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選定你的行業。你可以根據所學來選,如果你沒有機會“學以致用”也沒有關係,很多人所取得的成就與其在學校學的專業並沒太大關係。不過,與其根據學業來選,不如根據興趣來定。不管根據什麼來選,一旦選定了這個行業,最好不要輕易轉行,因為這樣會讓你中斷學習,減低效果。每一行都有苦有樂,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關鍵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上。
其次,勤於鑽研。行業選定之後,接下來要像海綿一樣,廣泛攝取、拚命吸收這一行業中的各種知識。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輩請教,加班不算錢也沒關係,這也是一種學習。另外可以吸收各種報章、雜誌的信息。此外,專業進修班、講座、研討會也都要參加。也就是說,要在你所幹的這一行業中全方位地深度發展。
最後,製定目標。你可以把自己的學習分成幾個階段,並限定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這是一種壓迫式學習法,可迫使自己向前進步,也可改變自己的習慣,訓練自己的意誌。然後,你可以開始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你不必急於“功成名就”,但一段時間之後,假若你學有所成,並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現出來,你必然會受到老板的注意。當你成為專家後,你的身價必會水漲船高,也用不著你去自抬身價,而這正是你“賺大錢”的基本條件。隻要有“專家”的條件,人人都會看重你,何愁跳槽不成功。
2,擁有跳槽資本
要想成功跳槽,擁有跳槽資本很重要,一般而言,以下幾項都是跳槽的資本:
(1)學曆
收入的差別隨著學曆的增長而增高,據調查,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平均年薪就會增加83%(MBA除外)。擁有較高的教育程度,良好的實際工作能力的人通常會獲得比較優厚的薪酬 。
(2)經驗
隨著年齡和工作經驗的增長,薪資水平也會遞增。《財經》雜誌進行過一項調查,其中銷售人員的調查結果是:有2年經驗的銷售部主管年總薪金平均是3.27萬元,而有13年經驗的平均達到7.18萬元。
(3)英語
調查顯示,外語能力越高,其薪資的競爭力也就越強。外語能力“熟練”者平均年薪比“中等”者年薪多出很多。
(4)個人整體素質
一項針對高收入外企白領的調查顯示:高學曆並不完全等同於高收入,優秀個人素質才是獲得高薪的關鍵因素。目前高薪收入者大多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敬業精神和不斷學習的能力等基本素質。
如果你要想成功跳槽,那麼就首先拿到“金剛鑽”吧,這樣你才能變得無可替代,才能越跳越高。
具有保護人力資源的意識
很多人都以為跳槽後,就可以與原單位一刀兩斷,一走了之。這樣做起來看似灑脫,其實你會無意之中丟失了許多讓你今後受益的東西。因為你在一個單位工作過一段時間,可能你所得不多,但與不少的同事畢竟有種親近感,甚至是好朋友,他們說不定在以後會對你有所幫助,你不妨把他們看做你的人力資源庫。在現代競爭社會裏,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有助於你的事業運轉自如,所以當你跳槽時,要有保護自己人力資源的意識,從過去的工作裏淘出屬於你的“金子”來,這樣的話,你過去的時光就沒有白白浪費。即使是空著兩手走出原單位的大門,但你已經帶走了一份很有價值的財富。所以在你跳槽高就時,不妨珍惜這一機緣,而不要丟棄這份寶貴的財富。
那麼,跳槽了怎樣體麵地走出原來的公司呢?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冷靜麵對辭職,不要拋棄過去的一切,好好地總結經驗,把過去的經曆當做一麵鏡子反省一下自己,然後校正自己的不妥行為,經營自己的長處,這是你從過去工作中積澱下來的“金子”,有助於你跳到一個新單位後有個高的起點。這樣做,你的跳槽轉職更易取得成功。正確的步驟應該是:
(1)提前申請。在申請辭職時必須按照公司的規則辦理。公司規定應提前幾天提出辭職申請,就按公司要求辦。如果出其不意地向公司提出“我明天要辭職”,會讓對方一下子措手不及,這最容易破壞原本相處融洽的勞資關係,也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2)有始有終。不要認為自己反正要辭職,就對什麼事都不負責,得過且過。應保持一種有始有終的負責態度,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這種印象沒準會傳到你的新單位去。
(3)鄭重其事。最好以書麵報告的方式向公司提出辭職,提出書麵辭呈,不僅是尊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不管別人怎麼看你,你卻不能認為自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
(4)不留“尾巴”。向公司借用的物品或金錢要即刻歸還,手頭的工作最好幹完,應將剛進公司時的負責、敬業態度,堅持到離職前的最後一刻,這樣才無損於自己的人格,並給人留下一個深刻美好的印象。
(5)交接清楚。要有體諒他人的心情。離職之前,應將公司的業務交接清楚,不可留下一大堆爛攤子,讓接替的人無法接手承辦。
(6)一一告別。走的時候,最好跟上司、同事一一告別,感謝他們曾經給你的幫助,不要悶聲不響地離開。
辭職時當事者的心態會是很微妙的,這其中有許多愛恨交織的感情因素。但不論如何,當你決定離開時,要做到“一笑釋恩仇”。過去的已經過去,與其處理不當留下隱患,倒不如豁達一些,畢竟,你需要在這個社會上繼續生存。
頻繁跳槽猶如職場慢性自殺
在現代職場人心中,跳槽已經不需要克服什麼心理障礙了,尤其是有著年齡優勢的35歲以前的人甚至工作一兩個月後,就開始興起這樣的念頭。但是,有關人力資源的一份調查卻給熱衷跳槽的人一記當頭棒喝:有超過半數的人感到不滿意,另外還有12%的跳槽者在新公司未能通過試用期就“再見”了,有60%的跳槽者在跳槽以後產生了挫敗感,認為自己的跳槽是失敗的。
傑森是一家美國500強企業公司的經理,因為MBA的高學曆和優秀的表現,在公司頗受器重,工作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就在他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跳槽了。
在新公司,“蜜月期”還沒渡完,傑森就陷入了困境:新工作與自己之前熟悉的專長差距過大,老板對他期望很高,因而交給他許多重要的案子,但他漸漸發現這對他而言,都是一些“不可能的任務”,下屬因為他並沒有像他們預期的那樣出色而對他少了尊重,一段美好的“姻緣”很快走到了盡頭。
對個人而言,跳槽可以增強人的競爭意識,學到新的本事。跳出原先的“槽”後,要能找到更為理想的崗位,必須刻苦學習,深入鑽研業務知識,以求能夠適應新的需要。這樣,無形中就樹立了他們的競爭意識,也使他們學到新的本領。
對單位而言,跳槽可以通過人才的競爭推動企業的發展。一個優秀人才進來,會促動整個環境。誰都不甘落後,員工都處於競爭環境裏,他們就會自覺地愛崗敬業,在崗位上就能不斷地做出業績來。這也正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適度的跳槽,是有利於增見識、長才幹的。但是,跳槽要講究一個“度”。如果從適度變成了頻繁,讓跳槽成了自己的習慣,那麼就會使人變得心浮氣躁,不能安心工作,達不到發展自己的目的,最終會因為碌碌無為而遭到淘汰。其次,頻繁的跳槽會給聘用方帶來不好的感覺,他們會覺得你這個人不可靠,避之唯恐不及,更不會錄用你。
維亞康姆中國公司總裁、《財富》雜誌評出的“25位全球企業新星”之一李亦非,在談到如何聘用新人時這樣表示:“有的人為了逃避壓力去換工作,我招聘人的時候,從簡曆上可以看得出來,有人一年換一個工作,或者幾個月換一個工作。這樣的人我是絕對不會聘用的,因為我知道他是一個碰到壓力就會逃跑的人。而如果一個人碰到困難就選擇辭職的話,那他一輩子都是一個失敗者。”
作為一個信譽好的人,即使是在工作中,也會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追求與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在公司危險或誘惑當前時,也珍視自己的名譽。這樣的人,相信任何一個老板都會信任和尊重的。
做適合你做的事情
在一座小城裏,住著一個年輕人,以賣炊餅為生。他白天賣炊餅,到了晚上,便吹笛子自娛自樂。因此,天天晚上,悠揚笛聲都能從他的屋裏飄逸出來,他活得很自在,也很快樂,臉上時常掛著笑容。他的鄰居是個大商人,覺得他為人老實,就借給他一萬貫銅錢,叫他做大生意,不要再賣炊餅了。從此,這個賣炊餅的人便白天忙生意,晚上忙算賬。隻聞他屋裏算盤響,再也聽不到悠揚悅耳的笛聲了。
他在白天做生意時,心情也不好,既害怕出差錯,又擔心虧本。過了些日子,他實在不願再過這種心無寧靜的日子了。於是,他把錢如數還給鄰居,又做起賣炊餅的小生意來,每逢晚上,他的屋裏又傳出了美妙的笛聲。
做大生意固然能帶來充足的物質享受,但卻不是人人都能做,人人都適合做的。有的時候,你必須知道自己隻是普通沙粒,而不是價值連城的珍珠。不要抵製不住外界的誘惑而過不適合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軌跡,挖一口真正屬於自己的井,而不要望著別人桶裏的水止渴,這才是理智的選擇。
“一個人的一生隻能做好一件事”,因而,一個人要實現人生的價值,就得珍惜有限的時間,就得選擇最適合於自己去做的事。不要什麼都做,結果什麼都做不到極致,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生命,徒留悲切在心中。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自身的基本素質所許可,如果是一些特殊的職業,對一個人自身的條件要求會更高。有的職業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如運動員、演員、飛行員、時裝模特兒,等等;有的職業對智力要求比較高,如科學家、作家、商業策劃人員,等等;有的職業則要求所從事的人員綜合素質好,如政治家、外交家、電視節目主持人、高級管理人員,等等。還有一些特殊的職業,則對人的某一個方麵有特別的要求,一般人難以從事這些工作,例如品酒員,則要求有獨特的味覺和嗅覺,等等。
因而,光有愛好、興趣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具備從事這項職業所需要的身體或智力條件。就像很多人都羨慕運動員、演員的風光,但是,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運動員或演員,那不是靠愛好、靠勤奮努力就能夠做到的。就像“飛人”喬丹在NBA賽場上所向披靡,但一旦打起了橄欖球就不過隻是二流水平而已。
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或者成就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人不能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自身條件,結果許多人盲目地去做自己不適宜做的事,失敗或成就很小乃是必然的事。
例如,許多人特別是一些年輕的朋友,由於讀了一些文學作品,也多少了解一些作家的逸聞趣事,可以說連一定的文學素養都不具備,就要立誌去做一個作家,世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呢!甚至一些隻上過小學的人,也埋頭著書立說,不要說這樣的人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實在是不可想像的,就是在報刊上發表幾篇習作也不是容易的事,這實在是浪費自己寶貴的年華。如果用做這些不可能成功的事的時間和精力,去幹適合自己幹的事,也許早就有所成就了。做自己適合做的事,即使一時成功不了,堅持下去也必有收獲,即使得不到巨大的成功,也不至於一無所獲。蘇格拉底曾說過:“認識你自己。”這是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所必須要認清的事實。縱使你成不了珍珠,你也可以做最有價值的那粒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