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成功是個奮鬥的過程(3)(2 / 2)

1988年,蘇英奇的固定資產已突破了1000萬元。但他並沒有小富即安,止步不前,又購進20輛汽車,在華興汽車貨運隊的基礎上又辦起了私營的出租轎車公司,之後,又陸續辦起了進口轎車修理廠、飯莊、商場、服裝廠等等企業,形成了龐大的產業。

1991年春天,在大陸與台灣海峽兩岸走出封閉與隔絕,炎黃子孫重新相聚,台灣同胞重歸故裏的熱潮中,原台北市市長,現任台灣《大陸商報》社長、海峽兩岸商務協調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劉興武先生從北京慕名而來到沈陽,與華興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英奇進行商務洽談。經過幾次的細致考察和深入的交談,劉興武先生十分感慨地說:

“大陸上不缺乏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和文學家,但缺乏的是實業家,大陸的改革開放政策為實業家的出現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蘇先生膽識過人,經商有道,未來鵬程無可限量。”

劉先生簽約,向華興公司投入一大筆資金,蘇英奇進口了37部高級轎車。

是的,蘇英奇的眼光越來越開闊了,他已把市場從國內開拓到了國外。

1992年,他在珠海特區和深圳特區建立了辦事處,與上海一家投資開發公司聯合,向深圳投入一筆巨額資金,建立一個工業區,兩家的投資達一個億。

1992年,他與台商合資建一座生產山楂罐頭的企業,產品全部銷往國際市場。

現在,蘇英奇在他人生的第二個旅程上又創下了一片輝煌,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僅從1990年到1991年10月份,他在國家沒有投資的情況下,向國家上繳稅金400多萬元,安置了700多人就業。

從這些紮紮實實的事業和對社會的巨大貢獻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有卓越經營智慧的企業家,是國家不可多得的賢良之才。

蘇英奇拿出1000元和一件價值500元的大衣,放在小夥子手上,說:“這是我送給你的結婚禮物,你的婚禮由我來操辦。”

受到蘇老板資助的人,已經無法說清有多少人,他是一位心地十分善良的人,不能看著別人的眼淚和困難不聞不問,他總是盡可能地幫助人渡過難關。

1991年冬天,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坐在馬路邊上失聲痛哭,其狀真叫人傷心,蘇英奇走過去問老太太:“您老怎麼啦?”老太太一邊抹眼淚,一邊訴說她的不幸遭遇,她那一點孝心也沒有的兒子虐待她,不讓她吃飽飯,常把她給餓得老眼昏花。蘇英奇搖搖頭,歎了口氣,掏出300元放在老人手裏說:“這點錢,您老拿著吧,吃不飽的時候,就自己到商店買點吃的東西。”

老太太今天碰上了大好人,手裏捧著錢,要給蘇英奇跪下。蘇英奇扶著老太太說:“您老別這樣,這樣我心裏不好受,如果我母親還活著,年齡和您差不多……”

提起這些事,蘇英奇深有感觸地說:“雖然我不信奉基督教,但我記得一個美國作家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們都是上帝的女兒,如果我們能夠相識或者默默對視過,便是人生的緣分,隻有珍惜這緣分的人,才是世界上稱得偉大的人……我非常欣賞這段話,人生在世,仁愛之心是一個人最應該具備的品質。”

沈陽於洪區臨近鐵道地區有一段土路,雨季積水一片泥濘,車難行人更難過,群眾要求修路的呼聲很高,可政府就是拿不出錢來。蘇英奇花了10萬元將這段土路修成了平展展的柏油路;南方許多省市遭了水災,他為災民捐款2萬元,並且不記下自己的名字。

沈陽162中學教室取暖用煤因資金緊張遲遲不能保證供暖,師生們挨冷受凍,他送去幾千元買煤。

殘疾人協會需要錢,他又慷慨解囊。

雖然他拿出大筆錢財報效社會,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儉樸,真叫人難以置信,在飲食上從不奢侈,每頓飯總是一飯一菜,而且煙不抽,酒不沾,舞場也不進。不因有雄厚的家資而大肆揮霍,卷入高消費的狂潮。

他把一雙兒女送入部隊,培養他們緊張的意誌和性格,不允許兒女有一絲的依賴和驕奢,鍛煉他們個人奮鬥的精神。他送給兒子一個精美的卡片,上麵是狄更斯的一段話:“我的道路是自己闖出來的,我兒子的道路也要由他自己去闖。”

蘇英奇是千萬富翁,家大業大,風險也大,親戚朋友,甚至外國友人,都勸他為防不測風雲,到國外去定居經商。他搖頭,他有自己的主張。

他覺得國家的富民政策是不會變的,如果沒有這些年的富民政策,他也不會創造出今天的巨額財富。他看準了,中國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作為一個企業家,是大有可為的,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輝煌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