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記者是非常辛苦的。有一天上午,一場大雨傾盆而下。這時陸放接到了一個任務,出去采訪下雨的新聞,這是她第一次獨立采訪,心裏完全沒底,而領導給她的要求就是:“看到什麼采什麼”。這時候距離播出隻有兩個半小時,她二話沒說叫上攝像記者就衝進雨中,看到積水說積水、看到堵車說堵車、看到汙水井漏了也說,可是如何能說得形象呢?陸放把腳踏進水中,發現水已經沒過腳脖子,於是她就拿腳當尺子,給大家最為直觀地呈現雨水的狀態。就這樣她完成了報道並受到了好評,尤其是生動地展示了雨有多大。可回家以後,她發現這雙自己新買的第一次穿的鞋子徹底因為被水浸泡過而報廢了,她的腳也被染成了鞋子的墨綠色。從這第一次采訪開始,陸放就明白了,做記者要勇於付出,樂於付出,後來的工作進一步讓陸放知道了自己要付出的都是什麼,包括:體力、時間、情感等等。
第一次播報《北京新聞》克服怯場心理
在做了四年的新聞主播以後,因為表現優異,2014年11月,陸放被選拔為《北京新聞》節目的新主持人。《北京新聞》這個節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陸放覺得主持這個節目以後,自己的壓力更大了、任務更重了、責任更大了。如何減輕這種壓力呢?她經過思索感覺到,雖然《北京新聞》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是要把事情說清楚,所以在麵對鏡頭的時候,隻要說有這麼一件事,我把這件事告訴你就行了。對於播報的重要新聞來說,不能靠端著架子,隻有把新聞理解了,把播報新聞的感覺找對了,才能達到傳播效果,這樣自己也就自如了。這期間最讓她難忘的還是第一次主持《北京新聞》的經過。
她說,在第一次主持這個節目之前,自己感到很緊張,心想準備了這麼長時間,千萬不能播錯了,於是自己的手輕微的顫抖,內心有些沉重,她在盡量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緊張。而等真的到了播報新聞的時候她卻不緊張了,顯得很自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在正式上主播台之前,陸放自己做了一個心理調整。她拿著要進演播室的衣服找到領導問穿這件衣服行嗎?領導鼓勵她說,你別緊張啊,放鬆。後采她進了化妝間開始化妝,化妝的時候他的心裏還是不能平靜,這個時候她接到了一個朋友的短信,內容是“演員如何克服怯場”,她打開看了看,裏麵說,如果你在上台前怯場的話,就是對觀眾不負責,你現在所要做的是讓觀眾好好看你的演出,心中不能有太多的雜念。陸放心想,這說的有道理啊,她看了看化妝師,想,人家大老遠的跑來給你化妝,還有其他在忙碌的同事,他們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節目能成功播出,所以不能隻考慮自己,否則就太自私了。她想,即便出現了意外情況,你也不用管,隻需要把該播報的新聞說清楚就可以了。這樣想著,陸放心裏一下子就放下來了。帶著這樣的心態進入演播室後,陸放沒有緊張,坐得特別穩。後來她對那個發短信的朋友說,你發的這個帖子太關鍵了。
做了《北京新聞》的主持人以後,陸放感覺自己的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多了很多社會責任,有計劃地去做一些公益活動,比如守護藍天等。她感覺《北京新聞》和《北京您早》還是不太一樣,前者更注重權威性,新聞的分量也更重,但再重要的新聞也是要自然真誠地說出來。所以隻有把自己放下來,真誠麵對觀眾才能把新聞播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