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重感情:真心贏得真情(4)(2 / 3)

背後有依靠時,在正式社交場合,也不能隨意地把頭向後仰靠,顯出很懶散的樣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坐如鍾”。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不可能處處這樣端莊穩重。為了保證坐姿的正確優美,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落座以後,兩腿不要分得太開,這樣坐的女性尤為不雅。二是當兩腿交疊而坐時,懸空的腳尖應向下。切忌腳尖向上,並上下抖動。三是與人交談時,勿將上身向前傾或以手支撐著下巴。四是落座後應該安靜,不可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給人一種不安分的感覺。五是坐下後雙手可相交擱在大腿上,或輕搭在沙發扶手上,但手心應向下。六是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後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沙發扶手上、踏在茶幾上,這都是非常失禮的。七是端坐時間過長,會使人感覺疲勞,這時可變換為側座。八是在社交和會議場合,入座要輕柔和緩,直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亂響,造成緊張氣氛,小心不要帶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尷尬被動。總之,坐的姿勢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以外,背部也要挺直。不要像駝背一樣,彎胸曲背。座位如有兩邊扶手時,不要把兩手都放在兩邊的扶手上,給人以老氣橫秋的感覺,而應輕鬆自然、落落大方,方顯得文靜優美。

(3)走有姿態

除了站相和坐相以外,行走的姿勢也是每個人的最基本的行為動作,它的姿勢也是行為禮儀中所必不可少的內容。每個人行走比站立的時候要多,而且行走一般又是公共場所進行的,所以,要非常重視行走姿勢的輕鬆優美。人的正常行走姿勢,應當是身體挺立,兩眼直視前方,兩腿有節奏地向前邁步,並大致走在一條等寬的直線上。行走時要求步履輕捷,兩臂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走路時步態美不美,是由步度和步位決定的。如果步度和步位不合標準,那麼全身擺動的姿態就失去了協調的節奏,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步韻。

所謂步度,是指行走時兩腿之間的距離。步度的一般標準是一腳踩出落地後,腳跟離未踩出腳尖的距離恰好等於自己的腳長。這個標準與身高成正比例關係。即身材高者則腳長,步度也就自然大些;身材矮者則腳短,步度也就自然小些。所謂腳長,是指穿了鞋子後的長度,而非赤腳。但步度的大小與穿什麼樣的服裝與鞋子也有關。例如,女同誌穿旗袍,腳穿高跟鞋,那麼步度肯定比穿長褲和平底鞋小得多。所謂步位,是指行走時腳落地的位置。走路時最後的步位是:兩隻腳所踩的是一條直線,而不是兩條平行線。特別是女性走路時,如果兩腳分別踩著左右兩條線走路,是有失雅觀的。步韻也很重要。走路時,膝蓋和腳腕都要富於彈性,兩臂應自然、輕鬆地擺動,使自己走在一定的韻律中,顯得自然優美,否則就會失去節奏感,顯得非常不協調,看起來會很不舒服。

總之,走路的正確姿勢應當是:輕而穩,胸要挺,頭抬起,兩眼平視,步度和步位合乎標準。走路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走路時,應自然地擺動雙臂,幅度不可太大,隻能作小幅度的擺動,切忌做左右式的擺動。二是走路時,應保持身體的挺直,切忌左右晃動或搖頭晃肩。三是走路時,膝蓋和腳踝都應輕鬆自如,以免得渾身僵硬,同時,切忌走內八字或外八字。四是走路時,不要低頭或後仰,更不要扭動臀部,這些姿勢都不美。五是多人一起行走時,不要排成橫隊,勾肩搭背,邊走邊大說大笑,這都是不合禮儀的表現。有急事需要走過前麵的行人,不得跑步,可以大步超過,並轉身向被超者致意或道歉。六是步度與呼吸應配合成有規律的節奏,穿禮服、裙子或旗袍時,步度要輕盈舒暢,不可邁大步行走,若穿長褲步度可稍大一些,這樣才顯得活潑生動。七是行走時,身體重心可以稍向前,它有利於挺胸收腹,此時的感覺是身體重心在前腳上。理想的行走軌跡是腳正對前方所形成的直線,腳跟要落在這條線上。若腳的方向朝裏,會形成羅圈腳;腳尖過於外撇,會造成X形腳。

這些都是不正確、不規範、不雅觀的舉止。

上麵所說的是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對站、坐、行走等自身舉止需注意的問題的概括。得體的舉止再加上得體的言談,就能充分表現出一個人的高貴品味和優雅風度。這樣的人怎麼不受到人們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