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不可須臾或缺
在工作上要主動地打破思維定式,才能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績。不要給自己設限,否則你隻能故步自封,永遠也找不到比別人更高效的工作方法,也達不到你想要的高度。
不要自我設限
曾有過這樣一個比喻:老黃牛,終日吃草,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但久而久之,它習慣了低頭拉車,很少抬頭看路。有一類員工,每天提早上班,推遲下班,連星期六、星期天都不休息,弄得身心憔悴、愁眉苦臉。但是,由於這些人常常自設陷阱、自設障礙,不懂得變通地、創造性地工作,就像老黃牛一樣“一根筋”地堅持到底,迷迷糊糊地轉不過彎來。好似一群伐木工人,走進一片樹林,開始清除灌木。當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清除完矮灌木,直起腰來準備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項艱苦工作後的樂趣時,卻猛然發現,他們需要清除的不是這片樹林,而是旁邊的那片。
卡爾·本茨的創業是從自己借錢創辦機械工廠起步的。
他非常聰明,也十分自信,但或許是因為太過自信了,所以不太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從不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工廠沒辦多久,就遭遇了經濟蕭條,理所當然,卡爾·本茨的工廠也受到了影響。這時候,他的妻子勸他:“本茨,其實你可以考慮幹別的行業,現在這行不好做。”卡爾·本茨卻不屑一顧地說:“我可不那麼認為,是整個大環境造成了這種狀況,與我的選擇無關。”
“但你也可以試試別的啊,或許會有轉機。”
“我不可能去做別的行業,我的選擇現在是對的,將來也會是對的。”
不願意接受妻子意見的卡爾·本茨依舊開著自己的工廠,可事情並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發展。幾年後,由於經營不善,卡爾·本茨無力償還借朋友的錢,工廠麵臨倒閉的危險。直到這一刻,卡爾·本茨才突然覺得妻子的建議是對的。於是,他決定改變原有的經營模式。終於,經過艱苦的努力,他在前人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新式發動機。此後,他不斷創新、改變,製造出了聞名世界的三輪汽車——“奔馳1號”。
卡爾·本茨作為世界公認的“汽車之父”,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更重要的是他為我們樹立了改變自己、勇於突破的精神。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過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此,因為他們從不給自己的思維設限,他們總能在別人更加開闊的視野中找到突破常規的辦法去獲得成功。
當你在工作上遭遇困境時,最需要做的就是主動地啟發自己、改變自己、積極創新。隻有這樣,你的眼界才會更加開闊,思路才會更加清晰,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和人生之路。
那麼,要主動地衝破自我設限的障礙要怎樣做呢?
1要主動地多學、多鑽研,隻有在工作領域裏有自己充足豐富的想法,才能在有見解地開創新路。
2要打破定勢思維,要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去思考問題。
3要對自己有信心,要堅定地認知自己的能力。
勇於挑戰,使“絕不可能”為“絕對可能”
不論你如何優秀,在工作中,你都有可能接受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個聰明的員工不會對這樣的任務感到畏懼和恐慌,他反而會主動鼓足勇氣去挑戰自己,使“絕不可能”成為“絕對可能”。
在一家名叫天宇的天線公司,一個年輕人主動接下了一個“絕對不可能”的任務——將滯銷在甘肅的5000套庫存天線推銷出去。當他啟程到甘肅時,那裏滯銷的現況也的確讓他沮喪了一會兒。但是,正當他沮喪之際,某報上一則讀者來信引起了年輕人的關注,信上說那兒的一個農場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買的彩電都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