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個性的塑造(2)(1 / 3)

報告會上,迪蒙聽米拉波的一篇關於馬賽的報告引起了觀眾的爭議,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諸如:“這是胡言亂語!惡意誹謗!混蛋!”等等很不禮貌的詞句幾乎打斷米拉波的每一句話。麵對混亂的觀眾席,米拉波停止了演講,語氣十分柔和地說:“朋友們,我等你們把想說的話都說完,再繼續做報告。”

馬利修·亨利曾見過這樣一對夫婦,他們的脾氣都很火爆,但卻在一起過著和平美滿的幸福生活,原因就在於他們製定了一條共同遵守的原則——一方發脾氣時,另一方必須保持沉默。

有一天,惠靈頓公爵正在書房寫信,一個急脾氣的殺手闖進來,用槍對準他說:“聽著,有人拿錢雇我來刺殺你。”公爵放下筆,看著殺手說:“這不可能,這太可笑了。”

“千真萬確,我從不撒謊。”殺手肯定地說。

“他們一定要你在今天殺掉我嗎?”

“那倒沒說,但是我拿了錢,必須得完成任務。”

“既然是這樣,那你就先回去吧,今天我還有很多信要寫,沒有時間陪你,你留下電話,等我空閑時會聯絡你的。”說完,公爵拿起筆開始繼續寫信。殺手站在那裏,一時間不知所措,他完全被公爵的沉著鎮定驚呆了,身體裏沸騰的血液冷卻下來,最後,他緩步走出書房,再也沒有回來。

蘇格拉底總是在發火前及時壓低嗓音,以消減高漲的火氣。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一觸即發狀態,千萬要捂住嘴巴,以免讓憤怒升級。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因過分憤怒而死去或引發某種疾病。

喬治·赫伯特說:“要以清醒的狀態麵對辯論,激動會擾亂你的思路,擴大小的失誤,讓有禮變成沒禮。”

“是什麼讓你不和人爭吵?”一個朋友問道。“沉默,當一個人對我發火的時候,我就閉口不語,讓他一個人吵去。”赫伯特回答道。

“他征服了敵人也征服了自己。”這是牛津皇家學院一間屋子窗戶上的一句話。話中的“他”指的就是英王亨利五世,之所以這樣描述他,是因為他曾於1415年在法國北部的阿金庫爾村重創數倍於己的法軍,然而,戰勝他自己卻比打贏一次硬仗還要艱難。

“你一直得到女王喜愛的秘訣是什麼?”有人問比肯斯菲爾德。

“很簡單,在她生氣的時候後退一步,還要適當地忘掉一些事情。”這的確是一個明智的方法,尤其適用於侍者和隨從。

為了獲得更多的選票,某政黨年輕的候選人被推薦到一位資深的政界要人那裏以求真經。

但這位政界要人並沒有直接了當將經傳授給這位候選人,隻是提出先做一個遊戲,規則是這個年輕人每打斷他一句話,都要付給他5美元“罰金”。

“沒有問題,相信會很有意思。”年輕的候選人爽快地答應了。

“那我們現在就開始?”政客問道。

“好的,開始吧。”

“注意聽,第一句話是,無論別人怎樣攻擊你的人身名譽或人格,你都不可以發怒,要時刻提醒自己。”

“這一點我能夠做到,不管別人說我什麼,哪怕不堪入耳,我隻當沒聽見就是了。”

“嗯,很好,這是一條很重要的經驗,也是最基本的。可是,說實話,讓你這樣一個地痞無賴當選,是有違民意的,我……”

“什麼,你說我是……”

“對不起,我的話還沒說完,請付5美元罰金。”

“對呀,我給忘了,下次不會了,您接著說。”

“我曾經做過調查,你的名聲的確很差……”

“這怎麼可能,您一定搞錯了。”

“又一個5美元。”

“對,對,”年輕人情緒有些激動,“可你怎麼能靠惡意傷人來賺錢呢。”

“不管怎樣,都是你違規了,現在你必須先拿給我10美元,才能繼續,因為我聽說你……有失信和賴賬的習慣,而且……”

“我要去告你,——”

“第3個5美元。”

“哦,我怎麼……哎,看來我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

“很好,我對前麵的話予以收回,那都不是事實,我覺得你身上有著優良的品質和極高的覺悟,即使你出身卑微,又有那樣一個劣跡斑斑的父親……”

“你父親才劣跡斑斑!”

“一共20美元。”

這個遊戲就是政客給年輕的候選人上的第一節課——懂得自我克製。

“記住:你每一次激動和反駁,都會使你至少失去一張選票,而這張選票的價值卻遠不止美元啊!”那個政界要人最後說。

應當從小就教育孩子們養成平和、冷靜的心態,不急不躁的性格,樂觀看待自己的一切,使自己的身體始終處於平衡狀態,避免失重。

要讓孩子們懂得,平平淡淡的生活、良好的德行和知足長樂的天性,勝過任何靈丹妙藥。應該讓孩子們知道,有悖德學的意念、有悖佛理的思想以及侵擾精神的任何一種雜質,都會使我們身體裏的天平失衡,都可能導致毒素滋生,削弱我們抗病的能力。

當你避免一起爭端,平息一場惡意爭吵,會得到自我克製產生的美妙感受,然後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做得完全正確,你的心情是那麼舒展,你的心靈已得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