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自命不凡的大腦,暈頭難轉向(2)(2 / 3)

細胞壞死性死亡通常是由突然及嚴重的損傷,諸如嚴重的缺血、炎症、感染、物理性、化學性損傷或其他的創傷形成的,造成細胞急速死亡而結束生命。

真的存在人體第六感覺嗎

古希臘科學家、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很久以前就列出了人的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然而,20世紀90年代初期,有科學家提出應該在亞裏士多德的這五種感覺基礎上再加肌肉感覺、觸覺的其他不同類型及運動感覺。其實亞裏士多德本人也曾經認為,觸覺其實還應該細分為多種感受類型,但是他在其理論總結中卻拒絕接受添加第六感覺的思想。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再次將第六感覺提上科研日程。

動物心理學家丹尼斯·巴登在《動物心理學》一書中,用很大的篇幅描繪了動物的“第六感覺”。書中提到,1940年希特勒對倫敦進行大規模轟炸,在德國飛機襲擊前數小時,有一些貓就在家中來回走動,頻頻發出尖叫聲,有些咬著主人的衣裙拚命往外拉,催促他們迅速逃離。

動物在危機來臨前發出的種種奇特信號,使得科學家開始破譯動物神秘的第六感。英國生物化學家魯珀特·謝爾德雷克20年來一直從事科學實驗,他認為心靈感應和預感等現象可以從生物角度得到解釋,它們是正常的動物行為,它經過了數百萬年的演變,是為適應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謝爾德表示,人類的第六感同樣是從祖先那裏繼承的技巧。

直覺,或說第六感覺,原本在現代心理學中經常提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生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楚。科學實驗表明,人體除了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五個基本感覺外,還具有對機體未來的預感,生理學家把這種感覺稱為“機體覺”,也叫做人體的“第六感覺”。國外把人的意念力或精神感應稱為人的第六感覺,又稱超感覺力(英文簡寫成esp)。

生理學家將人們對內髒器官的感覺視為“第六感覺”的一種。人體內髒感受器的高級神經中樞在下丘腦,而且在大腦皮層中有相應的代表區。然而,內髒器官的感受一般都不像機體表麵的感覺那樣清晰,而是帶有模糊的性質,而且缺乏準確的定位。比如,當腹部出現疼痛的時候,患者往往分不清楚到底是胃痛還是肚子痛,所以,有的生理學家把人體的“第六感覺”稱之為“機體模糊知覺”。

在正常情況下,人們一般無法清楚地感覺到胃腸的蠕動、消化液的分泌、心髒的跳動等等。生理學家實驗表明,當內部感受器受到特別強烈的刺激或者是持續不斷的刺激時,人體的“第六感覺”的發現對人類了解自身的活動規律和防治疾病都是有益的。

有專家指出,從自然科學或者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看,在目前,“第六感覺”還不是一個科學的概念,因為至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存在有除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以外的感覺通道。但許多科學家相信,人體確實存在著除了亞裏士多德列出的五種感覺以外的第六感覺,它是獨立的肌肉運動感覺。

如果沒有第六感覺,我們就無法行走、伸展肢體或者舞蹈。雖然我們有時候失去嗅覺或者味覺,但是很少失去肌肉運動的感覺。而一旦失去它,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1971年5月,英國南安普頓的伊恩·沃特曼不小心割傷了手指並引起感染,接著整個手臂開始紅腫、發炎。他開始全身感到忽冷忽熱全身無力。當他試圖修剪一下草坪時,發現自己無法控製割草機,隻能任由亂跑。一個星期後,當他起床時,由於無法控製住自己的身體摔倒了。病毒感染損壞了他控製本體感覺和觸覺的神經,使他從脖子以下失去了所有的觸覺。伊恩·沃特曼一直沒有恢複本體感受,但他通過努力,利用視覺訓練出了準確估計身體運動速度和方向的獨特能力,不僅能走路,還會照顧自己,甚至開車。除了動作有一點兒機械外,很少有人懷疑他身體有毛病。

對於第六感覺的研究結果可能會改變研究人員對本體感受運動神經控製重要性的理解。此外,這項研究還有助於解釋“虛幻肢體綜合征”現象:截肢者總感覺自己的肢體仍舊存在。但要想了解大腦信號對“第六感覺”的作用細節,還需要研究人員深入研究。

大腦攝食中樞受到抑製吃啥都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