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為人類做出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的同時,還給我們人類做出另一項大貢獻。愛因斯坦在成年之前,就被冠以一串串難聽的綽號,人們都認為他愚鈍不堪。然而當他長大後發明了相對論,成為世界級偉人時,人們又將他的成功歸結於他有一顆絕頂聰明的頭腦,以至於在他死後,人們不惜將他身首異處,把他的頭腦留在世間保護起來進行各種研究。研究來研究去,也研究不出個結果。倒是愛因斯坦自己早就根據自己的成功經驗說出了成功的真諦:“鋼鐵般的意誌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愛因斯坦所說的成功真諦不僅是他自身經驗的總結,並且已經得到了科學研究的充分證明。
不僅愛因斯坦極其重視意誌的巨大作用,叔本華也認為:“意誌是人類的本質、核心和根源,智慧則隻列居次要地位。”別林斯基也一針見血地指出:“意誌力是成為天才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衡量天才的標準。”愛默生則說:“認為意誌主宰世界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
鍛造鋼鐵般的意誌應該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樹立大誌
當一個人真正樹立了遠大的誌向,他的行動就會有方向,有動力,就會百折不撓,矢誌不渝。
“偉大的目的產生偉大的毅力”,許多偉大人物的鋼鐵意誌,都是源於他們的雄心大誌。如果馬克思沒有雄心大誌,怎麼能夠長期忍受困境的折磨,為寫《資本論》不懈奮鬥40年?甚至有的成功人士,原本並非意誌堅韌之人,但當他們真正立了大誌,有了明確的偉大的目的和追求,就會自覺地進行意誌鍛煉。托爾斯泰年輕時一度沉溺於花天酒地的揮霍之中而不能自拔。然而,當他有了追求,有了大誌,就開始對自己的“軟弱”宣戰——特地為自己編寫了《發展意誌守則》。可見,是否有大誌,從根本上決定著意誌的強弱。
(2)實踐鍛煉
意誌的發生、發展、形成、培養都離不開實際活動。
鍛煉意誌的機會,遍布我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有體育鍛煉、勞動鍛煉、品質鍛煉,也包括日常生活的其他各種鍛煉。
隻有通過在各種實踐中迎戰困難、攻克難關,才能最好地磨煉意誌。
美國著名小說家傑克·倫敦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經曆時說:“意誌不是生來的,而是在參與實踐的鬥爭中磨煉出來的。隻要我們善於抓住各種時機有意識地進行實踐鍛煉,我們的意誌力很快就會變得特別堅強。”
意誌鍛煉的過程是戰勝困難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過程也是戰勝困難的過程。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困難,都是鍛煉意誌的好機會。當我們不斷戰勝了困難,意誌就會得到不斷增強,同時又使我們獲得了成功,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3)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對於鍛煉意誌是非常必要的。既有困難,又有可能做到的事情,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意誌。有的事情太困難,已有的意誌還遠未達到這樣的高度時,那麼客觀上就注定不能克服,這樣就不僅起不到鍛煉意誌的作用,而且會挫傷意誌。因此鍛煉意誌應當循序漸進。
遵循“循序漸進”法則,可以使鍛煉意誌從身邊小事做起。例如,早上鬧鍾響了,可是卻不願意從暖和和的被窩裏爬出來,這時你要命令自己立即起來,做自己不願做但該做的事,這就是克服自己懶病的一個小小的勝利。鍛煉意誌,可以從生活中的件件小事著手,循序漸進,久而久之,你的意誌就會變得非常堅強。
(4)自我修煉
意誌的培養,關鍵不在知識學習,而在實際修煉,尤其是自我修煉。
成功人士所擁有的堅強意誌,不是上天賜予,而是自我塑造、自我修煉的結果。他們中的很多人有意識地采用各種方法來進行意誌的自我修煉。例如,托爾斯泰特地為自己編寫《發展意誌守則》,要求自己“必須從自我教育中尋求樂趣”,達到“使肉體的需要完全接受意誌的支配”。運用自警自戒的座右銘、自策自勵的日記、自查自省的修煉守則,這些自我修煉方法都很有效。
自我修煉,乃是鍛煉意誌的根本法則之一。不進行艱苦的自我修煉,決不可能產生堅強的意誌。
(5)消除惡習法
消除惡習法,就是通過消除自身的各種不良習慣、不良心性來鍛煉意誌。阿拉伯諺語說:“改變惡習的鑰匙收藏在意誌那裏。”反過來,通過改變惡習也能鍛煉意誌,“對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勝利,就能使我們堅強很多。”消除自身一個小小的惡習,就是對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勝利,就能使我們的意誌堅強很多。
(6)利用不良的心情
錘煉意誌不僅要跟肉體上的痛苦做鬥爭,更重要的是要與我們不良的心情、情緒作鬥爭。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情緒波動很大,很多時候消極的情緒左右我們,或是悲觀消極,或是煩惱憂愁。而這些對人都是十分有害的,既影響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又損害我們的健康。科學家指出,情商比智商重要得多。情商主要就是控製情緒的能力。W·W·戴埃說:“一旦你學會依照自己的選擇控製情感,你就踏上了一條通向‘聰明才智’的道路。”控製情緒如此重要,而控製情緒的關鍵就在於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