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鬥誌是永不褪色的生命彩虹(1)(1 / 3)

1輝煌來源於苦難加鬥誌

世界上有許多人因為沒有經曆苦難的磨煉,激發不出他們體內潛伏著的力量來,因此他們的才能永遠得不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而隻有努力奮進擁有不屈的鬥誌才能幫助人們達到成功的境地,隻有盡力奮鬥的人才會獲得自己心中期望的東西。

苦難與障礙並不是我們的仇人,而是我們的恩人。因為我們人人都有一種逆反的心理,這種逆反的心理在人體裏發展了反對的力量。正是苦難與障礙的出現,使得我們體內克服障礙、抵製苦難的力量,得以發展。這就好像森林裏的橡樹,經過千百次暴風雨的摧殘,非但不會折斷,反而愈見挺拔。正像暴風雨吹打橡樹一般,人們所承受的種種痛苦、折磨和悲傷,也在啟發人們的才能,鍛造了人們的鬥誌。

在克裏米亞的一次戰爭中,有一枚炮彈擊中一個城堡後,毀滅了一座美麗的花園。可在那個炮彈落下的深穴裏,竟不住地流出泉水來,後來這裏竟然成了一個永久不息的著名噴泉。同樣,不幸與苦難,也會將我們的心靈炸破,而在那炸開的縫隙裏,也會時刻流出奮鬥前進的泉水來。

其實,世界上的各種職業、技藝與事業,莫不如此,都是困難嚇退了一些庸碌的競爭者,而呈露出非凡者。斯潘琴說:“許多人的生命之所以偉大,都來自他們所承受的苦難。”

最好的才幹往往是從烈火中冶煉的,都是從堅石上磨煉出來的。

在馬德裏的監獄裏,塞萬提斯寫成了著名的《唐吉訶德》,那時他窮困潦倒,甚至連稿紙也無力購買,把小塊的皮革當作紙寫。有人勸一位富裕的西班牙人來資助他,可是那位富翁答道:“上帝禁止我去接濟他的生活,惟因他的貧窮才使世界富有。”

監獄往往能喚起許多高貴人士心中沉睡著的火焰。《魯濱遜漂流記》一書也是寫在牢獄中的,一部《聖遊記》也誕生在貝德福德的監獄中。瓦爾德·羅利爵士那著名的《世界曆史》,也是在他被困監獄的13年當中寫成的。

馬丁·路德被監禁在華脫堡堡壘的時候,把聖經譯成了德文。但丁被宣判死刑,在他被放逐的20年中,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在那裏工作。約瑟嚐盡了地坑和暗牢的痛苦,終於做了埃及的宰相。

有史以來,猶太人便一再受盡異族的壓迫,可是世界上最可貴的詩歌、最明智的箴言、最悅耳的音樂,卻都是由猶太人貢獻的。對於他們來說,仿佛是不斷的壓迫給了他們的鬥誌,並得以繁榮。如今,猶太人依然很富有,不少國家的經濟命脈幾乎就是控製在猶太人手中。對於他們,困苦是鬥誌的種子,正是因為隆冬的嚴寒殺盡了地下的害蟲,植物才能繁茂地生長。

音樂家貝多芬在他兩耳失聰、窮困潦倒之時,創作了他最偉大的樂章。席勒病魔纏身十五年,卻在此期間寫就了他最好的著作。密爾頓就是在他雙目失明、貧困交加之時,寫下他最著名的著作的。為了得到更大的成就與幸福,班揚甚至說:“如果可能的話,我寧願祈禱更多的苦難降臨到我的身上。”一個真正勇敢的人,愈為環境所迫,反而愈加奮勇,不戰栗不逡巡,昂首挺胸,意誌堅定;他敢於對付任何困難,輕視任何厄運,嘲笑任何障礙,因為貧窮困苦不足以損他毫發,反而增強了他的意誌、品格、力量與決心,這使他成為所有人中最卓越的人。

對於這樣的人,命運無法阻擋他們的前程。

2苦己心誌,勞己筋骨

喬普生·比爾說:“當你正在經受困苦時,這也許是老天對你的一種磨練與考驗,因為它要交給你重任!”

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在這方麵也有很精辟的論述。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些話既講出了治國的大理,也說明了做人的準則,值得我們謹記在心裏,至少我們可以從中悟出以下幾個道理:

第一,王侯將相本無種,英雄不怕出身低——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社會,很多賢人智士能夠有所作為,他們都出自於貧寒低微的家庭,由此可見,成功並不一定非得出世於一個顯赫的家世!尤其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得靠自己的能力與本事而生存,可謂成功之路千萬條,隻要擁有鬥誌,你就能有出頭之日!

第二,人窮不能誌短——困苦與逆境並非完全不利,許多成就大業者都成長於一個貧窮困苦的環境之中,然而他們最終還是克服和改變了自己的處境,最終獲得了成功。無數事實說明,逆境有時正隱含著更大的成功因素,隻要你用自己的毅力和鬥誌加以克服,不利的因素就能轉化為成功的種子。如果你精心培養,就會隨之開花結果。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陷入貧窮,或遇到困境,他們要麼哀歎命運不公,消沉懈怠;要麼羨慕他人、嫉妒他人;要麼自憐自悲、缺乏鬥誌,在他人麵前抬不起頭,說不出話。俗話說,窮不滅誌,富不顛狂。

這句話應該作為現代人——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