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工作是生活需要(2)(1 / 3)

“不經過努力就成功的事真的很不錯。”一次大律師羅費斯·喬特的一位朋友對他說。“這有什麼可感歎的。”大律師回應道,“那樣做就猶如把希臘字母撒落地上,撿起來就成了偉大的史詩《伊利亞特》而不可信。”

坐等著好事光臨與希望月光變成銀子一樣都屬無稽之談。夢想自然法則會隨你所願那更是癡人說夢話。這些想法是那些不願努力工作的人的水中月、霧中花,也是那些目光短淺人的海市蜃樓。

亞曆山大·漢密爾頓告訴世人:“不要以為是我的天賦成就了我的成功,實際上,是努力工作成就了我。”

丹尼爾·韋伯斯特在他70歲生日之際談起了他的成功:“要說我能有今天這番成績,完全來自於我的努力,在我能夠工作時日起,我沒有一天不在努力工作。”

“我最大的樂趣是在工作中找到的。”已年近90歲的格萊斯頓這樣說,“勤奮工作是一種好的習慣,它能使你獲益匪淺。很多很多年輕人把休息看作工作的結束,但在我看來改變工作方式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假如說你長時間看書眼睛已疲勞,腦子昏沉,那就不妨到空氣清新的外麵走走,活動一下身體,這樣疲勞就會被你驅跑。實際上,自然的努力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即便在我們睡覺時,心髒仍在工作。自然的努力一旦真的停止,人也就不可能還存在。無論工作、學習,還是生活,我都盡量順應自然,這樣我擁有了良好的睡眠、飽和的精神狀態,消化也非常良好,這一切皆來自於我的辛勤工作。”

“我認識愛迪生那年他剛好14歲,”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真是個勤奮的人,他不允許自己虛度每一天。他往往讀書到深夜,他對那些情節曲折的小說和扣人心弦的西部故事表現出了厭煩,他喜歡的是機械、化學以及電學方麵的書籍。他不但理論上精通它們,而且也掌握了這些實用技術。對於他來說,工作是最重要的,讀書隻能是忙裏偷閑,而睡覺是不得不幹的事,可以說,大量的工作加上少量的睡眠構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愛迪生本人的看法則更有啟迪性:“我興趣最濃的時候是在發明之前,而發明成功之後,我興趣頓失。另外,我發明絕不是為了求得金錢的回報,對別人也許是這樣,但對我則絕非如此。我最感快樂的時候是在小時候,那時我十分貧窮,隻能撿些破舊的設備和簡單的器械進行我的實驗,那時我真的感到幸福快樂。現在,我想要的一切實驗設備都已擁有,而且是最好的,我可以繼續我小時候的夢想,延續我的快樂,現在我的快樂依然來自工作的過程,而絕非經濟上的回報。”

我們得承認有些東西蘊含著永恒的智慧,無論風和日麗,還是雪雨交加,亦或是我們神情不爽、身體不適,我們都得去我們應該去的地方,幹早已給我們準備好的我們應該做的工作。

而隻有我們勞作了8到10小時,休息才會顯得格外甜美。孩子們必須於9點去上課,而且絕對不能分心去想別的事;無論何種情況帳本都要記得清晰明了,準確無誤;無論哪個庫倉,都要求貨物和帳本記載完全一致;無論何時,都應該以和藹可親的態度麵對孩子和鄰裏。不需再一一列舉,道理都是一個,那就是,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也無論你何時起步,你都必須辛勤肯幹,不要說工作簡單乏味,也不要說不富挑戰,正因為你承受這些,你才有可能建立起成功的各種品質,諸如,一心一意、堅韌不拔、麵對誘惑不為所動、嚴於律己等等,正是這些品質奠定了你今後的成功。可偏偏有些人鄙視勞作,這些人多是目光短淺、見識淺薄的狂傲之人。在我看來,最讓人瞧不起的倒是那些自以為是的青年人,我斷定他們絕不會在有人的街道上肩扛東西而過。

翻開曆史畫卷,我們會發現,在羅馬最強盛時,羅馬國王是經常勞作於田間的。但是在連一般的工匠和田間辛勤勞作的農夫都變成奴隸後,羅馬帝國卻衰落了。當時最開明的西塞羅這樣寫道:“手藝人的工作是不值得一提的,文明的工作不可能在這裏產生。”亞裏士多德也持同樣的觀點:“技術工人幹的活是非常卑微的,根本不值得稱頌,他們隻是社會不發達的產物,注定是為人服務。”

雖然這些“知名人士”鄙視辛勤工作以及辛勤勞作的人,但曆史是公正的,曆史的巨輪很輕易地把這些有著短見的國家碾得粉碎。

泰勒總統卸任後不久,就被他的政敵選舉負責弗吉尼亞村的公路。泰勒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份工作,他並沒有感到自己受到了汙辱。負責一條公路雖然職責不大,但泰勒總統依然恪盡職守。泰勒總統的政敵們把這看作是對他們人格的汙蔑和輕視,他們一致要求泰勒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