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兒不愧是我蘇言的兒子,聰明倒是不缺的。”蘇言找到了線索,陰沉的臉色終於變成了笑顏,還不忘誇讚自己兒子聰明。
玉成子心裏腹誹,李闕要是夠聰明就不會被抓了。
當然,他表麵上還是得恭恭敬敬的,一臉嚴肅的表情,內心深處得想法一點都沒有表現出來。
蘇言伸出纖纖玉手,將那枚細弱沙礫的東西撚在手上,以元氣一激,那東西瞬間就化作三個字飄蕩在空中,接著緩緩消逝。
“女皇帝?”
蘇言看著李闕留下的線索,不由的念講出來。
玉成子疑惑的說道:“李闕這事說的玉京城內的女皇帝嗎?”
蘇言冷笑道:“除了這個女皇帝以為,還能有誰呢?”
女皇帝三個字非常能說明問題,而且直指核心所在,當時李闕反應過來誰在背後操弄此事情急之下隻留下了最關鍵的線索,他將這個線索深埋在腳下的沙礫之中,他知道對方肯定會整理現場,所以埋得頗深,所以盡管對方將現場已經處理的頗為妥當了,還是沒有發現李闕這一點手腳。
玉成子有些不敢相信的說道:“二師伯,這朝廷反應如此迅速?實力如此強橫?”
也不怪玉成子不信,蘇言也有些不敢相信,不說朝廷大部分的修士都調往虎門關守關,就說是時間上也來不及,李闕才來玉京城不久,朝廷就算發現了他,但是上報,研究,調兵遣將這些哪個不需要是時間,而且李闕來玉京城隻是臨時起意,不可能朝廷在他還沒有來之前就做出針對性的布置。
當然,也不是沒有那種算盡天機的算道高人可能可以預測出李闕的動向,但是別忘了,李闕本身也是修行者,而且是跟眾多修行者大能有著牽扯的修行者,要算到李闕的具體行程恐怕隻能是飛升天庭的神仙才能做到。
所以此事絕對不可能是算道高手在後麵作梗,蘇言反而傾向於朝廷發現了李闕的動向,派人幹淨利落的將其抓了。
玉成子想了想,對蘇言說道:“二師伯,李闕師弟被朝廷抓了可比被其他宗門教派的人抓了好得多。”
蘇言聞言,盯著玉成子的眼睛問道:“此話怎講?”
玉成子說道:“首先,朝廷的實力並不強,無形之中搜救李闕師弟的難度就降低了不少,其次朝廷出動僅存的高手抓了李闕師弟,肯定是有人發現了我李闕師弟的價值,所以現在李闕師弟的性命當保無慮。”
蘇言聞言,不置可否。
她冷笑道:“不如我們現在就找去皇宮大內,看看那女皇帝將我的闕兒藏在何處,不然取他狗命。”
玉成子苦笑道:“二師伯還是以李闕師弟的性命為重,萬一那女皇帝性子剛烈,來個魚死網破可就慘了。”
玉成子嘴上這樣說這,但是他實際上卻是怕自家二師伯一時衝動真將那女皇帝殺了。
之所以現在都沒有宗門派人前往皇宮大內之中將女皇帝刺殺了,這其中關係到許多東西,大家投鼠忌器,更願意以傳統的方式讓凡人奪取皇位,然後他們在背後收割勝利的果實,要是在此之前將女皇帝殺了,誰也不知道會造成什麼後果。
說白了玉成子是在考慮無塵宗本身的利益,怕這位二師伯一時救子心切,衝動行事,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當然,他嘴上不可能這樣說,這樣顯得太沒人情味了,會惡了這位漂亮的二師伯。
別看這位二師伯樣貌美麗動人,但是其手段並不比任何男子差。
如果從保護李闕的角度出發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不但能起到勸阻蘇言的效果,而且還可以給蘇言留下一個不錯的印象,如果能救回李闕,到時候這樣的好印象自然會有其價值,若是救不回來,那一切休提,他玉成子怎麼著都會比較慘淡收場。
玉成子的勸阻顯然是起了作用,蘇言頓時遲疑了,對玉成子問道:“玉成子,還是你來想想辦法,如今二師伯我是關心則亂,想不出什麼好法子。”
蘇言平日也是精明過人的人,可是事情涉及到自己的兒子性命安危,平日的精明強幹全都不見了蹤影。
玉成子點點頭,說道:“二師伯,以弟子看來,既然如今確定了李闕師弟被朝廷的人擄走,那麼我們不妨分明暗兩部分行事,明處咱們投書那女皇帝,看看他們有什麼條件才肯放了我李闕師弟,暗處則是暗地裏調查他們將我李闕師弟關在何處,隻要找到地方,相信以我們無塵宗的實力,救出李闕師弟還不是手到擒來?”
蘇言聞言,對玉成子說道:“說詳細點。”
玉成子說道:“二師伯,著朝廷一方八成還不知道我們已經知道是他們擄走了我李闕師弟,所以我們投書一封,可以起到一個敲山震虎,打草驚蛇的作用。”
“一旦朝廷的人馬動起來,自然會又有線索,隻要我們將朝廷人馬看住,自然可以借此找到我李闕師弟的準確位置。”
蘇言點點頭,感覺玉成子的計劃沒有什麼大問題,倒也是顯得堂皇正正。
要看住朝廷的人馬並不難,別看無塵宗在玉京城的根基無塵觀給毀了,可是無塵觀內的高手都跑出來了,雖然下麵的根基滅了個幹淨,但是要培養起來隻需要旦夕之間即可,要培養高手才是難事。
所以真正深究起來,無塵宗的損失雖然大,可也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大,跟龍虎觀比起來,要好的多。
這些高手活著,要看住朝廷的人馬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在給女皇帝投書之前,玉成子還需要做出種種布置,所以他一邊叫自己的二師伯蘇言好好想想該怎麼寫那書信,另一方麵他又召集無塵觀的人手準備監視朝廷的人馬。
說起來,自從長生道人死後,朝廷許多高手都脫離了朝廷道録司,而且因為爭龍之事,留下的許多人也多有被道家佛門的人滲透,所以朝廷道録司簡直跟篩子一樣,千瘡百孔。
等到玉成子準備就緒,蘇言的書信也早就準備妥當,投書這種事情自然不會讓蘇言來,玉成子手下自有人將此事料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