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時間的管理與增值(1)(3 / 3)

珍惜時間並采取適當手段,可以使某家廠商賺大錢,或使另一家廠商賠得叫苦連天。正如換購便宜、品質一樣好的商品一般,我們不斷換購能夠節省時間的產品,忙碌效應加快了這種改變的速度。

(1)上班休息時間中,清涼飲料已經取代咖啡,成為最受歡迎的飲料。為什麼?咖啡要等涼一點才能飲用,但碳酸飲料一倒出就可飲用。

(2)貓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家庭寵物。根據最近的一項統計:全美家庭所養的小貓比小狗多出200萬隻;而在1983年以前,情況正好相反。為什麼?因為貓需要照顧的時間比較少,貓主人不必花時間“溜貓”。

不管是放棄咖啡改飲可樂,或是拿波斯狗去換波斯貓,忙碌族做這些決定,都是為了節省時間。

時間的價值會不會被估算得太高或是太低?由於忙碌者形形色色,當然不能期望每個人都以同樣的標準估算時間。對有工作狂的人來說,時間很稀罕、珍貴,必須謹慎分配。至於懶惰蟲,本來就有時間多得不知如何安排的困擾,所以,他們對於時間就不那麼重視。

如果工作狂是個政治家,那對國家有莫大的好處;而如果工作狂是專業人士,對個人的收入將大有幫助。律師和高級經紀人的薪水本來就相當高,如果辛勤工作,收入更為驚人。但在法律規定愈來愈複雜的情況下,這些人是否會樂於更辛勤工作呢?

4科學利用時間之法

時間是一個常數,善於利用它的人,能贏得時間;不善於利用它的人,則失去時間。那麼,如何最有效地發掘你的時間呢?

(1)增強時間的飽和度

1903年,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結婚,第二年生下了個兒子。工作、研究、家庭——一匹馬拉上三部車。愛因斯坦是這樣運籌他的時間的:在家裏,他左手抱兒子,右手做計算,孩子的啼哭和哄孩子的聲音似乎是另外一個世界,頭腦裏卻轉動著分子、原子、光量子;在街上,他一邊推嬰兒車、一邊思考幾行數字和公式;晚間,妻子、兒子睡熟了,他悄悄起床,到屋外點上煤油燈,開始撰寫論文。這一切都發生1905年。在這一年,他一共寫了4篇論文,其中3篇在物理學領域進行了一場偉大的革命,這場革命就是一個26歲的青年人擠出業餘時間開創的。

生活中,我們也無妨學學這一招,燒飯時可看點書,打毛線時可聽聽音樂;排隊時可做運動,改善血液循環;理發時可以構思文章的提綱。如果你是大學生,大可利用課餘時間,深入工廠企業調查,增長知識,優化智能,對工廠企業的盈虧原因及其解決辦法提出“診斷”報告;如果你是一位工人,那麼,下班時擺上自行車修理攤檔,“炒更”賺錢,豈非妙哉。

(2)嚴格作息

富蘭克林是位自學成才的科學家。他要拿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鑽研。因此,時間對他更為寶貴。於是,他發出了“別浪費時間”的自我警告,為自己製定一個嚴格的作息時間表:5時起床,規劃一天的事務,上午8時至11時工作,中午閱讀,吃飯,下午2時至5時工作,晚上6時至9時用晚飯,談話,娛樂,考察一天的工作。他嚴格要求自己每天按作息時間表行事,日積月累,自我磨礪,終於成才。

(3)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一個任務

重要的不是做一件事花多少時間,而是有多少不受幹擾的時間。全力猛攻,任何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善於調遣時間的人,總是在最佳用腦時間處理重要事情,以用腦高效率來謀求辦事高效率。對於十分重要的任務,應及時調動精力優勢,遵守生物鍾,順應時間條件反射的定勢。利用時間不在長,而在精。比如,埃及開羅電視台播映的一分鍾電視係列片,諷刺和鞭笞生活中不文明的人和事,希望人們切實注意舉止美和語言美。一分鍾時間雖短,卻成了開羅市民門街頭巷尾日常談話的主題。上海電視台辦的“60秒智力競賽”,要求在60秒內閃電般地回答10個問題,它要求競賽者在這段極短的時間內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靈敏的應變能力。這些做法,在增加時效方麵,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鑒。

(4)加快節奏

把應辦的各種事之間的時間間隔拉近,無疑也是提高時間使用率的一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