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建立並非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困難,它是一個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的過程。隻要你總想著自己的長處,總想著自己已經成功的經驗,你的自信心便會在你的心中複蘇、生根,並逐漸主導你的潛意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自信心便會融入你的性格。
自信心十足的人,往人群中一站,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他身上散發著一股磁性,會吸引你,會給你力量。我們需要用自信來突破自我設定的限製,我們需要用自信來打破人生的瓶頸,引導成功的人生。
改變處境,始於改變心境
改變處境,始於改變心境。決定你的生活航向的是你自己的心靈,而不是環境。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時要苦苦撐持暗無天日的境遇,有時卻風光絕頂、無人能比,但能掌控我們命運的,絕不是我們所處的境遇,而是我們的心靈。
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紀的教堂遺址,上麵的題詞令人終生難忘:“事必如此,別無選擇。”這幾個字令人心痛,卻又是人不得不承認的真實處境。在人的一生中,總是有一些事情,雖非心甘情願,卻也無可奈何。正如每一條所走過來的路徑都有它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一樣,每一條要走上去的前途也都有它不得不那樣選擇的方向。雖然我們改變不了所處的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
英國有一個天生樂觀的人,從不拜神,令神很不開心,因為神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他死後,為了懲罰他,神便把他關在很熱的房間裏。7天後,神去看望這位樂觀的人,看見他非常開心。神便問:“身處如此悶熱的房間7天,難道你一點也不辛苦?”樂觀的人說:“待在這間房子裏,我便想起在公園裏曬太陽,當然十分開心啦(英國一年難得有好天氣,一旦晴天,人們都喜歡去公園曬太陽)!”神不開心,便把這位快樂的人關在一間寒冷的房間裏。7天過去了,神看到這位快樂的人依然很開心,便問他:“這次你為什麼開心呢?”這位快樂的人回答說:“待在這寒冷的房間,便讓我聯想起聖誕節快到了,又要放假了,還要收很多聖誕禮物,能不開心嗎?”神不開心,便把他關入一間陰暗又潮濕的房間。7天又過去了,這位快樂的人仍然很高興,這時神有點困惑不解,便說:“這次你能說出一個讓我信服的理由,我便不為難你。”這位快樂的人說:“我是一個足球迷,但我喜歡的足球隊很少有機會贏。但有一次贏了,當時就是這樣的天氣。所以每遇到這樣的天氣,我都會高興,因為這讓我聯想起我喜歡的足球隊贏了。”神無話可說,給了這位快樂的人自由。
身處逆境,選擇快樂還是選擇悲觀失望?這是每個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人所不得不經曆的選擇。為了擺脫痛苦和不幸,是改變環境還是改變自己的心境去適應自己所置身其中的現實?
你的心靈決定生活航向
改變環境,始於改變心境。決定你生活航向的是你自己的心靈,而不是環境。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有時要苦苦撐持暗無天日的境遇,有時卻風光絕頂、無人能比,但能掌控我們命運的,絕不是我們所處的境遇,而是我們的心靈。
踏入一條錯誤的河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心靈開錯窗。不管上天有沒有給你一個華美的舞台,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有兩個有著特殊背景的人都有亞洲血統,後來都被來自歐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養。兩個人都上過世界各地有名的學校。但他們兩個人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別:其中一位是40歲出頭的成功商人,他實際上已經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而另一個是學校教師,收入低微,並且一直覺得自己很失敗。
有一天他們一起出去吃晚飯。晚餐在燭光的映照中開場了,不久話題進入了在國外的生活。因為在座的幾個人都有過周遊列國的經曆,所以他們開始談論在異國他鄉的趣聞逸事。隨著話題的一步步展開,那位學校教師開始越來越多地講述自己的不幸:她是一個如何可憐的亞細亞孤兒,又如何被歐洲來的父母領養到遙遠的瑞士,她覺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獨。
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表現出同情。隨著她的怨氣越來越重,那位商人變得越來越不耐煩,終於忍不住在她麵前把手一揮,製止了她的敘述:“夠了!你說完了沒有?!你一直在講自己有多麼不幸。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的養父母當初在成百上千個孤兒中挑了別人又會怎樣?”
學校教師直視著商人說:“你不知道,我不開心的根源在於……”然後接著描述她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終,商人說:“我不敢相信你還在這麼想!我記得自己25歲的時候無法忍受周圍的世界,我恨周圍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圍的每一個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對似的。我很傷心無奈,也很沮喪。我那時的想法和你現在的想法一樣,我們都有足夠的理由報怨。”他越說越激動,“我勸你不要再這樣對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運,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兒那樣度過悲慘的一生,實際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負有幫助別人脫離貧困漩渦的責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圍起來。在我擺脫了顧影自憐,同時意識到自己究竟有多幸運之後,我才有獲得了現在的成功!”
那位教師深受震動。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她的想法,打斷她的淒苦回憶,而這一切回憶曾是多麼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是啊!如果在你身邊發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好像看了一場不好的電影一樣,天天在回想,這不是很愚蠢嗎?這與重蹈覆轍有什麼區別呢?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製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在今天這個紛擾的世界中,在我們不得已置身各種處境時,請記住:決定你生活航向的是你的心靈,而不是你所處的環境。
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在還沒有發明鞋子以前,人們都赤著腳走路,不得不忍受著腳被紮被磨的痛苦。某個國家,有位大臣為了取悅國王,把國王所有的房間都鋪上了牛皮,國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覺雙腳舒服極了。
為了讓自己無論走到哪裏都感到舒服,國王下令,把全國各地的路都鋪上了牛皮。眾大臣聽了國王的話都一籌莫展,知道這實在比登天還難。即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湊不到足夠的牛皮來鋪路,而且由此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正在大臣們絞盡腦汁想勸說國王改變主意時,一個聰明的人大臣建議說:大王可以試著用牛皮將腳包起來,再用上一條繩子捆緊,大王的腳就不必忍受痛苦了。國王聽了很驚訝,便收回命令,采納了建議,於是,鞋子就這樣發明了出來。
把全國的所有道路都鋪上牛皮,這辦法雖然可以使國王的腳舒服,但畢竟是一個勞民傷財的笨辦法。那個大臣是聰明的,用牛皮包腳,比用牛皮把全國的道路都鋪上要容易得多。按照第二種辦法,隻要一小塊牛皮,就和將整個世界都用牛皮鋪起來的效果一樣了。
許多時候,我們應該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周圍環境不盡如人意:自然條件的惡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傾軋,工作壓力太大,報酬太低……麵對這種種煩惱,不少人整天抱怨生活待自己太薄,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其實,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明白,即使是皇帝,也沒有能力讓周圍的一切如他所願。對周圍的環境,我們可以想辦法來改變它,將現實中無法令人滿意的成分降到最低限度。但改變環境往往是很困難的,這時候,我們應該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路還是原來的路,境遇還是原來的境遇,而我們的選擇靈活了,路和境遇所給予我們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