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程咬金劫道(1 / 2)

一夥人鬧鬧哄哄的坐下,彼此敘話,說起幽州那場戰役,無不眉飛色舞,恍若又回到了那熱血沸騰的絕命戰場。

羅雲這邊心加入的幾個人,也各自上前見禮,大家再度寒暄客套,又喧嘩了一陣。

羅雲問起端倪,王伯當便道:“今年九月二十三日,是秦瓊令堂老夫人整壽六旬。叔寶是個孝子,南陽一戰之後,分手匆匆,各別東西,前些日我去齊郡拜他,叔寶囑咐說:‘家母整壽,九月二十三日,兄如不棄,光降寒門。’故此我發書信給單二哥,一來給秦伯母祝壽,二來眾兄弟分別多時,正可借機團聚。今後天下紛亂時,再要聚在一起,怕是不易了。又偶然遇見了柴嗣昌,他也是來山東為他嶽翁唐宮做些事情,談起拜壽,他就欣然說唐公有銀數千兩,要贈叔寶,他要回家取了送去。故我先回來,和你知會一聲,大家同去。”

羅雲聽了這個話,眉頭一皺,道:“你說的這個柴嗣昌,可是叫柴紹的?”

王伯當點了點頭,笑道:“這柴紹生的好表人物,風流倜儻,俊逸非凡,更兼文武全才,有幸娶了唐公的女兒,算是個乘龍快婿了。”

謝應登旁邊插話:“我聽說唐公的那個女兒也不是等閑之輩,與新月額,張出塵一般,都是女中豪傑,巾幗英雄,武藝不弱於男子的。柴紹娶得這樣老婆,也不知是福是禍。”

“不要胡說。”羅雲隨口斥責了他一句,心中卻暗暗的警惕,不知為何,他對李淵李世民這一家殊無好感,而且李家的人最會拉攏人心,撬別人家牆角,打心眼裏,他就對和李淵有關的人等十分排斥。

不露痕跡的抹過了柴紹的話,他記掛在心,如果柴紹要趁這個機會,招攬他的人,他絕對不會手下留情,或明或暗務必奪了此人性命。削弱李家,就是強大自己,這筆賬,他隻是不想這麼早算,事情逼到頭上,那也顧不得許多了。

單雄信接過話茬,說道:“我接了伯當的信,一來思念叔寶,二來也可借著機會,到平原與你們相會,並把你要的人幫你護送過來,兩全其美,此事最好。隻是一件:我的朋友多,知事的說,伯當邀雄信往齊郡,與叔寶母親拜壽。不知事的道,雄信為人待朋友自有厚薄,往山東與秦母拜壽,隻邀了王伯當去,不攜帶我一走,卻不怪到我身上來!”

卻是尉遲南出了個主意:“要我把把相知的朋友,邀幾個同往:一者替叔寶增輝,二者見兄不偏朋友。叔寶還在不足的時候,多帶些禮物去,也表得我們相知的意思。”

羅雲暗思這樣一來,或許能招攬到不少一流的人才和戰將,自然跟著起哄叫好,諸人見羅雲說好,全都跟著催促,單雄信哪有推辭之理,便慨然應允了因這件事,便引出來綠林一段佳話,叫做單雄信馳令箭傳名。

當時單雄信就從隨身帶的包裹裏取了二十兩碎銀,包做兩包,拿出兩枝自己的令箭。

沒有看過隋唐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單二不過是個綠林裏的總瓢把子,怎麼用得令箭?其實這個令箭本來是工匠做好的竹籌,上麵有單雄信的字號花押,用來取信於綠林。江湖上的朋友觀了此籌,就好像做臣子的接到聖旨一樣,不俟駕而行。

單雄信把這兩枝令箭,與銀子分成兩包,用盤兒盛著,叫幾個手下來。單雄信是綠林魁首,他的門客,多是混跡多年的豪傑,些許小事,都不在話下。

單雄信揀選了片刻,指定兩個人道:“你兩個上來,聽我吩咐。著你兩個槽頭認韁口,備兩匹馬,一個人拿十兩銀子,為路費草料之資,領一枝令箭,北方綠林道上,你們一個往東,一個往西,但是相知的老爺,就把令箭與他哨,九月二十三日,務必同進齊郡拜壽,到期不至者,需細細掂量,不要自誤。”

二人答應,分頭去了。

眾人在平原郡待了些時日,看看日子將近,便盤算著到齊郡給秦母拜壽的事。羅雲知道這個盛會,非比尋常,格外的留心,邀集眾人,細細講道:“按著我的意思,叔寶是自家兄弟,既要拜壽,就該大家同去為是,不過這平原郡也片刻離不得人。所以,需要找一位兄弟在此掌管政務。還要有一位能戰的兄弟,留下鎮守,大家可有自告奮勇的麼?”

這些人都要去給秦母拜壽,英雄相聚,熱鬧一番,誰願意留下,淡出個鳥來。李靖看看無人說話,便起身說道:“李靖願留,叔寶及伯母處,各位請代我表示恭祝和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