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諜海迷蹤,無間風雲——破譯鮮為人知的軍報諜戰密碼(1)(1 / 3)

誰揭秘了希特勒“複仇武器”

如果沒有這位富有正義的德國科學家,也許二戰的結果會改變。究竟是誰揭秘了希特勒的“複仇武器”呢?他又是如何獲得這些高級情報的呢?

1939年9月1日清晨,5支德國軍隊在一群轟炸機的掩護下,越過波蘭邊境從三個方向向華沙挺進。9月3日,希特勒拒絕了英國首相張伯倫要求德軍撤出波蘭的最後通牒,英法隨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戰爭爆發後,由於英法對戰爭並未做好準備,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波蘭軍隊在短短的27天內被擊潰,希特勒的“閃電戰”一戰成名。

由於德國蓄謀已久,而英法一直以為戰爭不會爆發,所以對法西斯德國的軍備情況了解不多,隻能眼睜睜看著德國吞噬一個又一個地區,對此卻束手無策。

在德國占領波蘭的三周後,1939年10月17日,英國駐挪威使館武官鮑易斯海軍準將在奧斯陸接到參謀送來的一個包裹,裏麵是一封很普通的匿名信。信中說,如果英國想獲得德軍最新武器的情報,英國隻需在bbc廣播公司對德國廣播的開頭加上“你好,這裏是倫敦”。接到信後,英國方麵開會探討了此事。有人認為它是第三帝國的情報組織放的煙幕彈,是一種心理戰術。其他人不以為然。最後,在英國軍情六處的要求下,決定按信中所說,將bbc對德廣播的開頭語改為“你好,這裏是倫敦”。就這樣,二戰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事件發生了。

1939年11月4日,在bbc對德廣播改動後的一個星期,英國駐奧斯陸使館的衛兵正在暴風雪中巡邏,忽然,他看見了一個放在石階上的包裹,包裹是用牛皮紙包著的,捆著結實的繩子,約80毫米厚,上麵寫著“鮑易斯將軍收”。這名士兵不敢怠慢,趕緊把包裹交到了鮑易斯將軍手中。鮑易斯打開包裹,周圍的人都驚呆了:裏麵裝的竟然全部都是有關德軍武器設計製造的說明圖表和許多德文文件,其中包括巨型火箭的設計圖紙,還有一張署名“一個好心的德國科學家”的字條。這太讓人意外了,是不是個圈套?鮑易斯不能確定。於是,立即將這些文件送回倫敦。

36小時後,這份被稱為“奧斯陸報告”文件的複印件被分發到幾個英國科學家和情報專家的手中。這是一份驚人的文件,在大量的軍事技術情報中,有關於聲納魚雷、夜間轟炸係統、德國新近研製的維爾茨堡雷達和弗雷亞雷達等的諸多機密資料。最令人驚訝的是,德國正在波羅的海的皮奈蒙德島試驗發射大型遠程火箭。如果報告屬實,那麼盟軍就掌握了希特勒的核心武器計劃。可是大多數專家都持否定態度,有幾個人甚至認為文件是假的,是德國人拋出的一項別有用意的計劃,目的是為了誘使英國浪費寶貴的資源去進行並不存在的技術研究。

此間,不斷有關於德國遠程火箭的報告送到英國情報局,後來在法國對布律瓦爾村的偷襲中確實繳獲了一部維爾茨堡雷達,這部分證實了“奧斯陸報告”的真實性,但由於各種情報來源的不確定,英情報局一直將那些有關德國遠程火箭的資料塵封著,直到1943年3月17日。當時,被俘的隆美爾非洲兵團的德軍將領托馬和克魯維爾聊天時無意透露了曾參觀過巨型火箭發射試驗,這讓英國人大吃一驚。

就像“奧斯陸報告”所說的那樣,希特勒研發的正是大型遠程火箭。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等地節節敗退後,希特勒就把扭轉敗局的希望寄托在原子彈和大型遠程火箭這兩件“秘密武器”上,但由於鈾資源和時間所限,希特勒決定先研製大型遠程火箭,並將其命名為“複仇武器”。

後來,英國經過偵查,確定了德國的火箭製造廠位於距皮奈蒙德和讚賓沿岸數公裏的地方。於是,英國摧毀德國“複仇武器”的序幕隨即拉開了。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空軍緊急出動600架轟炸機奇襲皮奈蒙德,轟炸重點就放在技術人員居住區。730名與“複仇武器”生產有關的人員被炸死,其中包括2位關鍵人物——科學家提爾和瓦爾特。這次突然的襲擊打了希特勒一個措手不及,重創了其“複仇武器”計劃,希特勒將倫敦夷為平地的夢想也最終化為了泡影。

在英國軍方大受“奧斯陸報告”其益的時候,這個送來神秘包裹的人的身份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這個所謂的“德國科學家”是如何收集到這麼多德國的尖端機密的,甚至包括詳細的圖紙?是如何通過如此大膽而機敏的方式將這些秘密文件送給英國人的?他為何如此希望阿道夫·希特勒征服夢的破滅?不論他是誰,他都對二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007的原型是誰

007的原型到底是誰呢?雖然故事是虛構的,可現實中應該有其原型。可惜007的作者伊恩·弗萊明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過,從而引起了人們的猜測。

自從1962年登上銀幕以來,在無數鬥爭中叱吒風雲的英國軍情六處(mi6)特工“007”詹姆斯·邦德,在現實中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誰,就一直是人們猜測的話題。“007”係列小說的作者伊恩·弗萊明,對此也是諱莫如深。由於弗萊明在二戰期間有從事情報工作的經曆,許多人認為他就是邦德的原型。不過,弗萊明本人從來沒有承認這一點,盡管他聲稱“小說中90%的情節都是依據真實經曆創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