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赫本在英美影壇上獨領風騷,無人可敵。這一年,赫本出演了一部史詩般的彩色巨片——《戰爭與和平》,這是派拉蒙公司根據托爾斯泰的同名著作改編而成的,從此轟動影壇,久演不衰,無人再敢涉足這個題材。赫本飾演的娜塔莎造型清麗脫俗、明豔照人,性格把握細膩貼切,貴族少女娜塔莎性格發展的各個斷麵,從初戀安德烈時的欣喜熱盼到受浪蕩公子阿那托爾誘惑時的意亂情迷、醒悟後的羞愧悔恨,再到安德烈將死時的哀傷茫然、顛沛流離之後最終嫁給彼埃爾時的深沉持重,無不真切、傳神、富有層次感,值得細細玩味。觀眾寫信反映說:“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致於每當我翻開小說《戰爭與和平》,一副赫本麵孔的娜塔莎就躍然紙上。”
此外,赫本還出演了一係列的作品:如《蒙特卡羅寶寶》、《俏人兒》、《修女傳》、《第凡內早餐》、《窈窕淑女》、《羅賓漢和瑪利安》等等,抒寫了電影史上獨特的一頁。
天使一般的赫本可稱得上是德藝雙馨。首先在家庭生活方麵,赫本對愛情很專一,對家庭很盡心,可她的婚姻並不順利。自拍完《翁迪娜》後,赫本與男演員梅爾·費勒假戲真做,嫁給了他,盡管他曾多次離婚。赫本眼中隻有自己心愛的丈夫和孩子,而不久之後,竟發現費勒迷上了一個西班牙女郎,她真誠的秉性不能容忍這種欺騙,於是毅然地結束了第一次婚姻。當她躲到意大利休養的時候,一位羅馬的心理醫生安德列亞·道蒂用真誠的愛慰藉和醫治了赫本心靈上的創傷。於是,赫本在生活中上演了一部《羅馬假日》,並且以歡樂的婚禮進行曲做了結尾。為此,赫本放棄了十幾年的影藝事業。
其次在職業道德上,赫本也是令人欽佩的。在她近30年的影藝生涯中總共拍了26部影片(包括一部電視片),主演了20部,這在歐美影壇的著名演員中幾乎是最少的。
她抱定寧缺毋濫的原則,對劇本精挑細選,隻要自己滿意,片酬少些也無妨。在拍攝《如何盜竊一百萬》時,赫本還主動地把自己的片酬由100萬美元減為75萬美元,與那些爭相漁利的人形成鮮明對比。
赫本為人很有教養,從不擺出大明星的架子,她把自己的一切成就歸功於導演的扶掖,其實她的光彩源自於她的勤奮敬業。她的表演功力深厚、真切感人,她是真正的表演藝術家。她從不在攝影機前搔首弄姿,更不用裸露鏡頭和挑逗性的動作神色來取悅觀眾。
在她身上似乎有一股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一些商業性很濃的導演如揚·杜寧和愛德華等,一經與赫本合作,便得以淨化、升華而拍出藝術水準很高的電影。
赫本的美是清新雅潔、由內至外的真美。她的形象毋庸置疑滿足了人們心中對至美的追求。她的銀幕造型多是天真無邪、活潑善良的少女,正如一則評論所說:“男人把她視為最理想的女性,女人把她看成羨慕的對象。”
然而,她的這一突出特點也是她的不足之處。她始終沒能跳出清新可愛的形象框子,從而顯得缺乏創新。
她的影片大部分是供人玩賞消遣的小品,人物都像是從神話中走出來的,缺乏發人深省的內涵。赫本表示:“我並不要求有多高的藝術價值,電影隻要具有趣味性和娛樂性就夠了。”這樣的觀念必然使她的表演藝術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見,一位傑出的演員必須具備多方麵的才能。畢竟,赫本為銀幕創造了一個美的時代,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