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e時代我們怎麼Keep Fit(1 / 2)

e時代我們怎麼Keep Fit

Bella風尚

作者:Linda

“要減肥,需鍛煉”的道理誰都懂,但有幾個人能做到?上班時間在電腦前奮戰,回到家已經筋疲力盡,誰還想花大把的時間和銀子跑到健身房揮汗如雨?長此下去,身材不走樣才怪。沒時間走出房間鍛煉?這不是理由。網絡時代,鍛煉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在客廳就可以打乒乓、踢足球?花很少的錢雇一個私人教練,隨時隨地進行指導?用手機督促自己鍛煉?e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在家裏搭建“健身館”

當你一個人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時,你會不會覺得枯燥、難以堅持?如果屏幕上也有幾個“競爭對手”和你一起賽跑,你一定會倍添樂趣和堅持的毅力。同樣,手持虛擬的“球拍”,盯著屏幕上逼真的“乒乓球台”,在自家的客廳裏,就可以和網絡另一端的夥伴來一場拚殺了……沒錯,這就是眼下越來越熱門的體感遊戲。

裝備簡單

它的最大特點是健身設施都“搬”到了屏幕上。電腦(或電視)、一根網線、一個三維識別器(或專用攝像頭)、運動手柄(或運動帽、運動腳標)等,就可以搭建一個豪華“健身房”了。

寓運動於遊戲

其實,我們對體感遊戲並不陌生,它的雛形就是街機遊戲,像最早的任天堂紅白機上的“打野鴨”、“打飛碟”等。而顧名思義,體感遊戲就是用身體去感受的遊戲,和以往單純用手柄按鍵輸入的方式不同,是通過肢體動作變化來操作。健身者可以體會到逼真的戶外或場館運動感,還可與其他人一起比賽,既遊戲,又健身。

體感遊戲並非完美

盡管體感遊戲對真實運動的模擬度越來越高,但它還是無法取代真實的鍛煉。

鍛煉部位不夠科學。目前體感遊戲更多地隻能鍛煉手臂和腿部力量,易造成單一肌肉過勞損傷。如隻用手柄打羽毛球,更多的是手部的動作,實際上並沒運動多少。此外,它和實際運動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運動節奏不一致。比如打網球,玩家考慮的不是肌肉收縮和鍛煉,也不是步伐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而是如何接到球,可能無法達到鍛煉效果。

容易造成網絡沉迷。由於這種健身方式融遊戲的趣味性與一身,可能會使某些玩家沉迷其中,忽視了正常的鍛煉和生活,而對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體感遊戲的運動量是遠遠不夠的。

推薦三款最熱體感遊戲平台

Wii(任天堂)

裏麵的遊戲都非常經典,包括網球、棒球、拳擊、高爾夫及保齡球五大運動,利用感應手柄,玩家可以模擬不同運動的動作,在家中客廳進行運動。

代表: 馬裏奧賽車

還記的以前玩的《超級馬裏奧》嗎?《馬裏奧賽車》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輕鬆、搞笑,同時對應Wiimote的體感操作,而且更可12人網絡對戰。本作首次加入了摩托車,並且支持通過無線網絡進行全球積分排行以及使用Mii形象參加比賽。

特點: 適合全家人一起玩,場地越大越好。控製遊戲主要靠手柄,身體動作幅度不大。

PS MOVE(索尼)

對動作的辨識度高,不僅能感應上下左右的動作,還會感應手腕的角度變化。無論是運動般的快速活動還是用筆繪畫般纖細的動作都能重現,甚至可以感應遊戲空間的深度!

代表:CS射擊類遊戲killzone3

特點: 遊戲效果更好,體驗更逼真。但弱點在於運動部位和運動量不多。

Kinect(微軟)

目前最炫的體感遊戲平台,號稱“你的身體就是控製器”,依靠相機捕捉玩家的動作,比如,玩家們用腳踢僅存在於屏幕中的足球,並用伸手設法攔阻進球。在駕駛遊戲中,玩家轉動想像中的方向盤來操控電視遊戲中的賽車。在繪畫遊戲,玩家則是說出顏色——“藍色”或“淺褐色”——然後搖擺雙臂來在數碼式畫板上飛濺一片油漆。

代表:Kinect大冒險

玩這款冒險遊戲可通過在屏幕前跳躍、閃躲等身體動作,感受在異域風情的遊戲場景中發生的數十種驚險刺激的冒險。遊戲中還可進行拍照留存。不過它需要站立遊戲,對遊戲環境空間有較高要求。

舞動全身2

真人實境的跳舞機遊戲。每一種舞步依據入門與專業舞者的需求,設計了不同的難易等級,並搭配時下最流行的熱門、嘻哈與R&B舞曲。你甚至可以將遊戲過程錄像做成MTV,與好友分享。它對減肥健身很有幫助,運動量還頗大。

找個網上私人教練吧

當你一個人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時,你會不會覺得枯燥、難以堅持?如果屏幕上也有幾個“競爭對手”和你一起賽跑,你一定會倍添樂趣和堅持的毅力。同樣,手持虛擬的“球拍”,盯著屏幕上逼真的“乒乓球台”,在自家的客廳裏,就可以和網絡另一端的夥伴來一場拚殺了……沒錯,這就是眼下越來越熱門的體感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