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已過去半個世紀了。但它的真相還應有更多材料的披露和進一步的研究。珍珠港事件是不是苦肉計,誰也不敢下定論,也許曆史會告訴人們真相。
諾曼底登陸之謎
諾曼底登陸對盟軍來說是一次十足的軍事冒險,然而,冒險成功了。諾曼底登陸是二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勝利地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德軍的失敗。
自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後(巴巴羅薩作戰),蘇聯紅軍便一直單獨地在廣大的歐洲大陸上與德軍作戰,斯大林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納粹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盟軍立即開始製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曆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幾經權衡比較,盟軍選擇了諾曼底。
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諾曼底登陸也有許多對盟軍有利的條件。當時德國潛水艇已經基本被肅清,盟軍空軍已經贏得了製空權。由於法國抵抗組織的破壞,法國北部已經成為“無鐵路區”。另外,德國對盟軍可能從什麼地方登陸琢磨不清。英國成功地對德國實施了疑兵之計。他們集結了一支假的“艦隊”,同時還發出大量電訊,造成盟軍司令部在肯特的假象。此外,美國著名將領巴頓也引人注目地出現在肯特,讓德國情報認為他已經受命指揮裝甲部隊進行主攻。
終於,德軍西線司令部小心翼翼地上了鉤。德國最高統帥部判斷盟軍最有可能選擇狹窄的多佛爾海峽登陸,而諾曼底行動隻是佯攻。這就導致了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費在加萊地區,而在諾曼底則因兵力單薄無法抵禦盟軍的登陸。戰後繳獲的文件表明,希特勒倒還沒有完全上鉤,出於外人無法理解的直覺,他反複叫嚷,要注意諾曼底!
1944年6月5日夜晚,一支由英國、美國、加拿大海軍組成的強大艦隊從英格蘭南海岸起航出海了。這支艦隊包括143艘英國和加拿大戰艦,46艘美軍戰艦,11艘其他盟軍海軍戰艦。為艦隊打頭陣的,是數百架英國皇軍空軍重型轟炸機。
這支部隊共有2萬3千名傘兵、滑航和運載的突擊部隊、緊隨艦隊的五千艘其他各種船隻裝載著十七萬六千人的進攻部隊、兩萬多輛軍車,這隻聯合艦隊將決定納粹德國的命運,它預計在48小時內渡過英吉利海峽,登上法國諾曼底海岸。
6月6日,聯軍在諾曼底海岸登陸,完全出乎德軍的意外,對德軍的指揮和行動造成了極大混亂。德軍未能及時向裝甲預備隊下達向登陸場開進的命令,預備隊開進時又受到聯軍空軍阻撓,喪失了有利時機,組織不起來強有力的反擊。
至6月12日,諾曼底德軍認為已無力奪回被占領的海灘陣地恢複原態勢時,就全麵轉入防禦,限製聯軍擴大登陸場,以等待更多預備隊的反突擊。
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辟,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麵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