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代理和區域代理很容易使人產生混淆。很多品牌在省級代理下也會設置二級代理商,但是實際的合作關係其實是二級代理商和省級代理商之間的合作了,這和區域代理商還是有著本質差異的。
額外再介紹一下幾個其他外資品牌在中國的特殊策略。THE FACE SHOP品牌的全國總代理是百麗集團旗下的星期六集團,在各地的百貨渠道,THE FACE SHOP的專櫃有星期六自己經營的,也有再轉給代理商經營的,而隨著THE FACE SHOP被LG收購,新的代理製度肯定會出台。還有HzO的代理製度為兩部分並行,一部分為直營櫃台,和商場直接合作,還有一部分為代理商經營專櫃,外形看起來沒有什麼區分,但是支持完全不一樣。
部分外資品牌在調整
在市場上經曆多年摸爬滾打後,一些外資品牌在中國百貨渠道的操作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比如資生堂集團旗下的ZA。
作為資生堂旗下較早進入中國的品牌,ZA的所有百貨專櫃最早由公司各省級營業部直營,其他分銷渠道則交由代理商操作。這種狀態持續多年。直到2011年,ZN悄悄開始轉變操作方式,直營百貨櫃台又全部交由代理商運營。
ZA作出上述調整,無外乎是因為百貨店越來越對取得一線品牌的直營權有興趣(尤其是那些追求店麵升級的百貨店),以中檔定位的ZA在談判時顯然已無優勢可言。同時,這麼多年,因為ZA刻意追求直營,放著代理商的當地優勢資源不用,反而因此失去很多發展機會。再則,資生堂從去年起就必須麵對CS專賣店業績整體下滑厲害的局麵,而直營體係對於回款來講很難有大提升,將百貨運營權轉給代理商,可快速緩解回款壓力,消解運營成本,或是調整原因之一。
今年還有一個變化來自歐萊雅集團旗下的巴黎歐萊雅品牌。之前,在大部分的省份,巴黎歐萊雅都會采用省級唯一代理的模式,但是,2011年開始,歐萊雅開始推動尋找區域代理商的動作。上文有提及。歐萊雅的這種舉動被解讀為,在為集團接下來二三年的整體下沉策略做鋪墊,更多三四線市場將被劃入其等待開發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