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列當屬、肉蓯蓉屬和草蓯蓉屬植物傳統藥物學調查(1 / 3)

列當屬、肉蓯蓉屬和草蓯蓉屬植物傳統藥物學調查

資源與鑒定

作者:白貞芳 劉勇 王曉琴

[摘要]通過野外資源調查、整理各大標本館標本原始記錄和查閱文獻記載等方法,係統整理、總結、歸納了列當屬、肉蓯蓉屬和草蓯蓉屬民族藥用植物種類、功效及民間使用情況,結果表明列當屬6種藥用植物在4個少數民族間作為7種民族藥應用,草蓯蓉屬2種藥用植物在8個少數民族間作為10種民族藥應用,肉蓯蓉屬2種藥用植物在3個少數民族間作為3種民族藥應用,且同種藥用植物常作不同民族藥;發現3屬植物的傳統療效主要集中在補腎壯陽、止血和止痛3個方麵,並且該傳統療效與現代藥理研究結果基本吻合。因此深入研究植物種類豐富的列當屬植物資源對緩解肉蓯蓉植物資源匱乏局麵和擴大藥源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列當屬;肉蓯蓉屬;草蓯蓉屬;傳統藥物學

[收稿日期]2014-05-23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260615)

[通信作者]王曉琴,E-mail:[email protected]

[作者簡介]白貞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藥用植物學和分子生藥學,Tel:(010)84738623,E-mail:[email protected]

列當屬Orobanche、肉蓯蓉屬Cistanche、草蓯蓉屬Boschniakia均隸屬於列當科,其中列當屬是該科一大屬,我國有該屬植物25種,主產於西南部至東北部;肉蓯蓉屬我國有6種,主產西南部和西北部;草蓯蓉屬我國分布2種。被譽為“沙漠人參”的名貴中藥肉蓯蓉的基原植物肉蓯蓉C.deserticola Ma屬於肉蓯蓉屬,全草具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之功效。列當屬植物列當(紫花列當)O.coerulescens Step也稱不老草、草蓯蓉或獨根草,民間作為肉蓯蓉的代用品,應用曆史悠久;此外,黃花列當O.pycnostachya Hance等該屬多種植物在民間也是肉蓯蓉的代用品。被譽為“不老草”的草蓯蓉屬植物草蓯蓉,傳統醫藥典籍記載其也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延緩衰老、滋補強身等類似肉蓯蓉之功效[1]。總之,以具有補腎壯陽功效而在民間稱之“不老草”泛指列當科的多種植物,是典型的“同名異物”。

為了深入了解“不老草”及所在屬的藥用情況,本論文對列當屬Orobanche、肉蓯蓉屬Cistanche、草蓯蓉屬Boschniakia植物在各少數民族間藥用情況進行了調查、整理和總結,並分析了傳統療效與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等方麵的相關性,以期為該科藥用植物的深度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1方法

1.1整理標本館植物標本原始記錄查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北京中醫藥大學標本館的列當科植物的標本,記錄民族藥用植物的原始記錄信息。

1.2實地調查和走訪在當地藥農和醫療工作者的協助下,調查了內蒙古東北部、甘肅西北部地區列當屬、肉蓯蓉屬和草蓯蓉屬民族藥用植物的資源分布、標本采集,並根據《中國植物誌》核對標本館的原植物標本進行了鑒定。

1.3查閱文獻記載通過查閱中國曆代主要本草著作(《滇南本草》、《植物名實圖考》、《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晶珠本草》)和檢索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學位論文,對列當科民族藥用植物的藥用信息進行了彙總與整理。

2結果與分析

2.1民族藥種類豐富列當屬植物共25種,其中有6種藥用植物在4個少數民族間作為7種民族藥應用,藥用種類占總數的24%;草蓯蓉屬植物共3種,其中2種藥用植物在8個少數民族間作為10種民族藥應用,藥用種類占總數的67%;肉蓯蓉屬植物共5種,其中2種藥用植物在3個少數民族間作為3種民族藥應用,藥用種類占總數的40%。

2.2寄主類型多樣列當屬25種植物都為寄生植物,其中有16種植物的寄主有明確記載,主要是蒿屬植物。草蓯蓉屬藥用植物的寄主隨植物種類不同而異,丁座草B.himalaica的寄主是杜鵑花屬植物,草蓯蓉B.rossica的寄主是愷木屬植物。肉蓯蓉屬植物的寄主也隨植物種類而異,肉蓯蓉C.deserticola的寄主是梭梭或白梭梭;沙蓯蓉C.sinensis的寄主類型多樣,分別是紅砂、珍珠柴、沙冬青、藏錦雞兒、霸王、四合木、綿刺等;管花肉蓯蓉C.tubulosa的寄主是檉柳屬植物;鹽生肉蓯蓉C.salsa的寄主是細枝鹽爪爪、凸尖鹽爪爪、鹽爪爪、紅沙、珍珠柴、白刺及芨芨草等。因此,可以依據寄主的分布區、蘊藏量等可間接獲取、分析、判斷上述植物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