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王雪紅在管理中逐漸表現出一個虔誠基督徒的特性。對“神”的虔誠,使她對於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充滿了信心。在麵對英特爾的訴訟時,“我壓力大,卻非常樂觀。人在痛苦的時候就求神保佑。英特爾用訴訟去幹擾企業的領導者,讓他們不能做事。如果我整天擔心,那英特爾就真的贏了”。王雪紅說甚至在股價一落千丈的時候,她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以前600多元時我也沒有高興,四十多元也無所謂。因為我不覺得這是我的,是神的,神要怎麼做就怎麼做。”

王雪紅的堅定,對於激勵威盛員工的士氣起了很大的作用。公司亞太區行銷總監鄭永健就曾經說:“我覺得老板很不簡單,公司被告成這樣,股價從600多元跌到400多元,她都不沮喪,態度還是很正麵,這是公司穩定的力量。”

而與英特爾的這次正麵交鋒,也讓王雪紅收獲了很多財富。麵對強敵,很多人會畏難退縮,但實際上這也是一次跟高手學習的機會。在較量中成長,你所獲得的經驗才會更經得起挑戰。

王雪紅帶給我們的啟示:

1.不要把聰明作為懶惰的借口,能成功的絕對不是隻有聰明一項資本的人。

2.跟高手過招,在較量中成長。

王雪紅個人檔案:

出生年份:1958年。

籍貫:中國台灣。

1981年畢業於柏克萊大學,獲經濟碩士學位。

1982年進入大眾計算機PC事業部,任大眾電腦PC事業部總經理。

1988年創立威盛電子。

1997年創立宏達。

達因集團總裁張璨:挫折造就的財富

見過張璨的人無不驚訝:這樣一個年輕、美麗、甚至臉上還帶著一股學生氣的女人,竟然會是一家大型集團公司的總裁,擁有上億美元的淨資產……從隻想當個白領到成為億萬女富豪,張璨財富積累的背後是常人沒有經曆過的磨難。

與眾不同的挫折帶來與眾不同的道路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張璨應該是畢業於名牌大學的驕子,和她的很多同學一樣有穩定又受人尊敬的工作,甚至比她的同學有更好的前途。在北大,張璨是個活躍分子。1984年,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二屆大學生演講大賽中,張璨以《我與中華同崛起》為題,獲得了第一名。當時20歲的張璨還當上了北大學生會文化部的副部長。那時,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名女大使。如果沒有意外,她的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遺憾的是,在大三的時候,張璨卻被告知,她的學籍被注銷了。原來,有人舉報她在三年前曾考上了某大學,但她沒去報到,第二年又考上北大。按當時的規定,有學不上的考生必須停考一年。這事落在誰的頭上都打擊不小,但張璨仍然堅持修完了全部課程。

於是,在畢業的時候,有同學給她的贈言便是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與眾不同的經曆,造就與眾不同的道路。

張璨的道路確實與她的大學同學不一樣,她沒有被分到國家機關當幹部,而是下了海。開始創業的時候,幾乎是一窮二白。房子是租農民的,公司是借別人的,她拿不出錢注冊自己的公司。張璨辦公司幹的第一件事,是洗窗簾,粉刷牆壁,貼不幹膠廣告,把她的“英華經理部”的小門麵,收拾得幹幹淨淨。沒有本錢,借別人的電腦,拿到自己店當樣品,有人來買電腦,談妥價,交上錢,便撒腿出門,飛快地弄回一台電腦交給客戶。

就這樣,公司一點點地進行原始積累。當挖掘出第一桶金後,開始和別人一起辦公司。但是後來和公司董事會之間出現矛盾,張璨和丈夫一起退出了公司,第二次白手起家——開飯館。但無論張璨用什麼招式,飯館就是不賺錢。於是張璨又重回電腦行業,與丈夫一起成立了達因公司。

她發現,這才是真正屬於她的路。

與眾不同的經曆讓張璨逼著自己不斷尋找最合適自己的道路。如果北大沒有開除她的學籍,也許她和她的很多同學一樣,隻是在機關單位裏待一輩子;如果她和別人合開公司沒有發生什麼矛盾,也許她也隻是一個合夥公司裏的股東;如果她的飯店經營得成功,她現在也最多是擁有幾家連鎖的店麵,成為一個老板娘。那麼她就不會是達因集團的總裁,也不會有自己的大廈和多家分公司。

我們習慣於將別人的成功歸結為運氣,這多多少少有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意味。但看看張璨,她的經曆與運氣似乎並未掛鉤,甚至可以說她的運氣比一般人差。然而,這些與眾不同的經曆造就了她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無論生活跟你開了怎樣的玩笑,讓你有了怎樣的挫折和經曆,隻要你不放棄努力,你就一定能從別的道路獲得成功。

有直有曲,從細小做起

1992年,張璨和丈夫重新回到電腦行業。這次他們在友誼賓館租了一套房子做辦公室,注冊了現在的達因公司。“達因”(DYNE)是物理學中力的最小單位,取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意。這個名字是張璨起的,因為她一直很喜歡英文字母D,她覺得這個既有直線又有曲線的字母能給人很多聯想,有很多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達因成名後,經常有學生到她的公司參觀。有人談到將來去機關工作,每天還得打水掃地,覺得特恐怖,怕自己的一腔熱情會被消磨掉,他們認為張璨已是“過來人”,請她談談體會。張璨不客氣地說:“該打水掃地,就得打水掃地,該忍受忍耐就得忍受忍耐。幹大生意,不也是從小本經營開始的?”

腿勤手勤嘴勤,最初做生意就得靠這個。

張璨夫婦開辦達因公司不久,就尋摸到了一大筆錢,即從一個基金會借到300萬元人民幣。外人似乎很難想象,如此年輕,是怎樣籌到這樣一筆巨款的。但張璨就是做到了,秘訣也沒有高深之處——腿勤手勤嘴勤。從細小之處做起,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後來,張璨的公司被美國康柏公司看上,成了康柏在中國市場的總代理。到1994年,達因公司向國內客戶提供了10萬台康柏電腦。時至今日,很多人對此仍有疑問:達因不過是一家小公司,憑什麼取得鼎鼎大名的康柏的信任?張璨的解釋隻有簡單的兩個字:真誠。張璨說,總有很多書教人們在麵試和談判時應該怎樣穿戴、怎樣措辭、怎樣表達,其實這些都是誤導。實際上你隻需要展現你的本色,把你真正想告訴他的事情說清楚就行了,越沒有技巧越好。

專業才有競爭力

1993年,張璨開始涉足陌生的房地產業,先在北京豐台蓋了兩幢高級公寓,房子蓋好了,但他們不懂怎麼才能很快賣出去。碰巧這時認識了中國台灣的一家售房專業公司,張璨請他們全權代理。專業人士首先做市場調查,搞得很細,連潛在的市場需求也要弄明白,跟醫生號脈似的。然後根據市場可能有的購房者,對兩幢大樓包裝和定位,再培訓導購小姐,設計展台展板等。

1994年中國北京首屆商品房展銷會上,達因集團以一個亮麗的名字,推出自己兩幢公寓——“城市經典”;再配以“現代都市傳奇,三萬元成家立業”的廣告宣傳,加上“24小時熱水,40多個電視頻道,保安‘巴士’服務”等說辭,使得那兩幢本來地段不好,並無任何優勢的樓盤,成了搶手貨,兩個月就賣出了80%。為此,他們付給那家售房公司800萬元代理費。在張璨看來,這筆錢物超所值:“以前,哪聽說給房子起名字,頂多是某某區,幾樓幾號。‘城市經典’可以說是北京頭一次對建築物整體定位、設計包裝。我們由此學到了一套物業營銷理念,這800萬花得值,就當我們交了學費。”

回顧創業的曆程,張璨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哪個行業,都一定要請專業人才來管理。

隨時準備從零開始

豪邁的態度決定了豪邁的人生,凡是經曆過重大挫折的人大都會鍛煉出頑強的抗壓能力。大不了就是從頭開始嘛,他們隨時做好了被生活開玩笑的準備。

張璨自認不是最聰明的人,隻不過有一些“小聰明”。所以,讀書和學習永遠是張璨做不完的兩件事。1997年下半年,達因集團在北大經濟學院創辦了一個“國際金融”研究生班,學生都是集團下屬公司的總經理。離開北大11年後,張璨重回北大讀國際金融專業研究生。

至今張璨也不敢說自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她知道在理論和管理實踐上她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因為她知道,對一個職業來講,成功隻是一小段。

沒有人總是成功,失敗是人生的必經階段,能明白這一點,心態就會好很多,不至於在稍微遇到坎坷的時候就立即喪氣。

有一次,她看《東方時空》欄目講大宇公司的故事。1993年張璨還開著麵包車的時候,就特別想擁有一輛大宇車。但是現在怎麼樣呢?大宇公司的老板已經被通緝了。而且據說,他在瑞士吃三明治寫自傳生活著。所以作為一個職業,作為一個人,就像孔子說的,必須修身養性。

有一天晚上,她跟幾個朋友聊天,一直聊到第二天淩晨五點。她一個特別好的朋友,一直跟她說,她從零開始行不行?那個時候她還很不滿意。

很久以後,張璨發覺從零開始原來並不可怕。但是,千萬要記住:要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它由你的個性與能力決定。然後你就可以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去努力、去奮鬥。有些智力因素誠然比較重要,但張璨認為有些東西更不能丟掉:首先就是堅定,你一定要很堅定,當你設定一個目標以後,你一定要全力以赴,一定要不屈不撓,一定要非常頑強,即使用任何表述堅定的詞加在你的身上都不會過分;其次就是你一定要善於感受東西,就是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從各個方麵去感受很多東西;再次,你隨時都要有從零開始的準備,而且時時刻刻都覺得你對自己非常有信心。

從張璨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些優秀的品質,如果我們同樣具備這份夢想與堅定,就不會害怕失敗,不會恐慌從零開始。沒有什麼會一帆風順,要隨時準備從零開始,對自己有了這種準備、這種自信,哪還有什麼能打倒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