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置的畫麵中母親一臉不舍的表情,緊握的雙手透著點緊張,最後還一絲不苟地鞠了一躬。

從蠟黃的臉上看得出來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小天真的沒有想到平時連電視都沒擺楞明白的母親居然會給父親和他留下這麼一個禮物。想起在醫院的時候,有一天母親精神不錯,確實向自己問過DV怎麼用,自己隻想著能滿足病重的母親每一個心思,所以就並沒有追問為什麼。母親很認真的學著,不過後來還是把鏡頭放倒了。意外地看到畫麵上母親的身姿,父子倆任憑淚水不停地流淌下來,就連拭去的力氣都沒有了。

小天拿著DV愣愣地看著,想著母親一輩子為這個家付出了一輩子,除了那些老舊照片,還真就是這個DV是她最真切、能記錄她音容笑貌的了。後悔沒有在母親健康的時候多多給她拍攝,這樣的話現在也能多些念想了。

從那以後,這個DV簡直就成了小天父親的寶貝,悉心擦拭、小心收放,連小天碰碰都不讓。他並沒有辜負母親的囑托,一心一意的照料著依然沉浸在悲傷中的父親。看著自己這唯一的親人,看著父親對那個DV是那麼的寶貝,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何不拿DV來自信記錄父親生活的點點滴滴,讓父親也學習拍攝,不但可以轉移父親悲傷的心懷,而且這也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說做就做,小天馬上在網上購買了一個DV,收到之後,在父子倆在一起的時候,小天總會手中時刻拿著那個新買的DV,無論是父親在澆花、早上去遛鳥、晚上去公園散步,還是拿著有著母親影像的DV發呆的時候,總能看見小天不遠不近的拍攝父親的情景。

小天的父親自從老伴走了之後,除了花鳥魚蟲之外就迷上了DV。想到老伴平時都健健康康的,可後來居然從發病到病逝也隻不過那麼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感受到了事事的難料,身邊的一切的都是那麼可貴。看到兒子總是拍自己,並不反感,也能理解兒子的用意。

爺倆有時候吃完晚飯後總會坐到一起聊天,回憶著小天母親在世時一起過日子時候的情景,想到她在DV中的話語,兩個失去至親的人互相勉勵著、互相鼓勵著,現在爺倆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那就是拍攝DV。

在周末的晚上,小天常常和父親兩人在自家的後院裏舉行一個篝火盛宴。準備些吃的,用的,還會有心在網上查一些笑話謎語和父親分享。有時候也會把地點選在郊區靠近水的地方,點燃篝火後,烤一些肉、紅薯之類的食品,和父親聊聊工作、談談心事。可無論在什麼地方,爺倆身旁有會有一個開著的DV,記錄著兩人的一舉一動。等回到家後爺倆會從頭到尾欣賞一遍。

兒子出差不在家的時候,老爺子會把拍的影像再細細重溫一遍。之前從來不懂這些電子產品的他也學會了簡單的拍攝技藝。一個人的時候會把老伴留下的照片按照時間順序拍攝到DV中,一張張播放的時候就像是在放一個老電影一樣。雖然沒有台詞、沒有情節,但老爺子懂。

在小天媽媽走了之後,小天一度擔心父親會承受不了這突來的打擊,畢竟父母的感情是那麼的濃厚。可看到儼然找了寄托的父母並沒有喪失掉生活的希望之後,小天是真心的感謝母親留下那短短不到十分鍾的影像。自己和父親通過DV也變得比以前還要親密默契。

溫馨寄語

在父母生活的年代幾乎沒有攝影機和攝像機,因此他們對這方麵的知識幾乎是零基礎。在教父母拍攝的基本知識中,拿穩相機是最重要的。無論其他的攝影要素和技術掌握得有多好,隻要拍攝的一瞬間有震動,照片的質量一定會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數碼照相機相對於傳統照相機而言,它對拍攝穩定性的要求更高。因此,教父母拍攝時,要注意先教他們持機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跪下,持機的正確姿勢都應該是:右手緊握相機一側的握手位,食指輕觸快門鍵,以備隨時拍攝。以左手手掌托住機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機來穩定鏡頭。兩手上臂緊貼身體,盡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並向身體靠攏。千萬不要聳起雙肩,因為長時間用聳起雙肩的姿勢拍攝,雙肩關節會出現疲勞感,更難穩定相機。

無條件認同爸媽的愛好,並堅定支持

文/刁春光

我們在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會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跳舞、唱歌、下棋、爬山等等,我們也會因為有相同的興趣愛好而結識很多的朋友。但是我們知道父母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嗎?

尚美的母親年輕時,是市舞蹈團的團員,出演過很多大型的晚會表演,她熱愛舞蹈。但是尚美出生後,為了尚美,她選擇在家裏照顧孩子,放棄了自己的舞蹈事業。

如今步入中年的尚美的母親不算是蓬頭垢麵、體態臃腫的家庭婦女,但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與朝氣。

一次,尚美要參加市裏的舞蹈比賽,請母親來指點一二。母親時而神采奕奕地糾正著尚美的動作,時而也緊皺眉頭思索各種舞蹈動作。尚美發現在指導她跳舞的那幾天裏,母親似乎變年輕了,生活更加有了朝氣。尚美翻閱著家裏的相冊,發現年輕時候的母親在跳舞時格外美麗與開心。她想讓母親重拾年輕時候的興趣。

尚美順利進入了舞蹈比賽的決賽,在最後一個環節中,尚美上台沒有馬上隨著音樂起舞,而是拿過主持人的話筒,說:“我想邀請我的母親上台和我一起跳這支舞。這支舞是她年輕時最喜愛跳的。我想在她的陪伴下,我會跳得更加出色。”沒有任何準備的母親感到十分詫異,但尚美如何誠懇地請她上台,她也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母親走上台。隨著音樂的響起,母親和女兒翩翩起舞。女兒看見母親沉浸在舞蹈當中,開心地笑了。

不久,尚美又幫母親報名了舞蹈的學習班。在那一方小小的教室裏麵,尚美的母親找回了青春,找回了自己。音樂響起的時候,她摘掉了那一層蒼老的麵具,好似發光的星星,臉上的自信讓人有了這樣一種感覺:自信的女人最美麗。

尚美看著快樂隨著母親舞動的腳步在整個教室裏麵彌漫開來,她知道這一刻母親隻是為了自己起舞。

很多父母都因為自己的孩子或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渴望重拾自己的愛好。當他們重拾自己的愛好時,最希望得到的是他們愛的人的肯定。不被理解和支持的興趣愛好,父母多半隻能放棄。

父母退休了,孩子也不在身邊,隻有一大把空餘時間沒處花費,沒有一個可以為之打發時間和付出激情的興趣愛好,那麼人生將要遜色許多。

而當父母因為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生目標而喜悅,卻被我們否定的時候,他們又悄悄選擇了放棄,或是一個人堅持了,但得不到我們的理解,也體會不到真正的快樂。

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拒絕的究竟是什麼?是父母的興趣愛好,還是父母的幸福快樂呢?或者,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拒絕呢?

興趣愛好是一劑抗衰老的良藥,父母在不停地投入的同時,也在積極地思考,收獲前所未有的滿足。那時候的父母,能夠擁有興趣愛好的父母往往都會快樂許多,性格樂觀開朗。他們也會因為愛好結交到新的朋友。

無條件地支持父母的興趣愛好,那是對父母的一種肯定。

溫馨寄語

讀書、下棋、運動、跳舞、音樂、養花草、養寵物,或許很多人的父母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愛好,但也有一些父母,一輩子隻知為家庭、為兒女奉獻自己,從來沒有過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還有一些父母,因文化程度不高而缺少陶冶情趣的興趣愛好。這種情況下,身為兒女,就應給父母找份愛好,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豐富多彩。

帶著爸爸一起去登山

文/張林波

張強是一個大三的學生,目前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原因是他一次戲劇性的轉變。他是一個大山中走出的孩子,高考時憑借全縣第一的成績考進北京一所知名的大學,誰知進了大學之後或許被城市的繁華一時衝暈了頭腦,整天迷戀於各種娛樂場所,就是不上課。後來在父親的一次事故後,又華麗轉身一頭紮進了浩瀚的書海中,拿到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張強並不像山裏走出的孩子那樣,寒暑假都會留在學校打工,隻要是超過三天的假期,他都會回家。同學問他這麼短的幾天都能幹什麼?他會麵帶微笑略帶驕傲地說:“登山,帶著爸爸去登山。”

聽到答案的人準會認為這爺倆絕對是登山愛好者。其實張強的爸爸確實是個登山愛好者。他的家就住在山腳下,被群山環繞著,小時候家裏兄弟姐妹多,幾乎就是和小夥伴們在山上瘋跑玩耍著度過的。所以,張爸爸對大山有著格外的感情。繁重的工作之餘唯一的愛好就是登山。

張爸爸初中畢業就去當兵,服役的地方也沒有脫離了大山,仿佛骨子中就與大山有著一種天生的緣分。遇到不順時總是走到大山中去尋找力量。當年妻子受不了貧窮棄他們父子而去時,張爸爸就是在大山和兒子那得到希望的。張爸爸是個不善言談的人,在當地的礦場裏每天地上地下的穿梭忙碌著,生命就像一首沒有發潮的歌曲總是冷冷清清平平淡淡,隻是對自己唯一的兒子有著使不完的熱情。

可他唯一的兒子——張強,這個從小便沒有了媽媽的孩子並沒有像父親那樣迷戀大山,別的孩子瘋玩的時候他總是在家捧著本書安靜地看著,自從媽媽走後他就忽然之間變成了一個內向安靜的人。他似乎對大山有一種刻意的疏遠,或者說對父親有著一種模糊詭異的疏遠。上大學之前的張強並不是特別願意和父親待在一起。他討厭父親滿臉的胡茬,因為它蹭在自己臉上的時候總是那麼的又癢又疼;更討厭他身上的汗味,不管春夏秋冬總是那麼持久散發。張強每天發奮讀書不是因為他熱愛讀書,隻是想離開家鄉,離開那個黑乎乎的土屋和那個粗糙沒有文化的爸爸。如他所願終於在高考時報考了離家較遠的北京,並被錄取了。走的那天,下起了霧,周圍的山都被霧水籠罩了起來,像一幅水墨畫。村子那條潮濕的土路上的汽車站點處站著兩個各懷心事的男人。相比爸爸不舍的心情,張強可謂是歡喜雀躍,汽車來之前都沒有跟爸爸說什麼,隻是頭也不回地上了汽車。而張爸爸那開闔了幾次的幹裂的厚嘴唇在汽車開走時終於緊緊地閉上了,又一次靜靜地朝大山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