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以不屈奮鬥創造人生成功(1)(1 / 3)

1優勢迸發來自強烈的欲望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應該是:隻有強烈的取勝欲望,才能引導成功。

強烈的欲望能夠激發你前所未有的力量。你的欲望越強烈,也就越能使你迸發現出能量。

在《思考致富》一書裏麵,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博士首次揭示了六個“化欲望為黃金”的切實的步驟:

①在心裏確定自己希望擁有的財富數字。隻是散漫地說“我需要很多錢”是沒有用的。這就是說,數目一定要明確。

②確實決定,你將會付出什麼努力與代價去換取你所需要的錢。要知道世界上是沒有人能不勞而獲的。

③規定一個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這個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錢賺到手。

④擬定一個實現你理想的可行計劃,並且不論你是否已有準備,要立即開始將計劃付諸行動。

⑤將你要得到的財富的數量目標、達到目標的期限以及為達到目標所願付出的代價,以及如何取得這些財富的行動計劃等,都明白簡要地寫下來。

⑥每天兩次,大聲朗誦你寫下的計劃的內容。一次在晚上就寢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後。在你朗誦的時候,你必須看到、感覺到和深信你已經擁有這些錢了。

拿破侖·希爾還特別強調第六點的重要性。他說:“你必須遵照這六個步驟所說明的指示去做。特別重要的是,你要遵守和奉行第六個步驟中的指示。你也許會抱怨,在你未實現這一目標之前,你不可能看見你自己的成就和財富,但這正是‘強烈的欲望’能幫助你的地方。

如果你真的十分強烈地希望擁有財富,進而使你的欲望變成了充滿你大腦的意念,這將會毫不困難地使你自己相信你會得到它。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渴望財富,並且確實下定決心要得到它,最後你將可以使自己相信必然會擁有它。”

推動著香港巨富李嘉誠越過一個又一個事業高峰的巨大“原動力”就是他的強烈的賺錢欲望和超人的“創富意識”。

李嘉誠是廣東潮州人。當地濃厚的家族觀念和對長輩權威的遵從對他影響很大。他父親的早逝更使他過早地擔當起維持家計的重任。作為長子,他身上的每個細胞都充滿了財富意識。

李嘉誠的父親臨終前將家人的一切,托付給他,並期望這個長子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有人形容得很好:李父的臨終遺言,就像一首振奮人心的歌一樣,不斷地在李嘉誠的腦海裏播完又播,刺激起這個“商業競技場”上的新秀無限的鬥誌與衝勁,推動了他的贏取財富的欲望,使他下定決心,不取得商場奧林匹克金牌以報父恩,誓不罷休。

而另外一位巨富李兆基對金錢的強烈欲望則源自童年。

李兆基的父親精於做生意,在廣東順德開了間鋪子。小小的李兆基常常去父親的鋪子玩,似乎自幼對做生意就不陌生了。李兆基小學畢業時,父親開了間銀莊,他便到父親的銀莊學做生意。一開始,他就被銀莊的鈔票迷住了。他想:“什麼時候我也能賺上幾打鈔票呢?”漸漸地,他在業務上也入行了,他的包包裏也裝進了一些錢。可不知為什麼,吃飯買東西沒有錢不行,但包包裏的鈔票今天可以買到1斤米,過兩天就連1兩米也買不到了。就在他開始懂得怎樣賺錢的時候,他又似乎覺得隻是鈔票沒用。

1984年,他隨父親來到香港。

銀莊的經曆使他最熟悉兌換業務,於是他便開始買賣外彙和黃金。當時澳門有黃金專營權,李兆基便與何賢等在澳門有一定勢力的人合作,在黃金買賣中大展手腳,終於賺得了第一筆財富。

“從小沒錢,一心想發財,走路都在想如何撿到錢。”這是霍英東的心裏話。

霍英東7歲時,父親因病去世,養活一家人的重擔落在了柔弱的母親的肩上。日軍侵華,讀至初三的霍英東隻好輟學,從此加入苦力行列,為生存而苦苦掙紮。後來,他回憶說:“我第一件差事是在一艘渡輪上做加煤工,但因我工作不稱職,他們把我辭退了。其後日本人開始擴展機場,我在那兒當苦力,每天有7角半工資和半磅米配給。”而如果他乘電車、過海,再乘巴士到機場,往返的車船費都得八角,這樣就等於一天白幹。於是,他隻有每天早晨5點鍾起床,步行到碼頭,花1角錢過渡,再騎自行車到機場去,這樣一天就能省下5角半。

一個人,如果被生活逼到絕處,從此要麼徹底萎靡不振,要麼更加倔強、更加頑強。霍英東顯然屬於後者。饑餓沒有使他屈服,更激發了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饑餓也增加了他的金錢意識、強烈的賺錢欲望,因為他要生存,要活得更好。

正是憑著這一強烈的賺錢發財欲望,霍英東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拚搏,最終實現了成為富豪的夢想。

達克爾·戴爾的童年沒有霍英東那樣困窘。他出生在美國休斯敦一個比較殷實的家庭,父母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名醫生,但戴爾天生對醫學就沒有一點興趣。而商業卻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著他。12歲時,他通過郵購目錄、銷售郵票,賺了2000美元。高中時,他從各種渠道尋找最可能的潛在客戶,向他們推銷《休斯敦郵報》,使平淡無奇的賣報工作成了賺錢的好差事。他利用自己努力賺來的錢買了一部寶馬車。看著這個用自己掙來的現金購買車子的少年,車行老板不禁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