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華德的一生同樣強有力地說明了堅強意誌的巨大力量。他崇高的一生表明:一個人即使體質虛弱,但是,隻要他在一種崇高的責任感的驅使下,不屈不撓地追求自己的奮鬥目標,就也能表現出一種移山填海的力量。
霍華德於1712年出生在英國樸茨茅斯這個港口城市。他的父親是一家船舶修理廠老板。還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一次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父親,成了孤兒。母親帶著幾個孩子移居倫敦。這位可敬的母親含辛茹苦,送孩子們上學,把他們拉扯成人。在17歲的時候,喬納·霍華德被送往裏斯本給一個商人當學徒。在生意上,他專心致誌,誠實守信,嚴格認真,因此,贏得了所有認識他的人尊重和讚賞。1743年他返回倫敦。當時在聖·彼得堡剛剛成立了一家英國貿易公司,專門從事波羅的海附近地區貿易,他被邀請加入做了該公司的合夥人。時隔不久,他帶領一支英國商隊動身去波斯,這支商隊販了20馬車的布匹。到了阿斯肯郡後,他們乘船去裏海東南海岸的阿斯郡伯德。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這些布匹剛剛運上岸,一場武裝暴亂發生了,他的這些貨物被沒收了。盡管後來這些貨物大部分歸還給他,但是,他的公司還是由此遭受了極其巨大的損失。當時,暴亂分子策劃了一場陰謀要將霍華德和他的商隊抓獲。於是,他隻好走水路逃跑,曆盡千難萬險,最後安全抵達了格蘭。經過這一次逃亡,他思想中第一次有了“不要絕望”的觀念,後來他把這句話選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此後,他在聖·彼得堡居住了5年,倒也生意興隆,做事樣樣順當。此後,他的一位親戚留給了他一筆遺產,這時他自己的資產也已經相當可觀。1750年,他離開俄羅斯回到了英國。他回國的目標,正如他自己所指出的:“是檢查一下自己的健康狀況(其實他的健康狀況良好),盡其所能地做一些有益於自己也有益於他人的事情。”他的餘生全部用在對他同代人的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上。為了能做更多的慈善工作,他過著一種十分簡樸的生活。他所致力的第一項公益事業是首都倫敦的公路建設,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755年,關於法國將發動侵略戰爭的謠言盛行,霍華德先生把注意力轉向了如何用最好的方法為海員提供物質。
在英國皇家證券交易所,他召集了一個有商人和船廠老板參加的會議,他提議大家成立一個由陸上誌願兵和兒童組成的協會,在皇家海軍艦隊上服務。這一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海事協會在1756年成立了,並委派了各級管理人員,整個操作由霍華德先生全權負責。
這個機構不僅當時而且至今還在發揮巨大的實際作用。在它成立後的6年裏,協會共培訓了5451名兒童和4787名陸上誌願兵,大大充實了海軍的力量。直至今天,海事協會還在積極活動,每年大約有600名無家可歸的兒童,在經過教育培訓之後,被派去當海員學徒,主要服務於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