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2
經過困難的磨礪才能破繭而出
*
阻礙是我們的恩人而不是敵人,它可以增強我們克服困難的能力。比如,樹木,如果沒有同暴風雨搏鬥過,就沒法長成參天大樹;人,如果不經曆磨難,就無法檢驗其人格,也就無法鍛煉其生存能力。所以,一切磨難、苦痛與彷徨,都是助我們成長的力量。
*
一個人如果能夠在麵對困難的時候,仍能昂首闊步地向前走,那麼他就永遠不會成為失敗者。所以,在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保持積極的態度,用心找出問題的起源,然後果斷地采取各種措施來加以解決,讓失敗在我們的樂觀態度裏一一被化解。
*
貝多芬兩耳失聰後,在最悲痛的時候,創作出了偉大的《命運交響曲》;席勒在病痛中苦苦掙紮時寫出了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兩本書;彌爾頓雙目失明後,寫下了名著《失樂園》。所以,班揚說:“如果苦難是正當的,那麼我寧願祈禱它們更多的降臨,那樣我就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
人類具有懶惰的天性,隻有找到動力,才能夠全身心地努力做事。努力的結果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動力的強弱不同。當今社會中,各個領域都有成功人士,其中很多人的成功都要歸功於他們曾麵臨的一係列挫折和磨難。那些磨難的刺激使得他們將潛在的75%以上的能力發揮了出來。倘若沒有那些磨難,也許他們連發揮出25%的潛力的可能都沒有。
*
曾經的種種經曆,對你來說也許是一頁頁的創傷。你曾有雄心壯誌,渴望成就一番偉業,但不幸落空;你為你所愛的人真心付出,得到的回報卻是他(她)的狠心離去;你努力工作,卻因一點小小的失誤而失去職位;你曾抱怨生不逢時,因為你的前途一片暗淡。如果你真的正在麵臨這種種的不幸,那麼不要屈服也不要放棄,隻要你相信,勝利就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
人成長的過程恰似蝴蝶破繭的過程,在痛苦的掙紮中,意誌得到磨煉,力量得到加強,心智得到提高,生命在痛苦中得到升華。當從痛苦中走出來時,就會發現,我們已經擁有了飛翔的力量。如果沒有挫折,那麼我們也許就會像那些受到幫助的蝴蝶一樣,雙翼萎縮,平庸一生。
*
沒有經過風雨折磨的禾苗不能結出飽滿的果實,沒有經過狂風折磨的雄鷹不能高飛,沒有經過戰爭磨礪的士兵不會當上元帥,沒有被老板、上司折磨過的員工不能提高業務能力……這就是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告訴我們的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切生物或者人如果想變得更強,就必須經過磨礪。
經受一次苦難,精神就壯大一次
*
無論是腦力工作者還是體力工作者,都會在生活中遭遇不幸的打擊;無論是耕種的農民還是作畫的藝術家,凡是事在生活中打拚的人,無不在經曆挫折的洗禮後才能實現最初的夢想。而要戰勝這一路上的坎坷,我們就必須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無論從事怎樣的工作,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我們都要堅強地麵對,用堅持不懈的精神將困難擊倒,最終實現心中的理想。試著在自己的內心樹立一個立誌的標語,每當遇到不順時,都用持之以恒的精神鼓舞自己。最後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真的擊敗了困難,向著太陽奔去。
*
跌倒之後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立刻站起來,在跌倒的地方重新開始。
溜冰場上,一個七歲男孩子成熟的溜冰技巧引起了眾人的關注。有人問這個小男孩是怎麼學會溜冰的,小男孩輕鬆地說:“很簡單啊,就是每次摔倒後馬上爬起來!”其實,一個人想獲得成功,一個團隊想贏得勝利,需要的正是這樣的精神。跌倒不是失敗,跌倒後站不起來才是真正的失敗。
*
在人生旅途上,如果我們能夠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顛簸,能夠化解與消釋所有的困難與不幸,那麼我們就能夠活得更加長久,我們的人生之旅也就會更加順暢、更加開闊。
*
跌倒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麵對跌倒。如果我們經受不住跌倒的打擊,悲觀沉淪、一蹶不振,那麼跌倒便成了我們前進的障礙和精神的負荷。如果我們將跌倒看成一筆精神財富,把跌倒的痛苦化作前進的動力,那麼跌倒便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
危機就像閃電一樣,可以將我們一時擊暈,使我們昏迷在地,但是醒來之後,我們依舊可以頂天立地,而這時雷電早已消散無蹤。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子的人,會領會到重新站起走向成功的真諦。
*
處於絕望之地的奮鬥,能開啟人們潛伏著的內在力量。如果林肯沒有經曆貧困的曆練,求學、工作一帆風順,那他日後很可能不會成為家喻戶曉的總統。倘若他麵臨的一切都可以順利地進行,那麼他就不需要在艱難困苦中努力,也就沒有機會挑戰一係列不利的挫折。戰勝挫折的努力拚搏,能夠喚醒我們內在的潛力,擴充我們已有的能量。沒有經曆這種拚搏的人,很難有機會發現他們真正的能力的。
*
一位作家說:“對苦難的一次承擔,就是自我精神的一次壯大。”每個有識之士、有誌之士,都不應在挫折和失敗麵前逃遁、沉淪,而應在挫折和失敗中崛起、抗爭。隻有在挫折和失敗中自強不息,才能促使人的精神走向理性、走向成熟。
*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失敗一次就不敢再追求成功。要知道,隻有坦然麵對失敗,從中吸取教訓,失敗才具有意義,失敗之後才會迎來成功。失敗是登上成功頂峰的階梯,但是,並不是每個人一開始都能懂得這個道理。隻有在經曆失敗之後,我們才會發現不足,才能獲得提高。
*
我們的力量隻有在我們被戳、被刺,甚至被傷害到疼痛時,才會被喚醒。因此,無論經曆怎樣的失敗和挫折,我們都要從精神上去戰勝它,不把它當一回事,揮揮手從頭再來,這樣,成功終究會來臨。
關閉失去的窗,打開獲得的門
*
失去並不意味著失敗,失去後還可以重新擁有。每個人都曾失去過,但對失去所持的心態卻各有不同。有的人總是向別人反複表明他失去的東西有多好、多珍貴,這是沒必要的。而另外一些人在失去後,不是一味地傷感,而是主動尋找新的開始,這才是成功者應具備的心態。
*
生活中,如果有一扇門被關上了,那麼必定有另一扇門被打開。同樣,在人生路上,失去往往也意味著得到。失去了一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收獲另一種東西。關鍵是,我們要有敏銳而具有前瞻性的心態,要舍得放棄。我們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失去,因為失去有時是另一種獲得。
*
人生中一些極美、極珍貴的東西,常常與我們失之交臂,這時我們總會因為錯過美好而感到遺憾和痛苦。其實,喜歡一樣東西不一定非要得到它,俗話說:“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當我們為一份美好而心醉時,遠遠地欣賞它或許是最明智的選擇,錯過它或許還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失去時不要過度悲哀。
*
放棄失去的東西是為了更好地調整自我,以良好的心態向目標靠近。追求的太多,失去的就會更多。放棄,是一種睿智,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學會放棄,我們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生活才會陽光燦爛。
*
關閉失去的窗,才更容易打開獲得的門。如果舊衣服擠滿了櫃子的空間,那麼想把新衣服放進去,就必須拿出那些舊衣服,能給新衣服騰出空間。這就如同人的大腦一樣,如果裏麵存了過多灰暗、悲傷的事情,那麼,未來幸福、美好的事情就無法放進去,這樣,人又怎麼會快樂呢?
*
失去,會使人冷靜地反思自責,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弱項,努力補足,以求一搏;失去,會使我們細細品味人生,反複咀嚼人生甘苦,不斷完善自己;失去,不是一朵鮮花,而是一叢荊棘,雖叫人心悸,卻使人頭腦清醒。麵對失去,我們不能喪誌,而要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校正人生的坐標和航線,重新尋找和把握機會,找到自己的位置,發出自己的光芒。
*
失意事不可隨便訴說,這並不是說要將失意事悶在心裏,而是說談自己的失意事必須看時機和說話對象。
1.隻能對好朋友說。好朋友知道自己的情形,自己的堅強、軟弱,優點、缺點,跟這種朋友說才能確保安全。
2.隻能在得意時說。失意時談失意事,別人會認為我們是弱者;得意時談失意事,別人會認為我們是勇者,並會由衷地產生對我們的敬意。
凡事從積極的一麵去看
*
擁有樂觀的態度,即便身處逆境,也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
一個悲觀主義者和一個樂觀主義者一同在黃昏的路上散步,悲觀主義者觸景生情地說:“太陽正在墜落。”樂觀主義者則說:“群星正在升起。”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的看法。其實事物是客觀存在的,不會改變,改變的隻是人的心境。
*
一個對生活抱有樂觀態度的人,如果了悲觀的情緒,那麼這種情緒也一定會很快被樂觀的精神驅走;假如他心中有一些失望甚至絕望,那麼他堅毅的精神也會將懦弱的心態趕跑;假如他有些猶豫和踟躕,那麼他的決心也很快會發揮作用。總之,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即便是他的心中在某時某刻有著某種不良的情緒,他也會用積極的心態很快將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