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父母離去前兒女要做的59件事9
第九章 常回家看看,讓他們不再孤獨寂寞
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所有離家孩子的苦楚,也唱出了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普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對子女的愛是一種本能,這愛是無私的、博大的,這愛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不會因為空間的變換而減弱,父母們會將這份愛傳遞給所有的孩子。孝敬父母,就應該常回家去看看,真心問候父母,為他們捶背按摩,讓他們不在孤單寂寞中荒度餘生。
有了對象,常帶回家看看
文/周小華
如果有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說這麼一句話:“如果我們在一起,你會和我一起回家見家長嗎?”你會覺得這個男人怎麼樣?女性朋友們或許會覺得這個男人會很負責任,值得交往;男性朋友們會覺得這個男人挺有趣兒的;家長朋友們或許會想,這真是個好兒子。
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拉扯大,在孩子不同的階段對孩子有不同的期望。上小學、中學的時候,希望孩子能學習優秀,考上一個好大學;上大學的時候,希望孩子多多鍛煉自己;畢業的時候,希望孩子找個好工作;工作的時候,希望孩子找個好愛人,然後多陪陪自己。
會有很多朋友在找到對象之後不和父母說,可能是怕關係並不長久,對方會不好意思見家長,可能是怕日後會分手,等快結婚了再見父母會比較踏實。這裏就有一則母親苦心設計見未來兒媳的故事。
小劉是個普通公司職員,工作勤懇,人也極為孝順老實,但是突然有一天,小劉接到他的大媽的電話,說母親病重住院了,叫他趕快帶著女友去看看。小劉一聽母親病重,一開始挺著急的,馬上向經理請假,接著打電話給女友,叫她一起去看母親。但在路上,他覺得很奇怪,母親一向身體挺好的,怎麼就病重了。但小劉是個孝順孩子,他也沒有多想。
到了醫院,小劉一眼看到大媽在醫院門口候著他倆。一瞧見他倆,大媽就馬上拉著他倆往醫院住院處走。小劉還沒來得及問一句母親怎麼了,大媽就嘮開了:“你這孩子也真不懂事兒,你媽都病成這樣了,你也不知道,要不是我今天來你家看你媽,你媽不曉得會怎麼樣呢。”小劉被大媽弄得一頭霧水,但看似母親是病重了,他暗暗指責自己平時工作太忙而忽略了母親。
來到病房021,小劉看到母親好端端地坐在椅子上看書,沒有穿病服,也沒有打點滴。小劉更加納悶了:“媽,你怎麼了?大媽說你病得很嚴重呢。可我看你,不是和平時一樣好端端的麼?”
大媽開口了:“這傻孩子,你知道你媽犯了啥病嗎?”小劉的母親合上書說:“哈哈,你這個孩子,可讓媽生了場大病呢!有了女朋友也不和媽說,害得媽這個害心思喲。”母親看到小劉身邊的女孩,樂嗬嗬地拉著她的手問:“喲,這姑娘長得真水靈。你叫什麼啊?”“阿姨好,我是姚惠。聽小劉說您病了,可著急了呢,這不就趕過來啦。”“哎喲,看到你啊,阿姨的病就全好了。”小劉的母親樂嗬嗬地說。小劉在一旁開始埋怨母親和大媽:“你們倆啊,設這麼一個計,害得我和姚惠擔心得不得了,真是的。”“還不是你找著對象了也不往家帶,還讓媽每天為你擔心找不著媳婦兒了。”小劉的母親也說小劉的不是。
原來,小劉和姚惠已經談了幾個月的戀愛了,但是都沒有和雙方的父母親見麵,一個是想再過些日子再說,一個是還沒有準備。老往城裏跑的一個同村青年偶然一次碰見小劉和姚惠逛街,回村後和小劉的大媽說起這個事兒,大媽就問小劉的母親,但母親卻不知情,所以倆人就安排了這麼一出戲,見見小劉的女朋友。
小劉的母親對小劉和姚惠說:“醜媳婦也是遲早要見公婆的,何況你這麼一個水靈的姑娘。其實我們知道小劉有了女朋友後,見見也就好了,感情什麼的是你們自己的問題,沒什麼怕我們不答應的。你們兩個傻孩子啊。”
四人相視都開懷地笑了。
其實父母們要求我們帶自己的對象回家,不為別的,他們要的不過是一份安心,他們隻要知道我們過得幸福,他們也就滿足了。父母們都年事已高,總希望能幸福地過完下半輩子,而當他們離去之前,他們肯定是希望我們之後的歲月可以不孤單,有個人代替他們成為我們親密的家人,陪伴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和我們一同走完往後的人生。
常帶著自己的對象回家,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將自己要共度一生的人介紹給父母,讓另一半感覺到你的真心,也讓父母獲得了尊重。並且在長時間的情感互動中,無形之中也能夠增進愛人同父母之間的關係,讓他們從陌生到熟識,從路人變為真正的親人,從而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不經意間,你會發現這樣一件事情,父母比過去更愛笑了,他們臉上拂過一種滿足而欣慰的踏實感覺,那樣美。
溫馨寄語
家是一個溫馨而寧靜的港灣。經常帶著自己的愛人回家,提前告知父母,帶上精心挑選的禮物;若是遇到合適的人,也帶回家,讓雙方的父母都看看。抽出時間和愛人一起帶父母出遊、聊天等。有了孩子之後,也要經常帶著孩子回家,讓父母多享受一點膝下兒孫環繞的天倫之樂。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幫媽媽刷碗,幫爸爸捶背,一家人能夠團聚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
每天保持與父母通話
文/劉芳菲
父母上了年紀之後,身體各方麵的機能都會開始退化。作為兒女在為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擔憂時,也應該多注意和父母交流。多跟父母聊天,我們就能從父母隻言片語的變化中察覺出他們是否不舒服。父母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很多事情是不會跟兒女直說的,每天給父母打一次電話,主動給他們講講自己的近況,再問問他們最近過得怎麼樣。在父母眼中,我們不管到了多大的歲數都是個小孩子,都需要他們操心我們的工作和身體。
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注意每天抽個時間給父母打個電話,陪他們聊聊天,讓他們知道你平安健康,他們也能變得快樂健康。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語言的交流能對人的大腦產生刺激作用,這種刺激作用是超過人們平時所認為的水平的。人的年紀大了之後,會經常回憶以前的事,一件事反反複複說上很多遍,自己都沒有印象。久而久之大腦思維就會開始僵化,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給父母一些新的話題和信息,刺激父母的大腦,以延緩他們的衰老。
因為上了年紀的人外出活動相對減少,認識新的朋友接觸新的事物的機會也變少了。作為子女,應該時時把現在流行的話題,音樂等介紹給他們。在自己的生活有了什麼變化時,也應該及時告訴父母,讓他們了解這個家庭的動向,有時他們也能給我們提供很多幫助。
劉景結婚後很快就有了一個兒子,對於這個小生命的到來,他和妻子都很高興。不過兩家的父母為了孩子由誰來帶的問題也有了不少的分歧,劉景的父親認為既然是自己的孫子,自然應該自己負責帶,可是劉景夫婦都是獨生子女,這個孩子對於兩邊的老人來說都是唯一的孫子和外孫。
小兩口溫暖的小家也變得無比熱鬧起來,妻子的母親特意搬過來跟他們一起住,一來能照顧女兒,而來也要培養跟外孫的感情。劉景看這個情況,心疼自己的妻子,就跟父母說,這個兒子還是先讓嶽父嶽母帶吧。母親聽了之後張了張嘴沒再說什麼,父親則是板起了臉,十分不悅。這是自己家的孫子,若是從小跟著姥姥姥爺長大,跟爺爺奶奶就不親了。劉景本來工作就很忙,無暇再顧及家裏的這些瑣事。父親打來電話說了幾次,劉景都支支吾吾地敷衍了過去,最後劉景也煩了,跟父親說話的語氣重了些,父親生氣地摔了電話。
之後一段時間又要照顧妻子和剛出生的嬰兒,又要忙公司裏的大小事情,劉景就沒再給父母打過電話。他也覺得,本來因為孩子的事情兩家已經鬧得有些不愉快了,父母還不能體諒他的苦衷,還要處處為難他,實在是不願去父母那自討沒趣了。不知道為什麼,父母也一直沒打電話過來,似乎無視了這個孩子的存在。
好不容易等孩子滿月,借著要辦酒席的機會,劉景去父母家裏賠禮道歉。父親依然板著臉,倒是母親出來打了圓場,說時不時地帶孩子過來玩玩就行了。母親還說,要是他們再有第二個孩子,一定要給他們老兩口帶。這場風波似乎就這麼過去了,劉景沒再在意,因為有了孩子,跟父母聯係的機會就更少了。原來還能每周打個電話,現在一個月也不能回去一次。有時候倒是妻子覺得實在不合適了,主動提議帶兒子去爺爺奶奶那玩,一家三口才過去一趟。
電話打得少了,劉景覺得見麵時父母跟自己的話也少了很多,說的那些內容還都是以前說過不知多少遍的。回家後他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妻子,妻子善解人意地說,父母年紀大了,肯定需要有人經常跟他們說說話。經過商量,兩人決定再要個孩子,這樣兩家的父母都有孩子可帶,兩個孩子互相也有個伴。
把這個決定告訴兩家的父母之後,老人們都很高興,很快,孩子出生了,第二個孩子是個女孩。劉景趕快給父母打了電話,告訴他們這個喜訊。母親覺得很高興,可是父親搶過電話說,孩子是他們自己的,別指望父母幫他們帶。劉景這下傻眼了,不知道父親怎麼一下子變了卦。妻子猜測,大概是這些天又沒來得及跟父親聯係,陪他們說話,父親生氣了。劉景覺得有些好笑,又不是小孩子,因為忙沒空打電話也要生氣嗎?可是妻子很認真,說老人就是這樣的。沒辦法,他們隻好趁著休息的時候帶著大兒子和剛出生的小女兒去看望父母。
到了父母家,母親立刻把小孫女抱在懷裏逗弄著。父親一開始還繃著臉,保持著家長的威嚴。可是看著母親懷裏的小孫女,眼光漸漸變得柔和了,最終忍不住提出要抱抱這個小寶貝。
趁著父親抱孩子的機會,母親偷偷告訴劉景,父親本來因為孫子的事就在慪氣,這兩年兒子打電話和回家的頻率明顯減少,父親更是生氣,才會故意說不給帶孩子的話。不過現在看到這麼可愛的小孫女,一定舍不得了。說著,母親看了看時間,過去跟父親說:“你都抱了那麼長時間了,該我抱了。”
溫馨寄語
我們和父母打電話時,總是不知道說什麼,還有的人在通話時犯了大忌,惹得父母不高興。那麼,子女給父母打電話說什麼呢?可以向父母詳細介紹一下單位的情況,還可以拍些照片給父母看。同時,你還可以借機表達一下對父母養育自己的感激之情。你父母可能嘴上會說“別老來電話了,不用掛念,省點兒電話費吧。”可他們打心眼兒裏喜歡聽你的聲音。子女給父母打電話說什麼都行,就是別報憂愁。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或者有多大的挫折,你可以求助朋友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向父母求助。自己的事情,理應自己承擔、自己解決。父母已經為子女操勞了半輩子,別再給父母添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