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自命不凡的大腦,暈頭難轉向(2)(3 / 3)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曆,肚子餓的時候,吃什麼東西都覺得香,但在肚子飽的時候,任何好吃的東西吃起來都覺得沒味道。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人的大腦裏有兩個中樞控製攝食行為,也就是說決定“吃”與“不吃”。肚子餓的時候,大腦攝食中樞興奮性高,發動攝食活動,所以食欲很強,吃起東西來味道就特別香;肚子飽的時候,大腦攝食中樞受到抑製而飽中樞興奮,它決定停止攝食活動,所以食欲較差,人也就顯得不那麼愛吃東西了。

那麼,大腦是怎樣得到肚子餓或飽的信息的呢?這和胃壁平滑肌的緊張度有直接關係。胃壁平滑肌緊張度降低時,食欲減退。胃壁平滑肌緊張度增高時,食欲就增強。胃壁平滑肌緊張度決定於胃的收縮。胃在消化食物時,隻有靠近十二指腸的那一部分收縮。當胃即將排空時,收縮的範圍逐漸擴大,等到胃完全排空後,全胃收縮,並且收縮力也逐漸加強。空胃猛烈收縮,興奮了胃壁中的感受器,當信息傳到大腦就喚起了饑餓感覺,從而刺激攝食中樞。在這種饑餓收縮的情況下,胃壁平滑肌的緊張度達到最高峰。因此,這時的食欲也最強。與此相反,當肚子吃飽時,胃的收縮力量大大減弱,胃壁平滑肌的緊張度跟著降低,信息傳到大腦裏的飽中樞,所以,食欲就消失了。

奇異的意念療法

長期以來,正規的醫生都將意念療法當做天方夜譚,或者將其看做是一種給人心理安慰的騙術。但是,在正規醫學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意念理療師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如果這是通過心理治療而改善人體的生理健康狀況的話,那這種療法就很有科學意義。

有一個著名的意念療法的例子。一個癌症患者,在意念理療師的指導下,全身放鬆,想象進入了自己的血液循環係統,向其中的白血球發號施令:“注意了!”他想象他對白血球說話:“我們要進攻驅逐這些瀕死的癌細胞。馬上行動!”他看到白血球立即行動,把在放射治療中殺傷的癌細胞清理掉了。經過醫院檢查,發現他的癌症病症果然減輕了!

愛德加·凱西就是一位精神治療專家。20歲那年,凱西患了喉炎,並且越來越嚴重,以致不能正常說話了。這個狀態持續了一年。後來有位會一點催眠術的人想利用催眠療法幫凱西治病。他將凱西催眠後,開始暗示凱西恢複正常聲音。這時處於催眠狀態下的凱西居然能用完全正常的聲音回應。可惜當他醒來時,喉炎又犯了。有位叫雷恩的人聽說凱西的情況後,便想作進一步的嚐試。他想讓凱西進入催眠後,向凱西本人詢問他的有關病情。在凱西“入睡”後,雷恩問睡著的凱西其病情。凱西便用正常清晰的聲音告訴雷恩和其他人,自己的病的本質是精神因素,並告訴他們如何治療。按照凱西的指示,雷恩對著凱西的身體,要求血液向患病部位集中。不久,周圍的人便看到凱西胸部以上和喉嚨部位的皮膚變成殷紅色,患病部位皮膚開始發熱。一段時間後,雷恩又按照凱西的要求暗示血液循環恢複正常……凱西醒來了。這一次,他的聲音完全恢複了。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作催眠解讀治病。

這次的治病解讀成功後,凱西開始幫助一位醫生診斷疑難病例,開始宣傳他的意念療法與服務。他受到來自各地的慕名寄來的求助治療的信件,此後讓自己入境,找到病人的地理位置,在精神恍惚狀態中檢查病人的身體,描述各個器官的功能如何,確定患處並指出病因,然後提出治療方法,包括正統的藥物和手術,也包括按摩、礦泉水療法和整骨療法。凱西自稱,他能看到患者的每根神經、每個腺體、每條血管和每個器官,並深信自己可以和患者的每個細胞進行交流。很多患者都將他作為治療疾病的最後希望,所以治療難度很大。

現代醫學心理學研究發現,意念療法是借助病人的主觀意念進行積極的思維和想象,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從而使病人的病症得以緩解或消除。同時,人的大腦右半球司職想象功能,倘若人們能通過想象改變不良刺激,就會分散腦右半球對免疫係統的抑製作用。

鑒於意念有“越想越像”的神奇功能,美國專家已經將免疫係統與癌細胞作戰的過程先編製成程序,然後讓病人閉目、放鬆,再按編好的作戰程序:放鬆、入靜、聚氣、殺癌、排濁等步驟“攻擊”細胞。結果,在119名接受這種療法的病人中,有1/4的病人得以康複,其餘3/4的病人也不同程度地延長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