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個性的塑造(3)(1 / 3)

在英國的默西河裏,一個自尋短見的青年被打撈上岸,人們在他的衣袋中發現了一張字條,上麵寫道:“別問我為什麼,凶手就是酗酒。”此後的一個多星期裏,有200多位父母寫信給驗屍官,詢問那個青年的容貌特征,因為他們的孩子已經好些天沒回家了。有200多個家庭為青年的輕生行為感到悲痛,200多對夫婦為他們不在身邊的孩子傷心落淚。由於還沒有找到孩子的線索,他們的心又一次被割裂,他們的心都碎了。那個隱藏在酒瓶裏的魔鬼給成千上萬的家庭帶來了痛苦和災難。

一個專門為戒酒人舉辦的聚會上,一位美國人說:“從前,我把手放在額頭上,會感到疼痛難忍;把手放在胃上,也感覺到劇烈的疼痛;把手放進口袋裏,分文沒有。現在,我的頭和胃都很舒服,而且口袋裏還塞滿了錢。酒就是毒藥,我絕不再沾一滴。”

“不”字,最容易在孩子們口中說出,最難在成年人口中說出。“不”字意味著高尚的生命和健康的生活。

無論是傳統的哲學,還是現代的智慧,其核心都是:麵對誘惑,說出“不”字。

把說“不”的力量賜予最懦弱的人,他也能說得底氣十足。然而,這種力量來自於說話者本身。一個人,不管年齡大小,隻要能下定決心,那麼這種決心就會給他自製的行為以力量與支持。如果他缺乏自製,那麼在他生命的路途中、在性格的完善和取得成果的道路上就不可能有實質性的進步。自製是豎強的本質,也是性格的靈魂。

成功者的字典裏,自製寫在第一頁第一排字的最前麵,然後是才能。無論運氣的好壞,無論環境的順逆,他都能很好地控製自己,向預定目標前進。一個人有再高的學識、智慧,若不懂得控製自己,都會受情緒和環境的影響,而無法直麵挑戰。

自我克製可以使一個天才成長為一個人才;而自我放縱卻足以使一個天才變為一個庸才。

追求精確是一種美德

加菲爾德是美國著名記者,除了自己的剪貼薄外,他還有50多本文件夾,並且按照內容冠以不同的標題,如“逸聞”、“一般政治”、“日內瓦頒獎”、“選舉法和選舉委員會”、“議會決策”、“公眾人物”、“稅收”、“美國史”、“新聞出版”、“國家政治”等。

任何有價值的資料,他都會一絲不苟地保存在文件夾中。因此,如果他要就什麼題目發言,他就可以選用到充裕的資料,幾乎使任何人都望塵莫及。細心是一種個性上的美德,追求精確的人都是認真細心的人。

年,拿破侖揮師直上多瑙河,撤走了橫陳在英吉利海峽東岸的大軍。盡管他的腦海裏千頭萬緒,日理萬機,但是他沒有僅僅下個命令,讓手下人具體去執行。他對於各個環節的細微之處都一一過問了,甚至連那些下級軍官都認為太瑣碎而不屑考慮的事情,他都考慮過了。在軍號吹響之前,他已經為每一支分隊都計劃好了明確的行軍路線、準確的出發和到達時間。軍隊完全按照他的命令行動,因為他事先已對所有細節充分考慮過了。最後,這次令人矚目的行軍結果決定了歐洲未來10年的局勢,它就是奧斯特裏茨大捷。

斯蒂芬·吉拉德是美國金融家,他簡直就是精確的化身。凡是他頒布的命令,一律要嚴格執行,不能有絲毫的違背。他認定,要獲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凡事都追求最大的精確。隻要他承諾過的事情,他會一絲不苟地嚴格執行,不會有半點鬆懈。人們熟悉他的一句話不是“做得很不錯”,而是“做得沒有任何錯”。他對生意上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周全考慮,仔細盤算,精益求精,絕不把自己的一切交給命運支配。他像拿破侖一樣具有事無巨細都要追求精確的好習慣。不過,按照那個做商人的弟弟的說法,運氣好是他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瓦爾特·司各特爵士是英國著名作家,為了將作品中涉及到的某個古堡寫得逼真形象,他專程到這個已經廢棄的古堡進行實地考察。他帶著筆記本,把古堡附近的每一株、每一朵花的名字都記錄下來,在他看來,一個作者隻有做到這些才能夠寫出好的作品來。英國著名曆史學家麥考利幾乎對作品的每一個句子都要細心推敲,一直到自己滿意、無法再改為止。

圖特爾先生說:“一個做事認真、恪盡職守的人總會討人喜歡,沒有哪個老板喜歡把自己的員工當作騙子、傻子一樣緊盯不放。如果一個出納需要核對薄記員的每一筆記錄,如果一個木工要一直在看著他的雇工幹活,那麼他還不如親自動手,或者就幹脆另請高明。當然,那個做事不認真的員工,還是立即解雇他為好。”

一次,舊金山的一位商人給一個薩克拉門托的商人發電報報價,電報內容是:“一萬薄式耳大麥,單價一美元。價格高不高?買不買?”薩克拉門托的那個商人回電報的原意是:“不,太高。”可是,他在發電報時漏掉了一個逗號,結果就成了“不太高”,這一個漏掉的逗號讓他損失了1000美元。這樣粗心大意地發送信息,不知讓多少人傾家蕩產“製造一台糟糕的蒸汽機,還不如做一根質量過硬的針賺錢。”一位事業成功的製造商深有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