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重新找到謬誤,謬誤卻說:“我也正要找它呢。”說畢又關上了門。
路人不死心,繼續尋找真理,他再一次翻山涉水,再一次風餐露宿,依然找不到真理。於是,路人又敲開了謬誤的門,可謬誤卻留給他一副冰冷的麵孔。
就在路人近乎絕望地在謬誤門口徘徊的時候,不斷的敲門聲叫醒了謬誤的鄰居,隨著吱呀一聲輕響,路人回頭一看,天哪,這不正是真理嗎?
真理就住在謬誤的隔壁。
真理逐漸嶄露頭角,如今事實已然彰顯,這個故事的寓意在於,在為尋找真理的努力中,絕不放棄自己的信念與追求,終會獲得期待的回報。可見,信念正蘊涵著主宰我們財運的神秘力量。
8不斷培養奮鬥的信念
沒有人能免於失意挫折,而風平浪靜地度過一生,失意沮喪正是突破困境、向成功邁進的關鍵。失意可說是一個人必經的曆練,並非隻是空想就能有所突破,必須堅守信念,持續不斷。
羅曼·羅蘭說過: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僅就培養信念、勇於自我肯定方麵,有很多名人的故事。
有一天,著名作家卡爾賴魯和朋友一同散步,忽然一陣風起,吹走卡爾賴魯的帽子,附近有人將他的帽子撿起拿來還他,於是卡爾賴魯說:“這個人真幸運,能與英國大文豪的帽子結緣,真是他的光榮。”
著名的建築師萊特在法庭之上作證時,法官問他從事什麼職業,他的回答是:“古今最偉大的建築師。”
萊特的朋友提醒他:“你說這話未免過於狂妄自大。”萊特若無其事地表示:“我在法庭作證人,不得不實話實說。”
人文學者伊拉斯莫斯被人責罵時,總是麵不改色。有一回,別人罵他罵得非常難聽,朋友說:“你為什麼還不加以辯解?”伊拉斯莫斯回答:“愚蠢的人不了解聰明人的作為,我受到辱罵愈強烈,正足以證明我愈聰明,所以不僅不必生氣,我還深深引以為榮。”
卡爾賴魯和萊特雖稍有不同,但那份自負自信卻值得我們借鑒。
如果我們因他人惡言相加而暗自神傷,便無法神采奕奕麵對人生,更會影響內髒組織,導致身體機能失調。伊拉斯莫斯遭受辱罵,卻全然不為所動,反引以為榮,這種愈罵愈光榮,增進自信心的想法,帶有反證的意味,能使人在思想動搖時,更增強自我肯定的力量。
一般人都認為不可能的事,你卻肯向它挑戰,這就是成功之路了。然而這是需要信念的,信念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產生的。因此,想要成功的人,就應該不斷地去努力培養信念。
信念要如何培養?其中的一個方法是,多讀一點有關的好書。然後和看不見的真理接觸,利用從潛能傳來的無限的能力,使事情變成可能。另一個方法是,提高自己的欲望。借著提高自己的欲望來培養自己的信念;也就是要抱著欲望去挑戰,而從經驗中培養信心。這時候如果能配合著讀一點好書的話,效果會更好。
以“可能”這種思想為種子,播在你的意識中,然後注意培養、管理。不久,這個種子會慢慢生根,從各方麵吸收著養分。如果能熱心又忠實地繼續培養信念的話,不久所有的恐懼感就會消失殆盡,不會再像過去一樣出現在軟弱的心中,自己也就不會再成為環境的奴隸。但是你必須站在高塔上去麵對環境,並且發現自己能有對環境指揮若定的偉大力量。
培養“可能”這種信念,也就是把自己的力量,提高到最大的程度。
9鍥而不舍就會成功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許多挫折和困難,要想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則必須有頑強的信念作支撐,成功的人士之所以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績,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種矢誌不渝的信念,這種信念使他們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1956年,韓偉生於遼寧省大連市的農村。韓偉家很窮,但他從小就愛讀書,一心要好好上學。然而現實卻沒能讓韓偉實現這個美好的願望。
“文革”開始時,韓偉正讀小學四年級,他的學業被打斷了。韓偉回到家中,像父輩們一樣,開始刨土疙瘩種糧食過日子。
沒了學上,但韓偉心裏仍想著書本。後來,他不甘心像前人那樣生活,開始自學畜牧獸醫,幾年鑽研,總算學了一門技術。他進了鎮畜牧站工作,做了一名畜牧助理。這是韓偉自己努力的結果,是他為改變自己命運所做的初次嚐試。
韓偉捧上了鐵飯碗!這件事,在村裏人看來,簡直比中了狀元還令人羨慕。
但韓偉卻不那麼看,他有他的想法,他要幹一番事業。當他辭職時,他的做法令很多人難以理解。在村裏許多人的心中最簡單的價值觀是“個人的不如集體的,吃自家飯不如吃國家飯”。他辭職,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