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善借勢:巧妙生存絕藝(1)(2 / 3)

2善於利用他人之長

誰善於發現他人之長,誰就會比別人獲得更多的幫助。誰善於利用他人之長,誰就會比別人更容易成功。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某些長處。所以,有人說過,隻要對方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結交為友。

能注意、善於注重他人長處的人,必定可以成為處世方麵的強者,必定有著眾多的各行各業的朋友,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辦起事來自然事半功倍。

誠然,這隻是一種說法,也可說是一種願望。一位哲人說過:“從長處看人,世無無用之人,從短處看人,人人難逃平庸。”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在一本書中,記錄著這樣一件事:一人有五個兒子,但是五個兒子“各有千秋”,長子質樸,次子聰明,三子目盲,四子駝背,五子跛腳。如果按照常理看,這家人的日子會過得相當困難。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家人的日子卻過得挺順當。有好奇的人一打聽,才知道那人對五個兒子各有安排。他讓質樸的老大務農,讓聰明的老二經商,老三目盲,正好可以按摩,背駝的老四可以搓繩,跛足的老五便成了守家紡線的好手。這一家人各展其長,各盡其長,日子過得能不順當麼?

試想,如果這個人僅僅考慮幾個殘疾兒子的命運,不就把他愁死嗎?但是他轉換了一種思維角度,從揚長避短的角度出發,發現了兒子們具有正常人所不具備的生理優勢。這麼一來,全家無一廢人。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一位叫格蘭特的著名將軍,此人在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的同時,又是一個好酒貪杯的酒徒。但是,林肯看到隻有他才是一個帥才這一點,認為他雖有缺點,但與別人相比他的才華是傑出的,因此大膽地起用了格蘭特。當時林肯對眾多的反對者說,你們說他有愛喝酒的毛病,我還不知道,如果知道我還要送一箱好酒給他喝!格蘭特的上任,決定了戰局的轉折,使美國南北戰爭以北方軍很快平定了南方叛亂而告終。

有一位廠長,在用人的時候既善用人長,又善用人短。比如安排遇事愛鑽牛角尖者去當質量檢查員,讓處理問題頭腦太呆板者去當考勤員,而脾氣太強爭強好勝者任命他當攻堅突擊隊長,辦事婆婆媽媽的就讓他去抓勞保,喜愛聊天能言善辯的就安排去搞公關接待。這樣一來,廠裏一切便都秩序井然,效益時時見好。

在平常人看來,短就是短;在有見識的人看來,短也是長。即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清代思想家魏源講過這樣一段話:“不知人之短,又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中國智慧充滿了辯證法,就看你具備不具備這樣的頭腦與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以及不才都能被我們用“見長之術”研究一番,那麼,會有多少千裏馬奔騰在各行各業之中,會有多少平庸馬練成千裏馬?觀念一變,到處都充滿生機。

注重他人長處的觀點不過是應酬學的一部分,從廣義上可以講得通,從小處同樣可以講得通。比如一個人生活在人群中,從小處看得應酬一個家庭或者某個個體,從大處看就得應酬一個集體乃至整個社會。在你應酬和發現其他人長處的同時,你的長處同樣也會被對方所發現,而這樣才能適應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有些人之所以會被人視為“無用”,是因為人們所看到的隻是一些表麵現象,沒有看到人才的真正內在本領。因為把人看做“無用”本身便具有片麵性,形成這一片麵性分析原因,是被視為“無用”之人本身還沒有認識自己,沒有自我表現出自身價值的時機和能力,這是一種可悲的缺憾。“天生我才必有用”,社會不會偏向任何一個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位置,與其等著別人來發現自己,不如自己向別人證明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員,應該首先確定自己有用的長處,善於挖掘自身的長處且善於避開自己的短處,當代社會要求每個人都學會推銷自己,學會把你的長處公諸於眾,這是使自己獲得成功的應酬之道。

誠然,使用他人才華和發現自身才華都有一個“發現挖掘”的過渡。要知道,晶光閃閃的水晶石剛出土時隻是一塊黑乎乎的石頭,黃金是由從砂石中淘洗出來的無數個砂粒聚集起來才閃光的。這些東西,如果隻看表麵,準會把它當做“無用”之物丟掉。作為社會的一員,誰又願意被當作廢物丟掉呢?要想不被丟掉,就得學會應酬,善於應酬來自各方麵的人和事,掌握使自身閃光的各種條件,才能夠在生活中遊刃有餘。

曾經有個木匠,家裏任何做活的工具都沒有,就連床腳壞了也不動手去修理。如此一來,左鄰右舍的人都說他是一個無才之人,空有一個木匠的虛名。可是到了後來,這位木匠去負責營造一座大型宮殿,隻見所有的匠人都聽他的指揮,工作進展得井井有條,而且效率高,質量好。待到一座巍峨的宮殿展現在人們麵前時,人們才如夢方醒,被他們瞧不起的窮木匠之所以連自家的床腳都不修理一下,乃是真人不露相,不想用牛刀殺雞,待到大事一出,便一鳴驚人。有的人就是這麼藏龍臥虎,不顯山不露水,所以也就最易被人視為無用之人。對某一個人過早地或輕易地下結論是不可取的,智者往往能在“無用”之人中發現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