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1
讓你的著裝精彩起來
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可見穿衣著裝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著裝水平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文化素養、家庭背景,甚至也代表著一國、一族的文化。綜觀東西方國家各個民族,在社交活動中的著裝禮儀還是有著約定俗成的原則,大致如下:
(1)衣服要整齊清潔。整潔是穿衣戴帽的第一要求。如男士一套西裝卻未佩領帶,或下穿套鞋、球鞋,衣服起皺有汙跡,衣領有油垢,足以說明他是一個事業平平、不拘小節的男人。
(2)衣服要妥帖合身。美國暢銷書《格調》作者保羅尖刻地指出,看一個男士的西裝領口是緊貼還是鬆開就可判斷其來自哪個階層。他這裏指的不是名牌與廉價西服的區別,而是說明受過良好教育注重服飾禮儀的人會注意小節。
(3)衣服的款式要合時。這不是要人們都追求流行盲從時尚,但穿著過時的衣履會使人在一些場合尷尬,令人想起過氣的明星。
(4)衣服要適合時令。服飾界流行講究服飾著裝的“TOP”原則,就是指穿衣戴帽要遵循“時間、地點、場合”的要求,因人、因時、因地的打扮,同時兼顧個性化特點。穿衣在適合時令的基礎上還要與自己的年齡、職業、身材、膚色、性格相吻合。你可想像一下,途見一位略見滄桑卻少女裝束的中年女子是何感觸。
(5)衣服應與生活和諧。居家著便服;運動著運動服;上班著一職業裝;赴宴著深色西裝,或禮服裙;睡眠著睡衣。打亂這一規律會鬧出笑話。
(6)凡穿戴大衣、風衣、雨衣、帽子,入室應取下,交有關人員保管;走時,再取戴。
(7)不在人前整衣、褲、裙,脫襪,脫鞋;化妝、補妝尤應回避。
(8)參加喪禮或吊唁亡者,衣著樸素簡單,男女均應著深色西服,係黑領帶,穿黑色套裙、素服等。女士不化妝,不塗豔麗口紅和指甲油。
(9)在隆重、盛大的場合,應按規定著裝。男女均選深色為宜,舉止端莊,行為大方。
(10)任何時候穿皮鞋都應打亮。男士著黑皮鞋均配深色襪子。注意有無頭皮屑。
愚人的字典裏才有“不可能”
大多時候,人生中的許多事情我們是能夠做到的,隻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如果我們嚐試並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做到,而且一定會做好。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看著名成功大師卡耐基年輕時用的一個奇特的方法。年輕的時候,他抱著要做一名作家的雄心。要達到這個目的,他知道自己必須精於遣詞造句,字典將是他的工具。但是由於他小的時候很窮,接受的教育並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
年輕的卡耐基存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裏麵,而他的意念是要完全了解和掌握這些字。但是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後他把他整個事業建立在這個前提上,那就是對一個要成長,而且要成長得超過別人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愚人的字典裏才有“不可能”,當然,我們並不建議你從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三個字剪掉,而是建議你要從你的心誌中把這個觀念鏟除掉。談話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態度中去掉它。拋棄它,不再為它提供理由,不再為它尋找借口。把這個字和這個觀念永遠地拋開,而用光明燦爛的“可能”來代替它。
隻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湯姆?鄧普西生下來的時候隻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父母從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結果,他能做到任何健全男孩所能做的事:如果童子軍團行軍10公裏,湯姆也同樣可以走完10公裏。
後來他學踢橄欖球,他發現,自己能把球踢得比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遠。他請人為他專門設計了一隻鞋子,參加了踢球測驗,並且得到了衝鋒隊的一份合約。
但是教練卻盡量婉轉地告訴他,說他“不具備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勸他去試試其他的事業。最後他申請加入新奧爾良聖徒球隊,並且請求教練給他一次機會。教練雖然心存懷疑,但是看到這個男子這麼自信,對他有了好感,因此就留下了他。
兩個星期之後,教練對他的好感加深了,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踢出了55碼並且為本隊得了分。這使他獲得了專為聖徒隊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得了99分。
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到來了。那天,球場上坐了六萬六千名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隻剩下了幾秒鍾。這時球隊把球推進到45碼線上。“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
當湯姆進場時,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4碼遠。球傳接得很好,鄧普西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地向前下去。但是踢得夠遠嗎?
六萬六千名球迷屏住氣觀看,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湯姆的球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因為這是隻有半隻左腳和一隻畸形的手的球員踢出來的!
“真令人難以相信!”有人感歎到,但是鄧普西隻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他之所以創造這麼了不起的紀錄,正如他自己說的:“他們從來沒有告訴我,我有什麼不能做的。”
有時候,我們以往失敗的經曆常常會成為前進路上的羈絆。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心理製約,雖然缺乏經驗,一樣也可以依靠創新取得良好的業績。例如,一位新推銷員剛進公司,他沒有經驗,幸運的是,他不知道自己什麼也不懂,而且熱心工作,結果銷售業績在公司遙遙領先。
初生牛犢不畏虎,他並不曉得做不到,反而做到了。這就是“新進”推銷員比“老練”推銷員業績好的原因。
黃蜂不能飛是很明顯的事實,所有科學實驗都一致證明它不能飛。它的身體太重,翅膀又太輕。根據氣體動力學,它根本不可能飛得起來,但是黃蜂居然能飛起來,因為它沒有讀過氣體動力學。
瑪莉露?雷登當年隻是西維吉尼亞州高地還生,怎麼看也不像成為世界頂尖體操選手的樣子。
她說:“當時的我默默無聞,雖然我已經是本州的體操選手冠軍。”嬌小的她十四歲那年,到內華達州的雷諾市參加一場比賽。就在那一天,指導過奧運體操金牌得主娜迪亞的羅馬尼亞籍教練貝拉?卡羅裏主動找上了瑪莉露。
雷登小姐回憶道:“他是體操界的國王,居然會來找我,拍著我的肩膀。他很高——身高大概有六尺二或六尺四寸。他以很重的羅馬尼亞口音對我說:‘瑪莉露,你來找我,我能把你造就成奧運冠軍。’”
我當時第一個閃過腦海的念頭就是:“哪有可能!”
不過,貝拉?卡羅裏在整場內華達體操比賽中,顯然隻注意到她。雷登回憶時說:“於是我們坐下來開始談話。後來他又跟我父母談話,對他們說:‘聽著!我不能保證瑪莉露能進入體操代表隊,但是我知道她是塊材料。’”
多麼偉大的目標!瑪莉露從小就夢想有一天能參加奧運比賽。但是這一次,卻是由一位體操界偉人的口中說出她的夢想,對瑪莉露來說,這目標就如同刻在磐石上一樣堅定。
“當時我承擔的風險很大,”她說:“我得離開親人朋友,住在素昧平生的人家中,與一些陌生女孩一起受訓。這麼重大的決定令我惶恐。我不知道能得到什麼,不過同時我也很興奮。這位教練居然願意訓練我,渺小的、從西維吉尼亞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來的我!我被他選中了!”
當然,她絕不能讓卡羅裏教練失望。當時距離瑪莉露以連續兩次滿分的成績為美國體操隊奪得奧運金牌,也不過是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從那屆奧運以後,幾乎沒有人不認識這位體操冠軍了。
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隻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從字典裏找出“不可能”
羅賓以前經營著一家小規模的皮鞋廠,隻有十幾個雇工。
他很清楚自己的工廠規模小,要掙到大錢是很困難的。資本少,規模小,人力資源又不夠,無論從哪一方麵都不能和強大的同行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