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美德是幸福的資本(1)(3 / 3)

對人言實,不僅對待人處世很重要,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企業來說,更是重要的。企業在對外做廣告時就要注重不能言過其實,對於失實給顧客造成的損失要“絲毫必償”,這樣才能保持企業的良好信譽,否則必為顧客冷落,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而且辦事也要誠實可靠。孔子說:“信以誠之,君子哉!

”便是對事而言。辦事之信,重要的是保證工作質量,按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其中包括了生產者對產品質量與工作執行情況的保證,使自己的產品可以信賴。因此,信又成為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特別是生產者、工商業者職業道德的重要要求。

信,重要的一點還要求對自己說的不實的話或失實之事勇敢地、不折不扣地承擔責任。

我們還應該樹立對同誌對朋友誠實無欺、說到做到、忠誠守信的道德品質。有人會說,說真話、守信用還不容易嗎?其實不然。有些人在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集體利益一致的時候,敢於說真話,願意守信用;但在利益有衝突時就不願意推心置腹地講真話,老老實實地守信用了,而是“睜著眼睛說瞎話”。由於考慮到個人的利害得失,有的人會作違心言,歪曲事實真相。“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有的人老是對某些問題保留自己的真實看法,表態時吞吞吐吐、真真假假。他們不敢承諾,以至於影響工作的開展。他們怕自己不能信守諾言,是想為自己留下餘地,以便時時刻刻照顧好自己的利益。當然,也有人喜歡承諾,但從不守信。如有些商家掛出“顧客至上,實行三包”的“金”字招牌,卻對顧客冷眼相看,特別是顧客想退貨時更是如此。患得患失之徒、違背諾言之徒,多是眼光短淺、隻顧眼前不顧將來的人。他們獲取了眼前利益,卻丟失了長遠利益。青年人應該把眼光放得遠一些,樹立起自己的信譽,為將來事業的成功作鋪墊。

守信是一個人一生的資本,是待人處世的前提,你隻有守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才能被社會所認同,被人們所尊重。

4正直是一生的珍寶

正直與誠實共生相伴隨。正直是對理想的執著,對正義的捍衛,對事業的熱忱,對眾人的誠懇,是人生中一種仰俯無愧的自信與坦然。

正直和誠實是人格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正直即誠實,誠實即正直。譬如說,撒謊是由於撒謊者不誠實,撒謊本身是一種不正直的行為。一個人不敢講真話,他的話是沒有人信的,而他本人也是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的。

正直是什麼?美國成功學研究專家A·戈森認為,在英語中,“正直”一詞的基本詞義指的是完整。在數學中,整數的概念表示一個數字不能被分開。同樣,一個正直的人也不會把自己分成兩半,他不會心口不一,想一套,說一套——因為實際上他不可能撒謊;他也不會表裏不一,信一套,幹一套——這樣他才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正是由於沒有內心的矛盾,才給了一個人額外的精力和清晰的頭腦,使他必然獲得成功。

A·戈森認為,正直的人,實際上意味著他有某種內在的一定之規。

正直意味著高標準地要求自己。許多年前,一位作家在一次倒黴的投資中,損失了一大筆財產,趨於破產。他打算用他所賺取的每一分錢來還債。三年後,他仍在為此目標而不懈努力。為了幫助他,一家報紙組織了一次募捐,許多人都慷慨解囊,這的確是個誘惑,因為有了這筆捐款,意味著結束纏人的負債生涯。然而,作家卻拒絕了。幾個月之後,隨著他一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問世,他償還了所有剩餘的債務。這位作家就是馬克·吐溫。

正直意味著有高度的名譽感。名譽不是聲譽,偉大的弗蘭克·賴特曾經對美國建築學院的師生們說:“這種名譽感指的是什麼呢?那好,什麼是一塊磚頭的名譽感呢?那就是一塊實實在在的磚頭;什麼是一塊板材的名譽呢?那就是一塊地地道道的板材;什麼是人的名譽呢?這就是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弗蘭克·賴特指的是做一個忠實於自己做人標準的人。

正直意味著具有道德感並且遵從自己的良知。馬丁·路德·金在他被判死刑的城市裏麵對著他的敵人說:“去做任何違背良知的事,既談不上安全穩妥,也談不上謹慎緩和。我堅持自己的立場;上帝會幫助我,我不能做其他的選擇。”正直意味著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一點包括有能力去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並能公開反對你確認是錯誤的東西。

正直意味著自覺自願地服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正直的核心,沒有誰能迫使你按高標準要求自己,也沒有誰能強迫你獻身,更沒有誰能勉強你服從自己的良知。然而,不管怎樣,一位正直的人是能堅守自己的良知的。

二戰期間,一位美國陸軍上校和他的吉普車司機拐錯了彎,遇上了一個德軍的武裝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