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父母離去前兒女要做的59件事6
第六章 分享共同愛好,讓父母感受生活的樂趣
因為有了父母的愛,我們才能敞開心靈之窗體味快樂;我們才能打開人生的畫卷享受生活,抒寫美好的人生華章。在父母晚年,陪在他們身邊,找回他們曾經的夢想。讓父母學習他們所熱愛的東西,不僅能讓他們大腦活躍起來,還能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與父母分享閱讀好書的喜悅
文/張鳳嬌
書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書既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人,不斷啟迪我們,教給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又像是一位真誠的朋友,跟我們麵對麵地交流,鼓舞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湧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並勇於追求!正如偉大的作家高爾基所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不僅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階梯,更是人與人走到一起的階梯。通過閱讀書籍,人們可以交流彼此的觀點,從而達成共識。
現在,我和爸媽常常共同閱讀一本好書或是文章。在讀過之後,我們總是會談談各自的想法和感受。通過從不同的思考點來評析書籍能讓我和父母更深地了解彼此。我在理解他們的同時,他們也能知道我的所感所想。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學習的壓力也隨之增重,一天下來,常常感到十分疲憊。晚上本想看看球賽來放鬆自己,可每次我都被爸媽無情地催回房間。所以,常常免不了一場家庭風波。我知道父母如此大動幹戈完全是為我著想,但是不好好放鬆,我又不肯罷休,這使我左右為難。眼看著就要升入初三了,我心裏愈加焦慮不安。就在這時,一本書幫助我從困境中走了出來。
無意之間,我和爸媽同時發現了一本名為《孩子別煩惱》的書。書中記述了一個男孩從咿呀學語到走進哈佛中的各種辛酸故事。我驚喜地發現:書中主人公哈裏的經曆竟和我出奇的相似。哈裏也因學習問題和家裏鬧了矛盾,就此離家出走了兩周。在這兩周中,哈裏走遍了許多的地方,以一個觀察者的視角,體驗到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同時也為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所感動。當他回到家中準備重新開始時,懊惱的父母也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於是,三人重歸於好。之後,哈裏的父母不再過分苛刻地約束哈裏,哈裏也十分用功,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遠大前程——哈佛。
在讀完了整本書後,我長長 地舒了一口氣,心中無比的喜悅。既然哈裏的故事如此精彩,為什麼我不借鑒過來呢?說幹就幹,正當我準備向爸媽袒露我的觀點時,我驚喜地發現,他們也正準備找我。就在那一瞬間,我們的眼神交織在一起,於是一切明了,無需再多的言語,我們立刻理解了彼此。就此,我心中的焦慮也隨即灰飛煙滅。
經過這次事件後,我深刻地認識到:其實,父母與子女之間真正需要的是互動,是了解。這種互動的方式是多樣的,共讀一本好書就是一種好的方法。它就像一座橋梁,能將兩代人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它就像一座山,將誤解隔絕,它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上前去
溫馨寄語
清代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因閱曆之深淺所得之深淺耳。”老年人因為人生閱曆豐富,讀書時就能比青年人更隨心所欲,見解獨到,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而享受這種境界本身就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助益。子女不妨鼓勵自己的父母多讀書。
帶爸媽一起看他們喜歡的戲劇
文/楊倩
中國戲劇大多時候都是被年輕人無視、被中老年人喜愛的。生長在新社會的年輕人並不缺少解悶開心的方法和途徑,但在過去,還沒有電視、更不要說有電影、電腦的時代,戲劇,這種傳統藝術真的是百姓們消遣的主要工具。
小風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在他上大學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雖然小風上大學的學費是一個不小的叔母,但是媽媽一直沒有放棄過,承擔起愛人的責任獨自一人供小風上大學。小風爸爸媽媽的感情很深,剛結婚的時候家裏窮,新婚時也隻有一個收音機作為家裏唯一像樣的東西。那時候還沒有流行歌曲,隻有戲曲,所以小兩口每天晚上吃完飯都會坐到一起幸福地聽著收音機中流淌出的曲子。尤其是《牡丹亭》,是小風爸爸媽媽最愛聽的一出。感動於男女主人公之間刻骨銘心的愛情。
即使改革開放之後,家裏有了電視,已經變成老兩口的他們也仍然會在晚飯後坐在一起聽《牡丹亭》。所以,小風也是從小就聽著《牡丹亭》長大的,對它也有著親切感。
可是後來,小風爸爸去了。小風記得,爸爸走的那天,媽媽一整天都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聽著《牡丹亭》,伴著曲調,還能聽見媽媽那可以壓抑的哽咽哭聲。
如今小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爸爸也走了幾年了。媽媽心底的傷口也已經結了痂。不過媽媽依然保持著晚飯過後一個人聽《牡丹亭》的習慣,雖然已經好了很多,可還是會流露出淡淡的憂傷。
小風知道《牡丹亭》永遠是媽媽的一塊心病。所以當小風得知中國大劇院即將上演這出戲時,毫不猶豫地在網上訂了票,約媽媽一起去看。
果然,如小風預料的那樣,媽媽拿到票的時候手不經意地抖了抖,眼中含著的淚花使眼睛看起來亮亮的,對小風說:“好孩子,隻可惜你爸爸不能和我們一起去聽。他是那樣的喜歡這場戲,生前如果能和他親自看一場就好了。”
開演的當天晚上,小風和媽媽很早就來到了劇場,候場的人並不是很多,大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小風站在他們中間看起來是那樣的突兀。快要入場了,人越來越多,沒有年輕人們看演唱會時的興奮激動、喧嘩吵鬧,顯示出的更多的是穩重含蓄、井然有序。他們大都是和老姐妹、老哥們,或者是老夫妻結伴而來的。像小風和媽媽這種組合的還真的是唯一一個。可他們並沒有感到突兀尷尬,而是更加的親密幸福。媽媽臉上始終露著笑容,對於陌生人投來的示好的微笑也以微笑報之。
伴隨著大幕的拉開,演出開始了。觀眾席的燈光熄滅之後,耳邊傳來了媽媽出於緊張心情而吞咽口水的聲音。
“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唱詞訴說著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媽媽看到投入之處不由自主地跟著也輕聲唱了起來。小風其實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媽媽身上,看到她臉上帶著甜美的笑容,小風明了,媽媽一定是想起來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這時的笑容是幸福的笑容。
“困春心,遊賞倦, 也不索香熏繡被眠。春嚇!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
隨著情節的發展,相愛的人麵臨的生死臨別,媽媽也似乎從幸福中如夢初醒,回歸到現實,笑容不禁轉淒,停止哼唱,小風默默地握住媽媽冰涼的手,努力使它們溫暖起來,希望借此傳遞給媽媽力量。感受到兒子的擔心,媽媽長舒了一口氣遞給小風一個沒有問題的安慰眼神,再一次聚精會神的觀賞起來。
演出很成功,一直靜靜觀賞的觀眾們在即將閉幕的時候報以熱烈的掌聲,皺紋深淺不一的臉上無不帶有著滿足感與不舍之情。他們不單單是來看戲的,更是來回憶的。時代在發展,但是老一輩的人仍然對戲劇這種表達形式懷有一個熱愛之心。
回家的路上,小風試著對媽媽說:“爸爸的在天之靈也一定和我們一起聽了這場戲。”
媽媽微笑著,摟緊了自己懂事的兒子。
這些帶著對爸爸的回憶的曲調,與媽媽珍藏的收音機,將永遠是我不可交換的寶藏。
自從這次戲劇演出後,小風有了時刻注意戲劇演出的習慣。一旦有演出,定會買票與媽媽一起去看。還好這樣的票並不像歌星開演唱會的門票那麼難買。
而媽媽在第一次看演出時偶爾的淚光閃現之後,就告別了常常出現的悲觀情緒,變得對生活充滿了興致,黃昏時分,也不再一個人躲在角落中暗暗流淚。小風知道,這並不是說媽媽已經把爸爸忘了,而是媽媽明白了想讓爸爸放心她必須要獲得幸福。尤其在看戲的時候媽媽總會特別的高興,仿佛和她去的並不隻有兒子,還有那深愛的老公。
小風的努力得到了很大的成效,媽媽的改變很明顯。她會為看演出時穿哪件衣服而猶豫不決,在鏡子前麵待了很長時間。
戲劇代表了一個時代、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人。老人們喜愛看戲劇,因為他們能從戲劇上回憶起過去的自己、過去的故事。戲詞沒有變、曲調沒有變,變得隻有當年烏黑的頭發,如今已經半白。天下的兒女們,移動掌中的鼠標或者打一個訂票電話,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去看一場戲劇吧,幫父母回憶起過去美好的片段、分享他們的經曆。
溫馨寄語
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的古典戲曲並不了解,這樣陪父母去看戲時,難免覺得無聊,看完之後也很難與父母進行交流,因此,在為父母訂戲票之前,不妨了解一下一些基本的戲曲門類和經典戲曲的名稱。對戲曲門類有大致的了解之後,還應該留意父母的喜好,並針對父母的興趣有針對性地去找一些經典曲目聽一聽,試著理解一下父母喜好這一類戲曲的原因。
買台DV,跟爸爸一起學攝影
文/於海英
“老頭子,兒子,嗬嗬,沒想到吧,我也會鼓搗這高級玩意兒了。我不在的日子,你們爺倆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唉!人走了就走了,都有這麼一天的。死的人死了,不管她了,可你們活著的人可要好好活下去啊,健健康康高高興興的。小天,你爸歲數大了,你可要經常回家陪陪他啊!老頭子,嗬嗬,別的就不說了,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想和你過一輩子。嗬嗬,麵對麵不好意思說,看兒子總拿著這東西拍,臨時和他學這麼一手,也不知道能不能行。我最後這些日子折騰壞你們了,我舍不得你們,好了,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