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房裏,她哭訴著向治療者倒“苦水”。說父親像魔鬼一樣,性情粗暴,常罵她是“豬”
。
最難忘的是小時候她買條小狗玩,父親氣得把狗尾抓起來,把它當場摔死了。父親常和母親為瑣事吵架。她從小就對父親既恨又怕。哥哥不跟她玩,有時也打她。她說男人都壞,總是用懷有惡意的眼光看她,在公共汽車上有男人故意擠她,眼睛總往她胸前看。教師要求嚴格,當眾罵她,她總是淚汪汪的。
谘詢要點:分析膽小怕人的根源:父親粗暴,教師嚴格,個別男人無禮,學習信心不足,以致膽小怕事,並自我強化。加之青春期少女對男性特有的敏感和防禦心理,形成怕男人恨男人,進而泛化為怕見人。指出社會和家庭都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既充滿了矛盾又歸於統一,生活既有痛苦又有歡樂,人要生活得舒適幸福,就要尋找平衡點,學會自我調節。
能把鬱積在心中的話講出來,這就是療效的開始,把“苦水”倒完,“心病”就痊愈。
與其父母分別谘詢,重點是父親。針對焦慮、抑鬱症狀給予丙咪嗪,阿普唑侖,心得安治療。
三診(第十日):患者感覺心情有所好轉。
谘詢要點:布置係統脫敏治療方法。采用快速脫敏法(即真實生活脫敏法),省去了肌肉鬆弛訓練,等鞏固一級再進入一級。按害怕情景層次排列,焦慮等級(SUD)值10—100,SUD值每增加10為一級,共10級,10為幹擾程度最輕情景。層次見表:
SUD情景
10夜晚10點,母陪上下自家宿舍樓梯
20夜晚10點,母陪到宿舍區無路燈處散步
30夜晚9點,母陪到宿舍區有路燈處散步
40傍晚(天剛黑),母陪在宿舍區散步
50天黑前一個小時,與母親在操場打羽毛球
60天黑前一個小時,與鄰居小孩打羽毛球
70白天在單位院內散步,晚上到鄰居家裏和女孩打牌80白天獨自去小店、食堂。晚上和鄰居男孩打牌90隨父母上大街、商店、公園100參加集體活動,如卡拉OK、舞會等四診(第20日):患者近10天在家裏看電視不用毯子護胸了。晚上同母外出散步。進一步談到“三怕”(太高、太胖、乳房太大)根源。說在一次遊泳時,別人取笑她的大腿像隻水桶。實習時師傅問她生孩子沒有,氣得她大哭一場。她想根源就是長得太高太胖了,人變醜了,尤其是母親遺傳的大乳房,更是難以見人。
谘詢要點:首先要解除“三怕”思想,解釋身高與體重及其比例均屬正常範圍,肯定其長的不醜,乳房大是女性青春發育良好的特征,是健康美的象征;對青春期正常生理發育認識不足,是產生怕的又一原因。堅持脫敏療法,逐級進行。減肥——多進行運動鍛煉。把每天的進步記錄下來。克服多疑毛病——要以事實為依據。幫助其父母尋找家庭氣氛緊張的根源,開展一些家庭娛樂活動。
五診(第30日):患者講述表姐帶男朋友來家玩,她很妒嫉,關起門來哭,還趁他們外出時把表姐的小說撕了,提袋、錄音帶也剪了。她說:“你體會不到女人妒嫉和自卑是很難受的。
”
谘詢要點:(1)正確認識自己,建立起自信心,妒嫉別人漂亮,實際上是對自己認識不夠,才有自卑感。建立自信心,主要是多看到自己的優點。(2)繼續堅持脫敏療法。(3)對家庭關係的改善給予肯定。
六診(37日):患者送女友邊談邊走,不知不覺送到傳達室,從此能在白天出門,並第一次到食堂買飯菜。給予鼓勵和表揚。
七診(44日):患者已能去父母辦公室,還和鄰居男孩玩撲克,帶表弟逛公園,參加一次追悼會,和表姐到學院唱卡拉OK、跳舞、見生人也不出汗了。在打撲克時仍不敢抬頭看男孩,其父為女兒買了耳環、項鏈,並帶其母親去看病,家庭關係明顯改善。
八診(76日):患者在母親單位做服務員,恐怖症狀基本消除。
上述案例是用係統脫敏療法治療恐懼症的較成功的案例,治療者能洞察患者每一次治療的變化,並機敏地做出有效的反應,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僅用了係統脫敏療法,也應用了支持性心理治療、認識療法及精神動力學理論。此案例之所以成功,不僅僅是醫生在技術上過硬,而且對待患者的態度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恐懼症通過係統治療恢複後,一般愈後良好,少部分複發,治療者對此應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