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成功是個奮鬥的過程(3)(1 / 2)

1961年,北安武警部隊招收戰士,他被帶兵的軍官一眼選中,這不僅是因為他魁梧英俊,更重要的是他在林場的良好聲譽和眾口稱讚的為人。走入部隊這個大熔爐,煉出的是好鋼。在林場幹得好,在部隊裏,蘇英奇也是戰術訓練的尖子。

1962年,他被部隊選送到中央政法幹校深造。畢業後分配到黑龍江省黑河邊防站,在複雜而艱難的邊防工作中他屢次立功。

1977年,調到沈陽市於洪區公安分局刑警隊後,他又是位出色的刑偵警察,曾三次受到嘉獎,多次被通報表揚。他在沈陽市警察擒拿技巧訓練班學習時,是名列前茅的優秀學員。從他這時的學習成績單上我們就可以了解到他的性格、他的決心、他的毅力、他的智慧。徒手防衛術100分,散手100分,拳擊100分,警棍術95分,押解100分,搜身95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79年2月,因蘇英奇所在沈陽市於洪區公安分局刑警隊的1000元公款被作為年終福利挪用,他被作為替罪羊投進監獄。

當時,在複雜的權力和人際關係大網下麵,蘇英奇是無法招架的。他能夠表現的隻能是蒙冤受屈的痛苦。他用擒拿罪犯的有力的大手撼動著冰冷刺骨的鋼鐵寒窗發泄著心中的悲憤,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蘇英奇蒙此奇恥大辱,看著站在鐵欄外的妻子兒女,難過的淚水還是不由自主地滾落出來……蘇英奇和妻子陳靜雖然被冰冷的鐵欄隔開,但兩顆心是緊緊連結在一起的。盡管蘇英奇的心如刀攪般痛苦,但他仍強忍悲痛,從鐵柵欄中伸出一雙大手摟住兩個稚嫩可愛的孩子說:“好孩子,你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跟媽媽回去吧!聽媽媽的話……”

三年光陰,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對於失去自由的人來說是十分漫長的。日複一日的單調、枯燥確實是難熬的。但是來自妻子的愛。卻經常滋潤著他的心。陳靜用自己血汗換來的36元工資養育著兩個幼小的孩子,她邁著艱難的腳步,跑大老遠的路給時時刻刻掛念著的丈夫送去一包糖,幾個雞蛋,幾瓶罐頭……蘇英奇內心非常欣慰,一個男人一輩子能有這麼個能夠同甘共苦、共患難的妻子就足夠了!

雖然現在身陷囹圄,但很快就會恢複自由的,蘇英奇渴望著未來的生活,那是人生的再一次選擇,為了一貧如洗的家庭和忍辱負重的妻子,他決心奮鬥,幹出個樣子來,我蘇英奇也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蘇英奇說:“男人,不該是弱者。”

他在寫給妻子的信中說:“一個人清白無辜,卻要蒙受恥辱,這是對生命和精神最殘酷的傷害,但我不抱怨,不叫屈,是非曲直,曆史會有評說……我現在想的最多的是,從監獄出來之後,我還能做什麼?不過,我覺得社會上隻要有我一個空間,再難的處境,憑著堅韌的精神和人格的力量,都會開拓出一條道路。我從小就養成了全力以赴地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習慣,今後也許不會做得太差,不,不會是差,隻能是成功!陳靜,你說對嗎?”

一千多個難熬的日夜終於被甩在了身後,蒙冤受屈的蘇英奇終於跨出了監獄的大門。雖然他時刻感受到身邊冷漠的眼光,但他並不介意。

當他走進屬於自己的那個溫暖但一度變得淒涼的小屋時,他對帶著喜悅帶著眼淚的妻子說:

“從今天開始,我們這個家不會再有眼淚,不會再有痛苦,因為我回來啦,我們一家人團圓啦!”

相依為命的姐姐東挪西借,湊下了350元錢,她把錢塞給蘇英奇說:“你15歲那年,自己出去闖了一條路,今天,你再去闖一條路。姐姐知道,你會闖得更好。”

姐弟倆相視良久,淚水汩汩,親情盡在不言中。

這時正是1982年的初春。城市經濟體製改革剛剛開始,商品經濟已經使市場日漸繁榮起來。

通過走街串巷,調查市場需求,綜合分析信息表明,沈陽市副食品市場上豆腐供應不足,市場潛力很大,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市場的補缺,蘇英奇步入了經商的行列,他在鐵西區豔粉街開了第一家私人豆腐廠。他以厚道的人緣和物美價廉的產品,在短短的90天中,就贏利2500元。剛開張時,豆腐店每天隻做幾板豆腐,半年之後,生意越做越紅火。每天要做上百板豆腐,但產品仍是供不應求。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經營,他已有得心應手的感覺了。他想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他把利潤大部分用來擴大再生產,買了汽車、電磨,開始了機械化生產,效率提高很快,遠遠地超過了手工作坊,很快就成了名聞遐邇的豆腐大王。

但他還是在不斷擴展自己的事業。

1984年,他購買了8輛汽車,搞起了運輸業。

1985年,他在自己的家鄉開元縣慶雲堡投下巨資250萬元,建立了一座立體的現代化種畜場。

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大量的資金投入帶來產值的翻番,資金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產生了循環增值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