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思維,常常是創新者用來解決難題的一種思考手段。
全自動洗碗機是一種先進的廚房家用電器,是發明家適應生活現代化的創新傑作。然而,當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率先將全自動洗碗機擺在電器商場的貨架上後,卻出人意料地遭到冷遇。
無論使用任何手段的廣告宣傳,人們對洗碗機還是敬而遠之。從商業渠道傳來的信息也極為不妙,新研發的洗碗機眼看就要夭折在它的投放期內。
經過市場調查發現,原來是消費者的傳統觀念在起作用。人們普遍認為,連十來歲的孩子都能洗碗,自動洗碗機在家中幾乎沒有什麼用,即使用它也不見得比手工洗得好。機器洗碗先要做許多準備工作,增添了不少麻煩,還不如手工洗來得快。而且,自動洗碗機這種華而不實的“玩意兒”將損害“能幹的家庭主婦”的形象。一部分人則不相信自動洗碗機真的能把所有的碗洗幹淨,認為機器太複雜,維護修理肯定困難。還有一些人雖然欣賞洗碗機,但認為它的價格讓人不能接受。
顧客是“上帝”,他們不購買你的新產品,你總不能強迫他們購買吧。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公司隻好請教市場營銷設計專家,看他們有何金點子。智囊們經過一番分析推敲,終於想出一個新辦法:建議將銷售對象轉向住宅建築商。
起初,人們對該建議普遍持懷疑態度,建築商並不是洗碗機的最終消費者,他們樂意購買嗎?在通用電器公司的公關人員的說服下,建築商同意做了一次市場實驗。他們在同一地區,對居住環境、建造標準相同的一些住宅,一部分安裝有自動洗碗機,一部分不裝。結果,安裝有洗碗機的房子很快賣出或租出去了,其出售速度比不裝洗碗機的房子平均要快兩個月。這一結果令住宅建築商感到鼓舞。當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希望安裝自動洗碗機時,通用電器公司生產的自動洗碗機的銷售便十分暢通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兩條思路:其一,將洗碗機直接向家庭顧客推銷,效果不佳;其二,將洗碗機安裝在住宅裏,借助房產銷售賣給了家庭用戶,結果如願以償。前者是直線思維,後者是迂回思維。 運用迂回思維的基本特點就是避直就曲,通過拐個彎的方法,規避擺在正前方的障礙,走一條看似複雜的曲線,卻可以盡快到達目的地。這是迂回思維的智慧,也是迂回思維的魅力所在。
加減思維——分解組合,變化無窮
當工作中的問題難以解決時,不妨將資源重新打亂,重新配置,為現有的資源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分一分,在分解組合中體現無窮的變化,於變化中產生奇妙的創意和方法。
加減思維法,又稱“分合思維法”,是一種通過將事物進行減與加、分與合的排列組合,進行創新的思維法。
所謂減,就是將本來相連的事物減掉、分開、分解;所謂加,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由於加減思維法是一種可以將資源重新打亂、重新配置的思維,通過加與減的不斷變化和不斷配置,可以大大增加解決問題的靈活性與創造力。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就是加減思維法運用的一個實例。
在中國,最初字是刻在竹簡上,稱為“簡牘”,後來蔡倫造紙是一個大進步。到唐代初年,雕版印刷術又被發明了,但局限性仍然很大。
宋太祖時要印一部《大藏經》,光雕版就花了20多年的時間,雕成的13萬多塊版子放滿了幾個大房間。再者,雕版中有了錯字很難更改。另外,雕版很費材料,如果印過的書不再複印的話,一大堆雕版就成了廢物,而要印新的書,就得重刻雕版。
畢昇起初也在使用傳統的整版印刷術,但當他看到一塊塊精心雕刻的木板印完書後就丟棄了,覺得十分可惜,他想:這些字如果能夠拆下來,不就可以重複使用了嗎?
經過反複思考後,他選擇用便宜的膠泥,將每個字分別刻成印章,然後按照文章的意思排列。
隨後他又改進了製版技術。為了提高效率,他采用兩塊鐵板,一塊反印刷,另一塊排字,交替使用,印得很快。
畢昇的發明主要有兩點突破,一是字與字的分離;一是采用兩個版,一個版印刷,一個版排字,時間上也就分離了。
這樣就具有了原來傳統印刷所缺乏的靈活性。由於開始就先強調“分”,到每一次印刷時,又根據具體需要,進行相應的“分”。這樣一來,就徹底改變了原來那種死板的印刷術,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加減思維法的一個特點就是對事物進行分解或組合,以構成無窮的變化狀態。在運用中可以先加後減,亦可先減後加,以達到創造性的目的。
美國的《讀者文摘》是全世界最暢銷的雜誌,它的誕生來自於它的創始人德惠特·華萊士的一個“加減聯用”的創意。
28歲的時候,華萊士應征入伍,在一次戰役中負傷,進入醫院療養。在養傷期間,他閱讀了大量雜誌,並把自己認為有用的文章抄下來。一天,他突然想:這些文章對我有用,對別人也一定有用,為什麼不把它編成一冊出版呢?
出院後,他把手頭的31篇文章編成樣本,到處尋找出版商,希望能夠出版,但均遭到了拒絕。
華萊士沒有灰心,兩年後,他自費出版發行了第一期《讀者文摘》。事實證明:他把最佳文章組合精編成一冊袖珍型的非小說刊物是一個偉大的創意。今天,《讀者文摘》發行已達到2000多萬冊,並翻譯成10多種文字發行。這種辦刊方法也為他人所效仿,在我國,目前此類報紙雜誌已有數十種。
加減思維涉及用人、用財、用物、用時等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麵,是一篇永遠做不完的大文章,需要我們認真去觀察、仔細去思考。掌握了加減思維的要義,你會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係統思維——全麵把握,各個擊破
任何事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其內部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係,從而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我們觀察事物、解決問題也應培養自己的係統思維,全麵把握問題,進而各個擊破。
係統思維也叫“整體思維”,是人們用係統眼光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重新審視多樣化的世界。
係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聯係的若幹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它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係統思維的核心就是對前人已有的創造成果進行綜合,這種綜合,如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奇效果,當然就成了更新的創造。從某種意義上說,發明創造就是一門綜合藝術。
係統思維是創造發明的基礎,它大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有材料組合、方法組合、功能組合、單元組合等多種形式。徐悲鴻大師的名作《奔馬》,運筆狂放、栩栩如生,既有中國水墨畫的寫意傳統,又有西洋油畫的透視精髓,它是中國畫和油畫技法的組合。我們買來的一件件成衣,是衣料、線、扣子等的組合。鋼筋混凝土是鋼筋和水泥的組合體。集團公司的產生、股份製的形成、連鎖店的出現,都是綜合的結晶。
係統思維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是一種思維框架,能讓我們看到相互關聯的非單一的事情,看見漸漸變化的形態而非瞬間即逝的一幕。這種思維方法可以使我們敏銳地預見到事物整體的微妙變化,從而對這種變化製定出相應的對策。
係統思維法是一種將各要素之間點對點的關係整合成係統關係的方法,在一般人的眼中,也許甲和乙是沒有關係的獨立個體,但是,以係統思維法去考察,卻能夠發現,這兩者是息息相關的有機整體,那麼,處理問題時就要將甲和乙全部納入考慮範疇了,就像下麵的這個故事一樣:
一次,“酒店大王”希爾頓在蓋一座酒店時,突然出現資金困難,工程無法繼續下去。在沒有任何辦法的情況下,他突然心生一計,找到那位賣地皮給自己的商人,告知自己沒錢蓋房子了。地產商漫不經心地說:“那就停工吧,等有錢時再蓋。”
希爾頓回答:“這我知道。但是,假如一直拖延著不蓋,恐怕受損失的不止我一個,說不定你的損失比我的還大。”
地產商十分不解。希爾頓接著說:“你知道,自從我買你的地皮蓋房子以來,周圍的地價已經漲了不少。如果我的房子停工不建,你的這些地皮的價格就會大受影響。如果有人宣傳一下,說我這房子不往下蓋,是因為地方不好,準備另遷新址,恐怕你的地皮更是賣不上價了。”
“那你想怎麼辦?”
“很簡單,你將房子蓋好再賣給我。我當然要給你錢,但不是現在給你,而是從營業後的利潤中,分期返還。”
雖然地產商極不情願,但仔細考慮,覺得他說得也在理,何況,他對希爾頓的經營才能還是很佩服的,相信他早晚會還這筆錢,便答應了他的要求。
在很多人眼裏,這本來是一件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自己買地皮建房,但是出錢建房的,卻不是自己,而是賣地皮給自己的地產商,而且“買”的時候還不給錢,而是用以後的營業利潤還。但是希爾頓做到了。 為何希爾頓能夠創造出這種令常人不可思議的奇跡呢?
就在於他妙用了一種智慧——係統智慧。其中最根本的一條,是他把握了自己與對方不隻是一種簡單的地皮買賣關係,更是一個係統關係——他們處於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共同係統中。
委內瑞拉人拉菲爾· 杜德拉也是憑借係統思維方法,不斷找到好機會進行投資而成功的。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他就建立了投資額達10億美元的事業。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杜德拉在委內瑞拉的首都擁有一家很小的玻璃製造公司。可是,他並不滿足於幹這個行當,他學過石油工程,他認為石油是個能賺大錢且更能施展自己才幹的行業,他一心想躋身於石油界。
有一天,他從朋友那裏得到一則信息,說是阿根廷打算從國際市場上采購價值2000萬美元的丁烷氣。得此信息,他充滿了希望,認為躋身於石油界的良機已到,於是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動,想爭取到這筆合同。 去後,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兩個老牌大企業在頻繁活動了。這是兩家十分難以對付的競爭對手,更何況自己對經營石油業並不熟悉,資本又不雄厚,要成交這筆生意難度很大。但他並沒有就此罷休,他決定采取迂回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