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芍藥苷亞硫酸酯的含量測定
應用本課題組前期建立的HPLC方法測定白芍藥材(殘渣)和蒸餾液中芍藥苷和芍藥苷亞硫酸酯的含量[19]。
白芍藥材(殘渣)樣品的製備:取藥材粉末約1g,殘渣粉末約0.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分別加入70%甲醇25,2.5mL,密塞。超聲處理(100W,45kHz)45min,超聲水溫保持一定溫度[(30±1)℃],放冷,搖勻,用0.45μm微孔濾膜過濾,棄去初濾液,取續濾液,即得。
白芍蒸餾液樣品的製備:取蒸餾液,放冷,用0.45μm微孔濾膜過濾,棄去初濾液,取續濾液,即得。
3結果與討論
3.1白芍樣品中SO2殘留量檢測
3.1.1空白試驗在1000mL兩頸圓底燒瓶中不加入藥材粉末,其餘按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一增補版附錄IXU中規定的SO2殘留量測定法測定,記錄碘滴定液的消耗體積,無藥材樣品加入時碘滴定液消耗體積的RSD
3.1.2白芍樣品測定重複性試驗取2批白芍樣品,同上述方法進行SO2殘留量測定,分別測定5次,並進行空白校正,說明藥典方法測定白芍中SO2殘留結果的重複性差。此外,按藥典方法中微沸3min後開始滴定,至吸收液顯藍色持續30s不完全褪色,但發現再過1~2min顏色卻完全褪去,說明被測樣品中仍有SO2釋放。懷疑3min的微沸時間過短,樣品中與亞硫酸鹽相關的SO2沒有釋放完全,是導致結果重複性差的主要原因。
3.1.3不同蒸餾時間考察對同一批樣品(編號JSPACM-1-17),平行測定3次。按照2.1項下藥典方法進行SO2殘留量測定。但滴定結束後,將藥典方法中的微沸時間不斷延長後再進行測定,微沸時間從40min開始,3份樣品測定結果的RSD
3.2不同蒸餾時間芍藥苷亞硫酸酯轉化研究
對同一批樣品(編號JSPACM-1-27),按照2.2項下的方法對原藥材、蒸餾液和藥材殘渣中的芍藥苷亞硫酸酯進行含量測定。計算其轉化率=[A-(B+C)]/A×100%(A為藥材原有芍藥苷亞硫酸酯的絕對量,B,C分別為蒸餾液和藥材殘渣中的芍藥苷亞硫酸酯的絕對量),蒸餾液和藥材殘渣中均有芍藥苷亞硫酸酯存在,說明藥材中的芍藥苷亞硫酸酯確實沒有轉化完全。微沸3min,轉化率僅為4%左右。盡管隨著微沸時間延長,芍藥苷亞硫酸酯的轉化率逐漸增高,但即使微沸120min,轉化率也僅為50%,說明芍藥苷亞硫酸酯極不易被轉化。
3.3不同硫熏時間白芍樣品中SO2殘留量和芍藥苷、芍藥苷亞硫酸酯含量相關性研究
對實驗室製備的不同硫熏時間的白芍樣品,按照2.1項下藥典方法進行SO2含量測定,終點判定時間分別為30s和2min[21]。隨著硫熏時間的延長,藥材中芍藥苷轉化成芍藥苷亞硫酸酯的量越多,但按藥典方法(微沸3min,30s終點)測得的SO2殘留量並沒有明顯增加,不與芍藥苷亞硫酸酯的量成正相關,表明藥典SO2殘留量檢測方法難以真實反映白芍藥材的硫熏程度。采用文獻建議延長終點觀察時間至2min[21],蒸餾時間相應延長,盡管測得的SO2殘留量有上升趨勢,但含量仍不高,進一步說明芍藥苷亞硫酸酯並沒有完全被鹽酸轉化釋放SO2。
4結論
硫熏藥材可引起部分藥材成分轉化成含硫衍生物,從而導致藥材“變質”,存在藥效改變和安全隱患。在暫時無法對硫熏“變質”藥材進行係統的活性和毒性評價的情況下,篩查這些“變質”藥材是保障臨床用藥有效和安全的有效措施,SO2殘留檢測則是當前常用的篩查方法。2010年版《中國藥典》SO2殘留量檢測方法應用於白芍藥材檢測時,結果重複性差,其主要原因是硫熏產生的芍藥苷亞硫酸酯並不能被鹽酸完全轉化成亞硫酸釋放SO2。即使延長蒸餾時間及終點觀察時間仍達不到理想的檢測結果。顯然,SO2殘留檢測篩查方法應用於硫熏“變質”藥材(如硫熏白芍)篩查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議針對像白芍這類硫熏易引起成分轉化成含硫衍生物的藥材,進行SO2殘留量檢測方法係統驗證,或研究建立新的高選擇性硫熏“變質”藥材(如白芍)篩查方法。
[參考文獻]
[1]劉靜靜,劉曉,李鬆林,等.硫磺熏蒸中藥材及飲片的研究現狀[J].中草藥,2010,41(8):1403.
[2]段煜,秦昆明,鄒娜姝,等.中藥材的硫磺熏蒸養護方法——摒棄還是傳承[J].中國中藥雜誌,2013,38(19):3395.
[3] Wang S, Hao L J, Zhu J J,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ulfur fumigation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 Hang-ju[J]. Phytomedicine, 2014, 21(5): 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