最好的回春丹。

用手機為爸媽拍攝一段生活小短片

文/李青

據母親說,父親是最怕照片的,理由竟然是,父親怕鏡頭,讓健祁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在健祁家的家庭相冊裏,有父親在的照片隻有寥寥幾張。每次舉起相機,說:“爸,來拍一張吧!”父親總是笑著擺擺手,“我啊,就算了吧!”

但是有一次,健祁坐地鐵無意擺弄著自己的手機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張父親的照片。健祁很納悶,照片肯定不是他自己拍的,那是誰拍的呢?健祁想了半天,想到也許是自己女兒拍的,這著實讓健祁吃了一驚。

平時一臉嚴肅的從來不愛拍照的父親,在照片上卻像孩子一樣,臉上漾著天真的笑容。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父親竟然願意拍照片了,是因為孫女給拍照,還是覺得手機拍照新鮮呢?但不管什麼原因,照片上的父親看上去真的很高興。

此後健祁總是用手機給父親拍照,記錄下父親高興、思考、難過的瞬間。但這都是在父親不知情的情況下拍的。因為一來父親本來就不喜歡拍照,而來如果一本正經地提出來給父親照張相,恐怕父親會馬上拒絕。但是用手機偷偷地拍的話,就比較輕鬆和方便了。

在後來的一些日子裏,健祁一有空就拿起手機裝模作樣地在家中走來走去,或是尾隨父親在小區、公園裏散步,捕捉父親的生活點滴。

幾個星期後,就是健祁父親的60歲大壽,在吃完晚飯,切完蛋糕後,大家開始給壽星送祝福、送禮物。輪到健祁的時候,他做了一個保持神秘的動作,走到電視機前,放進DVD,然後說:“敬待大作。”不一會兒,屏幕上出現了健祁父親的容貌,接著是父親各種生活照,有洗菜、看報、澆花、散步等等的照片,還有一段父親在公園裏練唱京劇的小視頻。健祁看了看父親的表情,隻見父親看得津津有味,還和母親交流著說這是在哪、在做什麼,還說有些連他自己都忘了呢。父親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當視頻播放到結尾的時候,出現了一行字:

“爸爸,其實你很好看,也很上相,尤其是笑起來的時候,希望在以後的照片中,我們的身邊也有你。祝你60大壽快樂。

兒子健祁。”

正當健祁回過頭的時候,父親正迎麵走到他的麵前,他意味深長地看了健祁一眼,然後將健祁緊緊地擁入懷中,說:“謝謝你,兒子!”

當大家都被感動地落淚的時候,健祁又從書架上取下一個DV,神秘地說:“今天大家可都上相了啊!今後,我要記錄下我們一起幸福的時刻。”然後他跳到父親母親身邊說:“尤其是你們二老的,哈哈!”大家一起歡笑,屋中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在科技高速發展、生活條件極大豐富的今天,買一個相機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在我們父母小的時候,他們沒有如此豐厚的條件,拍照片對他們來說或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兒。他們對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記憶,或許隻存在於自己的腦海中,沒有照片、更沒有錄像。

如今,他們年老了,但是他們的生活卻豐富了,同樣有很多值得記憶、值得珍藏的東西,比如在公園中一起練習交際舞、和家人一起團聚的幸福時光、去一直想去的地方旅遊等等。這時候,我們就應該用相機、或用手機拍攝下父母的笑容,當他們事後再來看當初他們的笑,或是當他們更老的時候再來看當初的他們,他們臉上的笑容將會堆得更多,而他們的回憶也將更加豐富。

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相比較孩子的照片、錄像,父母的影像資料真的很少,幾乎沒有什麼是專門為他們錄下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吧,現在開始記錄,還來得及,這不是給父母簡單的製作一個動態的影像禮物,它更是留下的活生生的一種回憶。

溫馨寄語

你可以選擇帶上相機和父母出遊,拍下他們在廣闊的天地中真性情的一麵,每一個表情,每一種形態,都是真情流露。如果不想出去,在家裏也能拍攝,不要認為太過家居就沒有拍攝的價值,其實我們要留下的就是這種最最平常最最普通的家居幸福片斷。如果你想拍下最真實自然的一麵,可以事先不告訴父母,在他們歡聲笑語之時,偷偷拍下這些溫馨的瞬間。或者是父母驚詫的眼神,或者為了記錄他(她)的辛勤勞動,拍下他(她)忙碌的一麵,飯桌上大家享受可口的飯菜時的溫馨場景,飯後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的畫麵等。

跟媽媽學習她擅長的事

文/趙小曼

那些根植在腦海中的信息,會成為喚醒你記憶的鑰匙。在父母身上學會的本領,會是我們一生都從中受益的寶藏。即便在父母過世之後,也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感受他們曾經帶來的溫暖。不必在路上聞到別人家誘人的飯香後,懊悔為何沒有學到母親做菜的好手藝。

如今的馨羽就很後悔沒有繼承母親的心靈手巧。在馨羽的記憶裏,母親一直是遠近聞名的巧手裁縫,那個年代的人不時興什麼東西都到外麵買,很多時候想買也買不到,衣服書包什麼的都要自己做。不過因為母親的手藝極好,馨羽總是能看到其他孩子投來的羨慕的目光。所以在馨羽心裏,母親永遠是跟縫紉機聯係在一起的,以至於現在聽到縫紉機的嗒嗒聲,馨羽總會覺得又看到了母親坐在那裏忙碌的身影。

她平時總喜歡用一個洗的發白的手提包,包是用棉布做的,提手已經壞了,可她怎麼也不舍得扔。因為這是母親留給她的最珍貴的禮物,每次拿起這個手提包,就似乎又能感受到母親無處不在的愛,盡管母親去世已經三年了。

馨羽小時候家裏的所有能用到布的地方似乎都是母親的傑作,大到窗簾床單,小到手套帽子。因為有了這樣一位對衣服有著先天敏感的母親,馨羽從來沒為衣服的事發過愁。他們兄妹三個,所有的衣服都是母親在那台小小的縫紉機上踩出來的。小時候物資緊缺,母親買不到那麼多款式的布料,隻能是讓他們兄妹都穿上一樣的顏色,當然,這也是母親的一個小小嗜好,說是這樣才能讓人知道他們是一家人。長大後馨羽看到電影《音樂之聲》裏瑪利亞用窗簾給孩子們做衣服的情節倍感親切,因為這也是她的家裏經常發生的事情。

後來母親的手藝越來越好,就更喜歡用同一塊棉布為全家人做衣服,說是這樣能把所有的布料都用上。母親自己的裙子,父親的背心,哥哥的短褲還有馨羽和妹妹的小連衣裙,母親都能神奇地用一塊棉布做成。一家人走在街上,鄰居見到了總是會熱情地打招呼。

“扯那麼一塊布能做這麼多衣服,還是您的手巧。”馨羽那時候年紀還小,聽不出說這話的那些鄰居究竟是真心佩服還是帶著諷刺意味,不過她並不在乎。但是有一次,母親的好手藝卻讓馨羽成了所有人嘲笑的對象,弄得她差點決定以後再也不穿母親做的衣服。

馨羽上學用的書包、文具盒和裝飯盒的袋子都是母親做的。上中學後馨羽參加了學校的排球隊,比賽和訓練的時候都需要穿運動服。母親特意去商場裏仔細看了看運動服的樣子,回家就裁了布料,一邊抱怨外麵賣的運動服那麼貴做工還不好,一邊坐下嗒嗒地踩著縫紉機。為了能讓女兒趕快穿上運動服,母親一夜未睡,總算在早上馨羽要去上學時讓她穿上了。結果穿著母親精心製作的運動服的馨羽卻成了同學們嘲笑的對象。因為母親按照平時做衣服的習慣,在運動服上加了太多的裝飾。布料花花綠綠,褲子的褲腳處縫上了花邊,在上衣的前胸繡著馨羽的名字,旁邊居然還繡了一隻小鳥。

麵對同學的嘲笑,馨羽忍不住大哭了起來。回到家就把運動服狠狠地丟給了母親,賭氣說以後再也不穿母親做的衣服了。母親問清楚原委後安慰她說,是同學們嫉妒她的衣服漂亮,才故意嘲笑她的。但是母親依然連夜把褲子上的花邊和上衣上的繡花去掉了。

這些事轉眼已經過去幾十年了,馨羽早就成了家,有了孩子。小孩子長得快,沒多久就要買新的衣服,每次到商場去看那些價格不菲的童裝,馨羽都感慨自己怎麼就沒有遺傳母親的天賦,後悔怎麼沒在母親在世時好好跟母親學會做衣服。現在,即便她想學,也沒人能教她了。

溫馨寄語

舊衣服的處理一直是個問題,和母親一起動手將舊衣服做成一些實用的小東西,既不浪費也能增添生活樂趣。如可以拿牛仔服做包。一般女士的外套質地和顏色都不錯,選沒有接縫的地方,剪下兩塊,先縫成個圓桶,再把底部縫上。然後剪兩根5厘米寬、30厘米長的帶子,分別縫成兩指寬的包帶,再釘在包口。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僅可以和母親分工合作,還可以和母親商量好包的款式和形狀後,再加以裁剪。無論最後做得是否成功,你和母親都享受到了一起動手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