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健康是幸福的基礎(4)(2 / 3)

⑥水。水是營養素中最為重要的物質,人體得不到食物,隻要有水,靠體內營養儲備,尚可維持數日或數十天;若沒有水會很快死亡,因此水被譽為生命之源。

⑦食物纖維。食物纖維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不能被消化,它可被細菌所含的纖維素酶分解為多糖類物質,除可供給極少熱量外,對人體預防某些疾病方麵有特殊作用。現在已經確認的食物纖維有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藻膠等數百種,主要存在於穀物、豆類的外皮、蔬菜的莖和葉、水果、海藻等。食物纖維的特殊作用在於:一是腸道的清潔劑,防止便秘。二是改善血糖代謝,治療糖尿病和減肥。三是減少食物在腸道的停留時間,起到防癌作用。四是增加膽酸的排泄,預防膽石症和動脈粥樣硬化。

綜上所述,人體所需營養物質是多方麵的,人隻有全麵獲得所需營養才可維持健康和生命,缺一不可。

8享受陽光的健康關懷

陽光是大地上一切生命的源泉,陽光與人體的健康有著密切的聯係。我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十分重視太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提倡利用陽光來壯人陽氣,溫通經脈,防病治病,增強體質。

萬物生長靠太陽,日光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日光中的可見光,能使人感到舒適、愉快。日光療法就是利用太陽照射人體以治療疾病,促進身心康複的方法。日光之於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性,古人早有認識,認為“火氣之精為日”。“火氣”即陽氣,日光是陽氣的精華。日光療法是養生長壽的方法。《養生論》主張“曬以朝陽”,指出日光療法的最佳時間。也有人主張“對日坐定”。還有人主張全身曬法。無論背曬或對日曬或全曬都須依據病情需要而定。日光療法的作用機理主要以天時的陽氣補人體之陽氣。人體督脈行背脊正中,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為陽脈之海,背日而照供日光直補督脈陽氣,具有全身影響,尤其對腦、髓、腎精腎陰虧損者,補陽效果更佳。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陽光中的短波紅外線有較強的穿透力,可使人體深部組織受到溫熱作用。此外,紅外線尚可興奮神經,增強內髒器官活動,提高記憶力和增強食欲。紫外線除了有殺菌作用外,還有改善皮膚的營養狀況等作用。適量的紫外線照射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和造血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總之,日光浴主要是利用了紫外線的生化作用。

日光中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和可見光三種光線。其中以紫外線對人體的影響為最大,這種光線盡管肉眼不能看到,卻能殺死皮膚上的細菌,增加皮膚彈力、光澤和柔軟性,增強皮膚的抵抗力,並能刺激機體的造血機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改善體內糖代謝,促進鈣、磷代謝和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有效地預防軟骨病或佝僂病;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欲,增強體質。

可見光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太陽光,能調節人的情緒,振奮精神,提高人的生活樂趣和工作效率,並能改善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冬季,老人不宜到戶外進行日光浴,以防感冒,可在中午前後開窗,讓陽光射進室內直接照射皮膚,也可在晴天多穿些衣服到戶外曬曬太陽或在陽光下散步。

另外,陽光不但能間接地供應給人類“營養”,它還是一種有效的天然“滅菌劑”。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強大的殺菌作用,許多細菌、病毒、黴菌在陽光的直接照射下很容易死亡。例如結核杆菌,經陽光直接照射2~4小時,大部分可被殺滅;流感病毒對陽光也十分敏感,因此,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要經常打開窗戶讓陽光照射進來;衣服、被褥經常曬曬,就能有效地減少傳染病的發生。紫外線像一把懸在空中、不斷為人類健康“斬妖除魔”的“金剛神劍”,如果空氣中缺少它,像流感、流腦、麻疹一類借空氣傳播的疾病,就會肆無忌憚,異常猖狂,後果不堪設想。

日光浴四季均可進行,但每天選擇時間應因地區和季節有所不同。一般地說,夏秋季可選擇空氣清潔的海濱、河岸、山區、草地等處進行日光浴,冬季可選擇背風向陽處或室內進行日光浴。在我國進行日光浴的最佳時間,春秋季是上午9~12時;夏季上午是8~10時,下午是15~17時。旭日東升和夕陽西下時不宜進行日光浴。每次日光浴的時間不可太長,以30~60分鍾為度,年老體弱者應每天兩次,每次大約15~30分鍾。

進行日光浴時,可隻穿內衣、短褲(女性應戴胸罩),使皮肉直接接受陽光照射,可采取臥位或坐位。坐位時可先曬下肢和背部,後曬上肢和胸腹部;不可使陽光直接照射頭部;臥位照射的順序最好是先俯臥,次左側臥,再仰臥,後右側臥,各個姿勢照射的時間要大致相同。也可在靜坐或靜臥的基礎上,結合健身運動、廣播體操、打太極拳等,力求做到動靜結合,心身共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