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
每逢假期,山明水秀,配套設施齊全的浙江農村成為周邊地區遊客趨之若鶩的地方。青山綠水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等活動廣受歡迎,為農民帶去不菲的收益。
養生經濟、運動經濟、文創經濟,還有農房出租、會堂入股等物業經濟,來料加工、旅遊品加工等勞務經濟……一大批“美麗產業”在浙江鄉村異軍突起,環境美化與經濟發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麵正在形成。浙江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連續28年保持全國省區第一。
浙江在村莊整治建設中,把科學編製村莊布局和建設規劃放在首要位置。“特別在啟動階段,要求各地七分精力搞規劃、三分精力搞建設。”浙江省農辦副主任高啟華說。
順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職業轉移、居住集聚的趨勢,浙江按照“縮減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改造城中村、搬遷高山村、保護文化村、培育中心村”原則,行政村數量從初期的3.5萬個減少至目前的2.8萬個,占行政村總數12%的中心村居住了28%的農村人口。“隻有規劃好了,財政資金才能用在刀刃上,公共服務才不會成為‘花架子’、有人建無人用。”桐廬縣住建局局長陸端平說。
桐廬正在建設“瀟灑桐廬”的品牌。陸端平說,“桐廬的每個村莊都是全域景區規劃的一部分,從縣城到中心鎮,再到中心村,都服從這同一的‘瀟灑桐廬’規劃”,各個美麗鄉村之所以充滿韻味,關鍵就是在整治建設中堅持了規劃先行。
在杭州,對產業結構布局的科學規劃成為“美麗杭州”的重要標誌和支撐。
2012年,杭州市財政預算3000萬元專項用於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補助,全市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6萬畝,超額1.15萬畝完成浙江省下達的4500畝任務,被評為浙江省“騰籠換鳥”的先進市。結合重汙染高耗能行業整治提升專項行動和生態環境建設要求,杭州已排出199項淘汰落後產能計劃,分解落實到各區、縣政府。
杭州市提出,產業結構優化要成為“美麗杭州”的重要標誌和支撐,加速推進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全國文化創意中心等,美麗的環境,就是最大的核心競爭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不再“唯GDP”,而是把生態保護作為政府考核的核心內容,機製創新是關鍵。千島湖位於杭州西郊淳安縣境內,山清、水秀、洞奇、石怪,宛若畫中遊。這樣一個“生態福地”,卻由於經濟發展受到生態要素製約,在發展和保護的平衡間一直備受GDP考核壓力。
最近,杭州市委經過研究決定,把淳安作為“美麗杭州”建設的試驗區,為保護好淳安的生態環境和千島湖這一湖秀水,杭州市將按照加強主體功能區建設這一思路,立足“縣域景區化、生態化”的要求,對淳安綜合考評體係實行“單列”,把加強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經濟、改善保障民生等作為考核的核心內容。通過改革機製,讓淳安徹底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用到生態保護和社會建設上去,努力建設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樣本。
行走在浙江大地,各地引以為豪的不是經濟有多發達、城市建設有多宏偉,而是空氣有多好、景色有多美、鄉村有多亮。觀念的轉變來自推進藍圖的決心。浙江每年召開一次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十年來從未間斷。